笔趣阁 > 宋王 > 第2章魂穿官二代

第2章魂穿官二代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自弱冠之年中进士踏进国家公务员队伍之后,一路勤勉工作,治民生、抓贪官、搞经济、出辽国,大小功无数,最出彩的是康定元年宋夏之战,与队友范仲淹跟着大佬夏竦一起与李元昊斗了个“旗鼓相当”,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也是因为这场宋夏之战。

    好水川之败,葬送了六千子弟兵,虽然主要责任是大将任福贪功冒进中了埋伏,但是贸然出兵,用人不当,也是难辞其咎。

    一战大腿被撤职,二战定川寨之败,大将葛怀敏战死,主持泾原路军务的王沿被降职他调……

    虽然屡败屡战,但是不服输的精神还是赢得了大家伙的尊重,也亏了这些骨气,在之后的宋夏和议中,态度坚硬,力抗主和派,“将一切从之”不能彻底实施,也因此得罪了当时的宰相晏殊及两府众多大臣。

    这次件事,彻底让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官员们,认清了朝廷积贫积弱的国势,为了整顿吏治,富国强民,就顺势掀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后来新政失败,面对队友们先后贬职出朝,主管军事的韩琦并没有明哲保身,而是选择了挺身而出,结局是罢去枢密副使之职,赶出京城中枢权利圈子。

    好在他简在帝心,再加上在地方治军有方,理民得法,立了不少功劳,在嘉祐元年终被召回京城,最终在嘉祐三年六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成为一人之下的宰相。

    年轻时的韩琦,敢于直谏,诤言谠议,对于一些权贵的不法事勇于弹劾,有“片纸落去四宰执”的辉煌战绩,但是在当了宰相之后,或许是境界不同了,在面对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情,还是能够谅解的,比如现在司马光正在干的事,他身为谏官纠正皇帝的错误,本身是对的,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让皇帝下不了台那就不合适了。

    实在是耐不住皇帝频频看来的目光,韩琦起身出列道:“官家,此等相扑技艺不可过于关注,当防止上行下效!”

    然后再转身对司马光道:“司马制诰勇于劝言众同僚当以此为样。”

    不轻不重的一句话,既化解了皇帝的尴尬,又表扬了手下,两全其美,大家回去可继续推杯换盏看节目,多好,韩琦心里是这么乐呵呵想的。

    可司马光什么人,那可是打小就有“砸缸”“斩蛇”的著名名声,有名气的人自然是胸有沟壑,有辅佐君王治天下之志,可自打进了京城,要么写史书,要么擢修起居注,一点不被皇帝重视的感觉。

    五年前闹了点小情绪,皇帝赏了同知谏院的权利,但是一晃几年如今都四十四岁了,还是个起草诏书的知制诰,心里是极度不爽,对权利的渴望到了极致。

    面对文官老大出面当和事佬的情况,首先他觉得,韩琦是在以大压小,名义上夸赞自己,暗地里还是在批评人,提出的意见被轻飘飘的无视了,这可不就是不重视吗,再说自己可是谏官啊!

    其次,你身为首辅,发现皇帝错误应当率先制止,怎么还替皇帝开后门?

    于是司马光便挺直腰杆对着韩琦施礼道:“听闻韩相素有眼不著砂之称,今日为何不见!”

    (本章未完,请翻页)

    韩琦:……

    自己的手下当着众人面不听劝,韩琦很生气,不过没办法,因为他是宋朝的文官,大宋的文官惹急了敢拽着皇帝的衣裳喷唾沫星子!自己也仅仅是个宰相,于是韩琦就对着赵祯默默地拱了拱手,意思是自己也爱莫能助。

    一言谏帝王,再言退宰相,司马光很风光,但是代价是…

    “臣王浩,弹劾知制诰司马光,君前失仪……”

    “臣孙清安,弹劾司马光对上官不谨…”

    “臣弹劾司马光……”

    如果说宋朝文官地位最高,那么御史就是高中拔尖的一批人!

    宋朝的御史品级不高,才六七品的官位,但是却无人敢惹,当真是官员遇到了流泪,皇帝遇到了沉默,俗称“天老二,我老大!”

    身为御史,以“谏天子”为服务宗旨,以“祖宗成法”为护身大旗,以“风闻奏事”为手中武器,独立于两府之外,谏天谏地谏空气的存在,所以造就了大宋御史超然的地位。

    不过御史地位高,那仅仅是威风的名声,真正执行的权利并不在他们手中,所以为了官位,一个个的御史便和那些大佬们默契的走在了一起。

    好好的一个上元节结果成了这个样子,赵祯瞅着跪了一地的官员,耳听着他们还在争吵着去岁刚发生了水灾,不应该再奢靡浪费的举办上元节的争辩声,心里是一阵烦闷,抬头望天,轻叹一声。

    旁边伺候的太监赶紧禀告道:“圣人,夜已凉。”

    “罢了”,赵祯点点头,深深的望一眼皇城下仍旧狂欢的人群,低声道:“兴已尽,回吧!”

    皇城楼的不愉快并没有影响到汴京城里的普通人家,他们仍旧在积极的过着节日。

    早早在家吃了汤圆的孩子们就催着家里的大人,提着自制的彩灯跑出门外,自家坊里绞缚的山棚灯早就看腻歪了,论出彩的还得是正对宣德楼的御街。

    这时的两廊下,早已是挤满了游人,一个个努力的垫着脚观看那场中五花八门的奇术异能和歌舞百戏。

    舞龙灯、玩狮子的最为流行,其次有相扑、踢弄、步打球和杂技表演。

    小孩子爱看杂技,尤其是击丸、蹴鞠、踏索上竿,大人们也爱看,不过他们更加爱看“明星”们的表演,像张九歌吞剑,李外宁乐法傀儡,苏十、孟宣筑球等等,兴致来了,还会掏出兜里的铜钱,嘶吼着打赏出去。

    年轻人不爱凑热闹,尤其是小情侣们,俩人偷偷摸摸的跑到汴河里放了河灯,再手牵着手来到寿安坊众安桥下的灯市里,一边猜着灯谜,一边说着脸红心跳的情话。

    至于士绅人家和有钱富商家,他们碍于自身的地位,就早早的订了街面两边的酒楼,等到了上元节这天,全家人一边吃着团圆饭,一边观看着窗外的精彩表演,遇到想吃的想玩的。还会招手楼下的帮闲替自己买去。

    此时的开封府是大宋乃至地球上最富有的城市,但是这里尤其是在下层,依然有着数量众多的赤贫家庭,上元节穷人们也会过的,所以一个个翻箱倒柜的拿出过年时才能穿的衣服,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熬出一锅浓浓的粥,把肚子灌饱,免的半夜饿了还得花钱买东西吃。然后扶着爹娘,拽着儿女往金明池走去。

    一路上人很多,不光有穷人还有那些乘坐华丽马车的富贵人家,因为今夜的金明池是免费开放的,这座占地规模巨大的皇家园林,不光有重殿玉宇,雄楼杰阁,奇花异石,珍奇鸟兽还有那激烈壮观的水军战舰演戏。

    宣德楼上的三声令箭会被传令兵送到这里,整装待发的虎翼水军,就会握紧手里的橹桨卖力的划着,然后冲破红绳,获得划船比赛第一名,再然后水军指挥使登台,发表获奖感言,官兵们接收老百姓奉上的打赏。

    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有,观众们也总是乐此不彼的过来观看,金明池旁边的酒楼也总会迎来大量的客人。

    能在大宋开酒楼的,身后必然有人罩着,就像是楼比皇城都要高的樊楼,所依仗的自然不是啥小鱼鳖虾。

    而能把酒楼开在金明池旁的,背后的东主也不是一般人。

    酒楼分档次,客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份和钱包可以自由选择,而望海楼这种适合绿袍小官和土财主身份的酒楼,就非常受欢迎了。

    一点不比大酒楼差的装横,再加上数十样美味的招牌菜,以及满足客人各种口味的女艺人,就是它日进斗金的秘诀。

    望海楼有三层,所以雅间不少,不过最吃香的还是三楼的听涛雅阁,因为它不光模仿樊楼建有一座飞桥栏杆,还在面对金明池的方向搭建了一座悬空阁楼,谓之“英雄阁”。

    汴京里的少年郎一向在意自己的名气,所以经常吆五喝六的在此大开宴席,今日阁楼里就有七位好汉在此聚义。

    评古论今,英雄气概,三杯酒下肚,场中一少年英杰就忍不住了,一脚踹翻了锦墩,指着对面圆脸少年喊道:“忒,你个不讲信义的家伙,借了洒家的宝画,都快一个月了,何时还来!”

    那圆脸少年也不怂包,一把推开怀里的美人,大声回道:“小爷我刚入了窍门,正是大展雄风,战三英而不败,斗五敌而不怯!待我大功告成,自然还你!”

    闻听此语,场中众人无不发出轻笑表示怀疑,圆脸少年急了,非要脱了裤子拉着旁边的女子,当场一证,正闹腾间,席位主座上站起一人,只见他月牙云锦衣,白面卧蚕眉,耳畔夹桃花,腰间坠玉珏,俊郎的面貌,端的是“君子美如玉”的称呼。

    望着众人看过来的目光,他轻哼一声,掩起被侍女解开的胸襟衣带道:“严胖子的宝刀,兄弟们是早有耳闻,不过咱们也不能学那些武勋家,动不动就现场开‘无遮拦大会’,要文雅一些,今日不做那些俗事,等该日同约翠红楼,一决高下。”

    说完瞅瞅众人接着说道:“嗯,今日乃上元佳节,咱们寻些别的乐子,哥哥我有一问,谁若是能解开,那就算今日这英雄阁里的少年英雄!如何?”

    大哥发话,众少年纷纷点头道好。

    主座上的少年郎就轻抬步子来到窗前,伸手指着窗外,正穿着短裤跳进水里打捞铜钱的军汉们道:“诸位兄弟请看,我出的这题便是那些贼配军们,能不能把水中的铜钱打捞干净!”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