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上奏请求再起大军,主张把兵力集中在泾源一带,自西宁寨开始,设置堡障,直抵呜沙城,驻兵屯防,讨伐西夏。李宪督运粮草,声称秉受了赵顼的圣旨。自都转运使以下,不能如期按量转运粮草者,都要被处死。老百姓见前次被征去服役的人多数冻饿而死,都不愿意再去运送军粮。官府出钱百缗,也无法雇得民夫。为了逃避徭役,百姓纷纷入山立栅自保,不听调遣。官吏于是去山中催逼百姓,动辄殴击。解州一带甚至出现械责县令,依然不能招集服役百姓的现象。另一宦官李舜举对李宪所为十分不满,上疏赵顼说道:“李宪陈师边境,劳民伤财太过分了!”赵顼这才下令李宪罢兵,召他回京,进赐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不久又回熙河。
元丰六年二月,西夏又进犯兰州,首先攻破了西门关。副使李浩除了困守之外,别无他计。亏得钤辖王文郁,夜里率领死士七百余人,缒城而下,各持短刀潜入夏军营寨。夏军猝不及防,竟然被他们一举冲破。夏兵东奔西逃,大败而走,西门关得以收复。夏军又转寇各路,均遭击退,兵力也很敝,于是由西南都统昂星嵬名济,上书要求讲和,赵顼即令刘昌祚答应通诚。西夏又遣使上表,要求宋朝归还侵疆。赵顼不肯,于是西夏仍有贰心。
李宪认为兰州位置极为重要,是西夏必争之地,尽管西夏曾经多次聚兵却假装平静无事,意在集结重兵以寻求时机大举进攻。因此,他命令增修城守堑壁,积存城守器械,积极做好了守城准备。尽管李宪率所属部众据城固守,但兰州毕竟是一座孤城,即便没有被攻克,也不能对西夏构成什么致命威胁。
次年冬天,西夏又大举进攻兰州,步骑号称八十余万。由于李宪做了充分发准备,西夏围城十余日而未能攻克,因粮草不济被迫撤兵。赵顼诏令李宪遴选精骑追击,果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李宪却夸大战功,奏报全胜。永乐城将士的尸骨未寒,李宪却在兰州频频向朝廷递送捷报,从而激怒了朝中大臣。
御史中丞刘挚,上奏弹劾李宪贪功生事,遗祸至今,不可不严惩。赵顼迫于压力,只得贬李宪为熙河安抚经略都总管。后来西夏再寇延州德顺军,定西城,以及熙河诸寨,都没有得逞。不久,又围定州城,被熙河守将秦贵击退,西夏这才消停了。
不久,赵顼罢免了蒲宗孟,用王安礼为尚书左丞,李清臣为尚书右丞,调吕公著知扬州。因为司马光上了《资治通鉴》一书,被赵顼加授为资政殿学士。《资治通鉴》一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到五代。以年为经、国为纬,备列事目,又参考了群书,评列异同,合三百五十四卷,历经十九年才写成。赵顼下诏奖谕道:“前代没有听说过有此书,得你辛苦编辑而成,比荀悦汉纪好多了。荀悦是汉末颍阴人,曾经删定汉书,作帝纪二十篇,所以赵顼把司马光和他相比。
到了元丰八年
正月,赵顼得病了重病,于是命辅臣代为到景灵宫祈祷。但是群臣分别祈祷天地宗庙社稷之后,依然没有效果,反而病情加剧。辅臣等入宫问安,就请立皇太子,并请皇太后一同听政。赵顼已经无力回答,只能略略点头而已。赵顼本来有十四个儿子,八个早死,第六子赵傭此时居长,赵顼已封他为延安郡王,但只有十岁。
在拟立皇太子的时候,职方员外郎邢恕想立异邀功,竟然去拜见蔡确,说道:“国有长君,是社稷的幸福。你为什么不从岐、嘉两位王爷当中,选择一人拥立?如此一来,既可安国,又可保家,岂不是两全其美吗?”蔡确踌躇半晌,才说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但不知太后的意见如何?”邢恕说道:“岐、嘉二王,都是太后所生。母子恩情,当然比平常人要好,你还有什么疑虑的?”
蔡确听了,大喜道:“我去和高太后商量,以免另生枝节。”邢恕说道:“我先去密议,包管成功。”言完辞出,于是去见太后侄儿高公绘兄弟。高公绘迎入,邢恕寒暄几句话,就附耳密谈。高公绘摇头不答,邢恕又说道:“延安还很幼小,怎能比得上岐、嘉两位王爷?何况岐、嘉本来都被称为贤王。”高公绘道:“这是断不便行,你难道想贻祸我家吗?”邢恕碰了一个钉子,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这岐、嘉二王,便是赵顼的胞弟昌王赵颢、乐安郡王赵頵。赵颢徙封岐王,赵頵进封嘉王。两人因为赵顼得病,曾经入问起居,高太后也防着这点,命他们不必经常入宫,并暗中叫梁惟简妻,预制了一件十岁孩子可穿的黄袍,密教他藏在怀里进呈。
邢恕心还没有死,再与蔡确密谋,想约王珪入问宫探问帝病,暗中指使知开封府蔡京,在外面埋伏剑士,准备胁迫王珪。如果王珪有异议,就将王珪斩首示众。哪知王珪命不该绝,还没有和蔡确约定,就先入宫定议,册立延安郡王。三月朔日,延安郡王赵傭,被立为太子,赐名煦。皇太后高氏,权同处分军国重事。
五日后,赵顼驾崩,只有三十八岁。赵顼在位改元二次,合计有十八年。太子赵煦即位,尊皇太后高氏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为皇太后,帝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又追尊先帝庙号曰神宗,葬永裕陵。晋封叔赵颢为扬王,赵頵为荆王,弟弟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佖为太宁郡王、俣为咸宁郡王、似为普宁郡王。尚书左仆射王珪为岐国公,潞国公文彦博为司徒,王安石为司空,余官一律加秩,赐致仕各官服带银帛各有不同。
高太后,小名滔滔,蒙城县漆园镇十里井村高庄人。她的曾祖父是高琼,祖父是高继勋,她还是曹彬的外曾孙女。她的母亲曹氏,是曹皇后的姐姐。她小时候就经常在宫中,和英宗认识,由仁宗作主订亲。庆历七年,两人成婚。
宋英宗赵曙与皇后,算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赵祯的侄子,而高
氏是曹后姐姐的女儿,两人自幼被选入宫。当时宫中人称赵曙为"官家儿",高氏则为"皇后女"。赵曙十六岁时得聘高氏为妇,因仁宗皇子夭折,赵曙得以即位为帝,高氏也顺理成章地入主中宫。
赵曙与高氏婚后伉俪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出。英宗治平年间,一向多病的赵曙身体好转,但高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宫人。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亲信悄悄劝皇后道:“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高皇后听后颇不高兴,回答道:“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赵曙,他在濮王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时,长辈们都叫他"十三",仁宗封他为团练使。
这话后来传至宫外,成了士大夫们的笑料。他们都觉得英宗乾纲不振,以致皇后强悍如此。但是赵曙虽然有点优柔寡断,却也是有脾气的人,倔起来也敢跟养母曹太后作对,他能尊重皇后,并按她意见不纳嫔御,自然是因为两人青梅竹马的感情。可惜他们未能白头到老。赵曙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驾崩,撇下了当时三十多岁的皇后高氏。
高太后的胞弟高士林,自幼学文习武,涉经史,通大义,不仅文才好,且晓武略,为人正直,以内殿崇班的低级军阶在京城骑兵部队服役数年,尽职工尽责。英宗想提升他的官职,并以仁宗在位擢升外戚曹家用官职为依据。高皇后劝道:“我做了皇后,我的娘家高家已是高贵的皇亲了。对我娘家人的提升,更要慎重。再说我弟士林,已获升朝籍,在朝廷上有一个职差已经过分了,哪能再晋职?至于我高家族人,那是不能同曹家亲族相比。"皇后肯切谢辞,英宗只得作罢工。后来,英宗又几次提出加封高士林的官司职,都被高皇后谢辞。
神宗即位前,到高府去过。使他不满意的是,作为开国元勋、五朝气功臣的高王府,住的却是曲直低矮的旧瓦屋。即位后,他多次提出为外公高家营造大府第,高太后坚辞不许。外之,太后被神宗唠叨得不耐烦了,于是她提出,宅基地由太后亲选,建造高王府的全部费用由太后自己的薪俸付给,不用大农一文钱。神宗只得同意这么办。为了不与民争利,高太后在远离市区的城北买了一块废闲地,拿出自己的积俸,给娘家建造了一座府第。
宰相蔡确欲献谀以固位,就为高后的伯父高遵裕谋复官职。元丰四年冬,高遵裕奉神宗之命率军西征,同西夏军作战,在灵武城下遭到惨败。神宗撤了他的职,贬到郢州闲居。一天蔡确参见高太后奏道:“高遵裕文武双全,历任镇边军政要职多年,数立战功,为保卫西部边境出了大力。灵武之败,是偶然事件。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神宗对他作了严厉处罚,又贬到很远的地方。依臣之见,应官复在原职,请太后恩准,臣即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