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山的这个调子定得很讲义气,换成三百年后的某些人,说不定就要直接来一份秘密报告,大谈“阶级敌人的破坏”“某些干部出身不好”了。吕山将主要责任归为剿灭匪徒不够彻底,那么主要责任当然是他这个军事主官的。知府在这方面虽然也有些责任,但知府无权指挥于驻防军队,要说有责任,顶多也就是对基层不够了解,没有及时提醒威武将军,不是什么大事。
带队的掌旅已经阵亡了,他的指挥的确是有问题,但闯军也不会追究死人。掌旅水平不行,和威武将军没有教导好也是有关系的,责任还是吕山的。康小米也有点责任,他的任务是做基层调查,还负责绘制地图,没发现这么大一股匪徒,也说明他办事不够仔细。不过,假如这些匪徒是外来的,不在康小米调查过的范围内,那就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总之,吕山承担了最多的责任,王鉴和康小米顶多也就是挨一顿臭骂、罚点俸禄而已。而吕山也不担心自己会怎么样,李自成不是朱由检,他把责任全揽下,也没有杀头的罪过,大不了一撸到底,回家当老百姓去。他更担心,这起突发事件会不会影响闯军和顺天安民营之间的关系,会不会是某个惊天大阴谋的开端。
可吕山没想到的是,顺天安民营的使者的态度好得出奇。纳敏夫派来的人都不是贺兰部的旧人,都是新投降的明朝官员和刚刚靠科举选出来的人,正使名叫杨玉林,原本是明朝的潼关兵备道,家乡在直隶河间,已经沦陷。
杨玉林坚定地表示,这次袭击一定是明军或者清军雇用匪徒策划的。虽然他受了伤,但他依然急于前往安庆面见闯王,一定要维护好两营之间的关系。
临出发前,纳敏夫对杨玉林千叮咛万嘱咐,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保证和闯营的和睦,不管李自成提什么要求,通通答应。
因为此时的纳敏夫,已经离开了陕西,甚至不在河套或者青海,和内地的事情相比,他有对他来说更重要的事要处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玉林还真说对了。
此时在郧西县的县衙中,三个人正在密谋。
知县吴大雁,湖北钟祥人,闯军入楚后以科举得官。和他共谋的两个人是户官贾我祺和户科仓司的仓大使李三楚。
七品、八品、九品的三个官,琢磨着造李自成的反,也算胆大至极了。但现在不造反怕是也不成了,这三位合谋贪赃的事情被康小米查得差不多了,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得组团办一个台北五十年游。
吴大雁眉飞色舞地说道:“小丘大人那里传来消息说,朝廷已经和金国汗谈定了。金兵过河之后,只打流寇,不打官军。只待秋后,金国二十万雄兵攻入河南,关宁铁骑亦从旁夹击,曹贼、王贼灰飞烟灭,大明江山重光,我等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反正功臣……”
贾我祺叹了口气:“只可惜,谁能想到纳敏夫竟是如此窝囊之人,使团被袭,竟毫不追究,使团依旧去谒见李闯,还献上马匹。闯兵之中,多有精通骑战之技的老革,之前在南方只有桂马可用,故不成气候,而今可以源源不断购入青海良马,关宁铁骑怕是指望不上了,曹文诏、祖大弼、祖宽皆为李闯所破,祖大寿和吴三桂又能强多少。”
就算他们打算背叛闯军,对于闯军比明军强这一点也有充分的认识。当年闯军是流寇,都能和关宁兵打得有来有回,现在他们军饷、粮食、武器、铠甲、弹药、被服、马匹、草料通通都不缺,由于没有经历另一时空的大败,那些和明军战斗了十年的老兵大批地活了下来,明军凭什么和他们斗?
但是对于清军,这些人还是有着迷信一般的信任。吴大雁说:“东虏军势之强,天下无敌,就算是李闯,也不能与之相抗……”
“闯王能不能和东虏相抗就不劳你们操心了,先想想你们的腿能不能和夹棍相抗吧。”一名哨总带着二十几名士兵和衙役冲了进来,当场就让这三位来了一次cospy,这三位也很有天赋,演粽子演得惟妙惟肖。
随后,这三位又和夹棍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较量。经过一场不太具有观赏性的比拼,夹棍赢了。
很快案子就查清楚了,幕后主使是襄阳府吏官丘之陶。丘之陶是襄阳府宜城县人,他的父亲是明朝的礼部左侍郎丘瑜,现在正在开封。他们父子倒没什么恶名,丘瑜还一直主张减少加派和劳役、优待驿卒。但是对于丘家这种家庭长大的人来说,忠于明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他们和闯军注定是敌人。
丘之陶策划这次行动时并不像他另一时空与孙传庭暗通时那样坚决。朝廷要收复襄阳,他当然万死不辞,可朝廷要借东虏之力来收复襄阳,这事可就两说了。
丘之陶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干了。他在闯营为官,对闯军实力的了解比他父亲更清楚,深层次的东西看不出来,可对于闯军有多少大炮、有多少粮饷物资还是知道的。如果不借用外力,明军想战胜闯军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借东师,大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被东虏和闯贼两面夹击,大明就必死无疑。这就是丘之陶自我催眠之后得出的结论。至于清军打败了李自成、罗汝才之后,明朝要怎么对付清军的问题,他不敢去想,只是一味地告诉自己会有希望的。
于是,他利用在闯军接收鄂北时就准备下来的一支武装,发动了对顺天安民营使团的偷袭。这支武装有丘家的家丁,也有收容的溃兵、雇用的土匪。丘之陶认为,只要能挑动纳敏夫和李自成争斗,大明朝将来就多了一分指望,打败李自成之后,或许还可以利用纳敏夫制衡皇太极。
和这种用想象力看待天下大事的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处置起来很简单,杀人偿命,欠债去台湾。但是,最近多次发生的士绅反乱事件,还是带来了一个信号:明朝必然是向这些人许了什么希望,而这个希望,很可能是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