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梅花蝴蝶传 > 十五回 事分正反各消长 道有虚实同为用5

十五回 事分正反各消长 道有虚实同为用5

    天亮了他望着那个碗,天黑了也望着那个碗,每日食而不知其味,累了就昏昏睡去,睡梦之中也在思考。小福见他如此,也只是“唉”了一声,摇了摇头走了出去,道:“读书又什么好嘛,整成这个样子。”

    又过几天,谢无双突然一拍桌子,桌上的笔、纸都跳将起来,高声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顾不得衣衫散乱,急急忙忙来到书房。

    徐无涯见他过来,微笑道:“想明白了?”谢无双喜笑颜开,大步走上,道:“学而不用?无用即是大用。你看那个碗,由空心和实边组成,空心是‘虚’也就是‘无’,实边是‘实’也就是‘有’,有‘实’有‘虚’,才有了‘用’,这个‘用’就是盛饭。那么随着这个碗边越来越薄,中间空心越来越多,那个这个‘用’也就越多,盛的饭也就越多。正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就是说‘无’,就是碗的空心,产生了‘用’的妙处,碗有了中间空心才能装饭;‘有’的多少,也就是碗边的厚薄,能决定‘用’的边际。碗边越厚,就越无‘用’,装的饭也就越少;碗边越薄,就越有‘用’,装的饭也就越多。那么实心薄到极处之时,也恰好就是实心消失之时,这个时候应该是装饭最多的时候,可这时‘有’消失了。没了‘有’,也就没了‘用’,那么一点饭也装不下去了。正所谓正极则反,实极则虚。是以无用即大用,大用即无用。庄子的无用之木可得长生,不正是这个道理么?徐先生,你说是不是啊?”说到这里,心里大为得意。

    徐无涯喜道:“正是。我再跟你说说,事物发展的四种形态。第

    一,无实有虚。便是天地浑沌,万物初始,空虚一片,那个碗的实边还没出来呢,这个时候,你用手抓饭也好,还是直接从树上啃也好,就是不能用碗。第二,实多虚少。这个时候慢慢有了实,便像那用泥土使的碗,一个碗用很多泥土来做,要是泥土少了,这个‘实’不够,就很容易破碎。第三,实少虚多,等到把泥换成了铁器,那么就不容易摔坏了,盛的饭也就越多了,‘用’也就越大了。第四,有虚无实。等到这个碗的实边越做越细,铁越来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薄,那么这个碗能盛的饭也就越来越多,可实边薄到最极处反而没了,这就是有虚无实。这时候,你却不知道这个碗到底是实到极处,还是虚到极处,这正是由实返虚的最高境界。”

    谢无双道:“那么,这个第一形态和第四形态是一样的。”徐无

    涯摇头道:“只能说状态一样,境界不一样。复归于婴儿,只是状态是婴儿,但不等于就是婴儿,将事物做到极处,反而回到他的本真,这也正是大音希声的道理,最大的声音你反而听不到了;大象无形,最大的象你反而看不见了。这个正反之道都说了,正极则反,反极则正。这个时候你就很难判断他的状态到底是最原始的呢,还是最终极的呢?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跟无共同在一起才能有‘用’。但是最后没有了‘有’,却也没了‘用’,却又有了大用。”

    谢无双道:“能理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妙’做妙处,‘徼’做边际。就是说有了‘无’,才能发挥出‘用’的妙处。有了‘有’,就能感到‘用’的边际。‘有’多了一点,碗边是厚实了,碗就不容易碎,但装的饭就少了;‘有’少了一点,碗就不结实,但装的饭却又多了,‘用’就多了点。要从‘有’感受到他的边际。碗的实边加一点,减一点,这个就有影响了。”

    徐无涯接着道:“说得好!还有一点,一个东西达到了最终状态,

    那么你说他是至有还是至无呢?是至实还是至虚?”谢无双道:“既是至有也是至无,是至实也是至虚,是无用也是大用。”

    徐无涯哈哈大笑两声,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乐也,道:“赶紧去洗个澡吧,身上酸嗖嗖的。”

    谢无双朗声笑道:“脏到极处,反而是最干净了。试问,脏到极处,那就不怕任何的脏。不怕任何的脏是不是就是最干净的了?”

    徐无涯怔了一下,笑着挥手道:“赶紧去吧,就你会说,等等——”谢无双回过头来。徐无涯道:“上次让你想的有没有有哪句话不对的?”

    谢无双回过头来,缓缓过来,默然无语,来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书桌前,顺手抽出一张白纸,双手拉住,用力在桌角上一磕,那纸立刻破了一个大洞。

    徐无涯道:“柔弱胜强刚,强刚胜柔弱。本来便是一物之两面。老子说柔弱处上,那是叫我们从反的角度看待正,不是说一切的柔可以克一切的刚。柔纸碰上了硬桌岂有不破之理?”

    谢无双道:“徐先生,我身上可是天下之至脏驰骋天下之至洁。”徐无涯笑道:“去去去,赶紧洗澡去,把脏衣服给小福。”

    谢无双哈哈走了,回去洗了个澡,又吃了些饭,衣衫闲适,神清气爽,来到老方的画房。

    老方道:“虚实之理,他跟你说了?”谢无双点了点头,向墙上望去,眼前一亮,几日不见,他又作了许多新画。

    老方指着墙上一画,道:“这书画之道也是同理。有虚有实,这个画便有了用。比如这幅白浪滔天图,里面白浪滔滔,用笔轻轻勾勒浪型,这用笔是实,其余地方便不再用笔,这便是虚,这就是不画而画的道理。来——你试试画个梅花。画梅花,不要把一株梅花树全然画出,我只取三两枝,正是余意不尽之意。若是画得完完整整,那意境便低了……”谢无双画了一会,打了两个哈欠。老方道:“你先回去吧,改天再来画。”

    谢无双走身告辞,刚回到房中,就见徐无涯拿来了厚厚一叠书本,说道:“这是守拙读书时写的书稿,你醒来看看。”谢无双过去翻看,只见字迹挺拔,文字典雅,回到床上睡了。

    这一觉只睡到日薄西山才醒,精神一振,看了吴黑白的书稿,第一篇便是《老子》的心得体会,慢慢看了下去:“道者,难述也。故老子用‘有’与‘无’的两个概念,分别描述。‘有’与‘无’是不断变化的一种状态,并非孤立不变。但道广博无痕,亦非‘有’、‘无’所能简单描述。《老经》一书,对道的状态进行若干层次的描述,即道应当如何如何,却未说明什么是道。譬如说马,马应当有四条腿,有尾巴。但有四条腿、有尾巴却并非是马。”谢无双一条一条读去,补充自己所学不足,对《老子》的理解又是加深了一层。这夜苦读不休,收获良多。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