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新山海录 > 第十三章 鲁王府

第十三章 鲁王府

    而此时的田无期,却浑然不知道,或者说是不在乎这些事情。他的想法从来都很简单,就是找到李晓月。至于要不要搞事情,搞多大的事情,都不是他关心的。

    哪怕对面的是长安城,是皇家!

    月落日升,长安城里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最先醒过来的总是泡馍馆子的羊肉和面馆的臊子,伴着浓浓的高汤的咕嘟声,肉香的味道顺着早起的人们洒向了满城,标志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当然,在任何一个时代,能吃得起肉的总是少数。无论是羊肉泡馍还是牛肉面,喜欢在清晨就来上一碗白面加肉的伙食要么是行走天下的商队,要么是有几个闲钱的富户。更多的长安市民和外来的打杂工的苦哈哈们,都是嗅了嗅鼻子,吞了吞口水,或是吃上块硬邦邦的粟米饼子;或是直接喝点井水混个水饱,便开始一天的活计。

    “桃记”粮食铺所在的坊区叫做敦化坊,在长安城的东南角。经历了前宋的开明和大元的通达,大新的坊市早已不像唐朝时候被严格划分,坊与坊之间的隔墙早已消失不见。与相邻的曲江坊充满高门大户不同,敦化坊更多住的是贩夫走卒,做小买卖的或者手艺人。

    所谓大隐隐于市,讲的就是这样的地方。“桃记”位置在主街的最后一家,谈不上多好,但是倒也清净。旁边是家布庄,主要捣鼓些江南的丝绸,江北的棉布也有一些。老板是个江南人,据说和“桃记”的前任主人还是老乡。

    当然了,两千两银子,还能买到三进的小院,也只能在这平民为主的敦化坊了。地段,永远都是用银子砸出来了。

    王顺目前是掌柜,管家,小二多种职业一肩挑。其实他的主要活计是照顾一帮老少爷们的生活起居,搞搞后勤工作。但即使如此,他业已把这家粮食铺子的框架搭了起来,甚至都已经做了几笔生意。这也坚定了田无期的某种想法,“桃记”自然应运而生。

    田无期捧着一个和他脑袋差不多大饭碗,蹲在屋檐下,努力地扒拉下了最后一口羊汤。他其实不是个馋鬼,没有多大的口舌之欲,饭量也不大。他只是喜欢这种接地气的生活,就像吃羊肉泡馍一定要加点醋和胡椒粉,另外再就上一头大蒜。这是对美食的一种尊重。

    因为出身的原因,田无期从来都看不大起什么神仙皇帝。但是他很敬畏自然,敬畏生活。就像他现在,蹲在地上,端着碗喝汤的样子丝毫没有半分的修行高手形象。榜样的力量从来都是无穷的,何况是把田无期当神仙拜着的一众青山郎君们。杨家兄弟他们陪着自家的东主一字排开,一样的海碗,一样的呲溜声。

    邹有海越来越看不懂这位年轻的院主了--不仅仅是他展现出来越来越玄妙的修行和越来越多智近妖的本事。不过,随着和田无期的相处,邹有海觉得越来越真实,也越来越舒服。

    或许这就是大兄所说的天命之人吧!有时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有时又像夏雷一震天下惊。自己所学所求,怕就是要靠这个年轻人才能实现吧。

    “二狗子,吃饱了没?没吃饱再去吃一碗。”田无期放下自己的碗,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的这些金牌红棍们。

    “八成饱了,”十五岁的少年诚实地回答道,“就是蒜不太辣。唉,要说这大蒜头,还是咱山东的独头蒜好吃。”

    旁边他哥哥杨狗子顺手就给了自己这个二货弟弟脑袋后边一巴掌:“有的你吃就不错了,还要吃独头蒜!”

    “我就是觉得还是咱家的蒜好吃嘛。”一米九的身高却配着稚嫩的脸庞,杨二狗小声的嘟囔着,很有喜感。他仰起头看着田无期道:“东主,咱什么时候回家啊?”

    听到这句话,其他几个小子也停了下来,有的抬起头,有的竖着耳朵。田无期看了他们一眼,有时候他自己都会忘记,这些上马可以提枪杀贼,下马可以开店销赃的家伙其实还都是些孩子。

    “怎么?想家了?”田无期问道。

    杨二狗挠了挠脑袋,很老实地说:“想是想了,不过得先找到小花,哦,还有李姑娘,然后再回家。”

    田无期哈哈一笑,道:“说得对,今天我就去探探这鲁王府。找到小花和李晓月,然后我们回家。”

    大新如今只传了两代。亲王两只手都数的过来。第一代的亲王,自然是先帝的儿子们,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兄弟们,一共有三位。燕王封地大都,周王封地洛阳,吴王封地金陵,其中,燕王最贤,被皇帝留在京中任职,由燕王世子代为封藩。其余两位亲王都在封地就藩。郡王倒有十几位,散布依附在三位亲王的封地左近。

    说是藩王,其实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都没有实权。所谓的封地也不过是按亲王衔给与金银罢了。地方上对这些藩王也是严加看查,除非有皇命,任何藩王不得离藩。当然,该给的财物待遇和相应的护卫还是有的。大新制,亲王护卫亲军为一卫,也就是万户编制。其中,燕王是皇帝的嫡亲弟弟,又兼封地为大元故都大都,特旨上万户编制,统领十个千户所,许满员一万人。另外两位亲王的护卫都是中万户编制,定员六千人。亲王护卫军统领为指挥使,正三品,由皇帝任命。而郡王的护卫则为千户编制,定员从三百到一千不等。

    大新以纵横术起家,联络蛰伏多年的中原九门豪强起事。当年赶跑了大元人之后,不是没有其他门派的头领蠢蠢欲动,妄图割据山河。大新太祖确是雄才大略,一方面说服拉拢了九门中德高望重的人物稳住了上三门的局面;一面杀鸡儆猴敲打了想要裂土分王的某家。然后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别分封在北边的大都,中州洛阳,和江南的金陵,用皇家的血脉镇守重要地区。

    大都毕竟靠近北元,因此燕王手下有一万精兵强将,既能紧急时抵御北元入侵,又能震慑北地的豪强。中州算是王家的起家之地,王家毕竟是河南大族,经营多年,有一位亲王领六千直属军队足够了。

    南方也是差不多情况,南方虽然富庶,在刀兵上却差了北地不是一星半点,同样的一位亲王有一个万户的编制已经可以横行无忌了。从这方面来说,大新太祖的确是把帝王之术玩到了极致,当得起明君大帝的称谓。

    不过,当今皇上的几位皇子封亲王之后却没有去封地就藩,而是一个个守在长安城里。这也是群臣,乃至百姓都知道皇帝对太子不满的表现。否则这些成年皇子早就在大婚之后被赶回封地,不得昭令终生不得入京了。

    既然不是去封地而是长居京中,长安城里的亲王府自然一个赛一个气派。最早是燕王府一枝独秀,后边就是朱雀街上的魏王府和曲江池的楚王府双龙会,再加上东宫虽危,却一直没倒,三王夺嫡可谓是在京城津津乐道。而今年,城东又多了座美轮美奂的鲁王府,不知会为这本来就波澜诡异的夺嫡大戏添上一出怎样的篇章。

    鲁王府,在长安东城的兴庆宫旁边。

    比起他的三位哥哥,鲁王殿下算得上低调。封亲王之前,这位十八岁的王爷居然很少被世人知晓,甚至比他那些小个几岁的弟弟还不如。长安城里谁人不晓得十五岁的临安王诗画双绝,名动京城;十三岁的锦城王文采斐然,师承当代书法大家柳叔同。鲁王名声不但比不上几个弟弟,甚至比起皇家几个颇有艳名的公主都还不如。

    鲁王府的大门自然是气派,但是也没有过分的宏大。守门的卫士左右各站了八人,俱是彪形大汉。门口的石狮子看不出是什么材质,三米上下,威严却没有什么压迫感。田无期把郑德刚之前送的拜帖递给了王府的门子,没有想象中的狗眼看人低之类倒灶的段子,门子很快进去通传,不一会儿王府的长史就出门前来迎接。

    大新的王府属官也分文武。文官以长吏司为官职最高的机构,主要职责是“掌王府之政令”。下边设有典簿,审理,教授等各色官员。长史就相当于亲王的大管家,正五品。武官则是王府护卫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王府护卫,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不过,由于鲁王没有就藩,他的王府护卫指挥使司还只是个千户编制。

    出来的都是熟人,一文一武。长史正是那位郑德刚郑老先生。指挥使则是中年大胡子的张大人。郑德刚看到田无期到访,满心欢喜,哈哈大笑着把田无期请进了中门。那位张大人看来也是被人叮嘱过,努力的挤出了一丝笑脸,陪着田无期一同向着正殿承运殿走去。

    落座之后,郑德刚吩咐为田无期奉上香茗,笑道:“真没想到院主这么快就登门,殿下和老朽早就望眼欲穿了。院主的两位少年侍卫今天没有一起来吗?听说这两位年纪虽轻,面对修行者却都面不改色,着实是一等一的马上悍将。”

    田无期回答道:“田某穷苦百姓,哪里有什么侍卫?不过就是书院里的两个喜欢舞刀弄枪的学生罢了。田某今日拜会王府,只想请问一句,陆氏旁支李晓月,还有她的随身丫头高小花,如今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