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启驾到 > 第一章 扬州

第一章 扬州

    九月初七,节在霜降。

    已然是秋季的最后一段日子,即便是如梅雨绵延的淮扬之地,此时也有了一丝燥意,因为早晚的凉意,城外人影憧憧的贩夫走卒们,今日里穿着短打扮的也少了许多。

    时值正午,他们三三两两的在城墙根、树荫下,或者是码头旁的棚子里,躲着阴凉,毕竟是秋粮解运的时节,扬州府城墙外运河中依旧是船舶来往,岸上船上呼喊喧嚣,堤岸两旁垂柳成荫,偶尔一阵微风吹过,却是飞起几片黄叶,倒显得很是生机勃勃。

    沿着漕河的街市边商铺节次鳞比,往来行人、商旅如织,人声喧嚣老远就能听闻,也有那小娘花枝招展的走着,引来路人或是怪异或是向往的目光。

    九月的江南重镇,依旧显得热闹十足,不愧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自古以来就有“扬一益二”的排名,作为漕河上重镇,又在江南水乡,扬州府的富庶与瘦马,均是举世闻名。

    而除了漕河之利外,大明两百余年,两淮盐场也在扬州附近,朝廷在两京十三省产盐地“次第设官”,朝廷设有两淮、两浙、长卢、山东、福建、河东等六个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管理各自盐场,而两淮盐场的出盐量,占到了天下盐场的将近一半,若是算上那些个背景深厚的私盐场,只怕要占得更多。

    如今的年景还算太平,淮盐的市价也不过才二十文左右每斤,但一日不吃盐,便没有气力做活,三日不吃盐便是寸步难行;即便是家贫,一年再是节省十五斤盐还是要的,这便是三钱银子,一家一户却是难以少于一两银子的买盐钱每年,整个大明百姓花在这吃盐上的银子,怕不得数千万两每年?况且这淮扬产盐之地的盐价,可是最最便宜的。

    而这每年数千万两中的一半,都要在扬州府城过一遍,国朝两百年的积累,这扬州真真称得上是豪商遍地,寸土寸金,金山银海。

    不过原本开国时,每年交给朝廷的,尚有四百万两银子的盐引钱,现如今倒是只有百万出头了,倒是没有人在意了,只是可见城内外的楼宇倒是越见奢华,瘦马名妓也是驰名天下,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与城外码头一处有些喧闹的场景不同,城内离城门不远的东关老街,却显得很是安静,宅院外不时有护院巡视,乞丐、小贩也鲜有涉足,这便是豪商们在城外的别业府院了。

    不说豪商们是否会有兴致搭理,照顾贩夫走卒的生意,单说那趾高气扬的护院,就让普通老百姓望而生畏了,何况大老爷们谁不希望家门口清净呢,再说这门前见血的事情可是时有发生呐。

    但叫路人惊讶的是,这会官府的差役竟然敢上门拦人了,谁不知道这扬州府可是盐商们说的算,此时经过的路人,被陈府门前的架势吸引了目光。

    “王捕头,这是何意?竟不让本公子出门喝酒。”朱门石狮旁,一位华服青年面色阴沉,盯着门前的差役,口中说道。

    “陈大公子,小的岂敢,”只见那差役一边躬身作揖,一边谄笑赔礼:“知府老爷发话,小的们也是不敢造次,请公子体谅则个。”

    “还请公子恕罪才是!”

    “就是就是......”

    跟随的差役、白役也纷纷跟着领头之人点头哈腰,但是脚下却似生根了一般,寸步不动,隐隐将华服公子的去路给拦住。

    华服公子眼看着就要发作,双拳紧捏,身后的家奴也是面带不忿之色,跃跃欲试,这些个衙役平日里连见着自家主子哪敢高声说话,今日却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呐!

    “哼!”

    面色变幻半晌,公子终究是咬了牙,冷哼一声,甩甩袖子,回转往府内走去,沿途的雕栏玉砌,小桥流水,都无心欣赏,一路上的下人只得战战兢兢,不敢高声说话。

    公子一路疾行,来到书房前,停下脚步,轻轻敲门,待房内回应,方才推门进去,此时他脸上的急切和怒气全去,只恭谨对着书案后的老者道:“父亲,儿子回来了。”

    坐于书案后的老者,衣着考究,面容和气,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长子,点了点头:“可是不让出门了?”

    “是,父亲,差役已经把府院围了起来;儿子还让陈和去看了,侧门、后门也都有人盯梢。”华服公子还是站着,拱手沉稳回话。

    “父亲,那杨嘉祚派人传话,说是冯虎窝里发现和我等通信的文书,被皇帝的锦衣卫拿住了把柄.......汪家这次是下死手了......”微微切齿,目光冰寒的华服公子又是说道。

    轻轻点了点头,老者面色不变,这次的发难在预料之中,扬州城中的盐商分作南北两派,北派以山西、陕西盐商为主,南派却是以徽州府、江西为主。

    弘治年间,陕西山阳人户部尚书叶淇奏行改盐务“开中之法”,实施运司纳银之制,免去了山陕盐商屯田之苦,从此,留在西北边塞种粮食已无意义,陕西商人和山西商人一起,纷纷来到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当年会集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下五百人,名声显赫者有“三原之梁,泾阳之张、郭,西安之申,潼关之张,兼籍故土,实皆居扬”,自然那边屯便也荒废了。

    但这等挟着大量的银钱和盐引移居扬州之事,自然是挤压了本土以徽州豪商为主的盐商的空间,双方争斗、龌龊摩擦便也越来越多,但南人善读书,中进者不知凡几,又是本乡本土,时至今日,原本财雄势大的山陕豪商,已经有些隐隐落于下风了。

    当今天子是个好财货的,如今又迁延多日不回京,更是从那济宁领着大军,南下淮安了,好大的煞气!只怕那劳什子冯虎的事情,没那么容易了结了。

    只是那冯虎与南直隶的商贾贵人们的联系,实在算得上千丝万缕,这么多年,谁不让他领人去解决些不好处置的勾当?只是哪家又会傻到留下证据?这个汪家,只怕是因为倚仗的南京户部尚书去职,而失了分寸,疯狗咬人!

    “知府那边平时来往不少,通个音讯也要念他的情,晚上你安排送纹银两千两去;勿要舍不得银子。”看着儿子点头应允,老者又是补充道:“为父已经写好书信,士中你尽快安排送去京城。”

    “十万两现银,可是准备好了?”不理会儿子的略显难看的表情,老者又是问道。

    “.......父亲,准备好了。”青年面有难色,很是肉疼。

    “先存在城郊庄子里,随时备用罢。”老者的语气平静无波,见儿子表情,叹了口气,又补了一句:“皇帝领着数千大军,驻跸南直隶淮安府,这时节,可不是吝惜银钱的时候呐。”

    相较于对头汪家的构陷攀咬,他对于皇帝的来意更是担忧。

    毕竟山东的教匪流民已经杀光打散,漕运总督也换成天子亲信,在西南杀得尸山血海的孙屠夫,南京户部、京城的礼部,济宁参将等一个个在山东、南直隶称得上大佬重臣的人物,全部撤换之后,皇帝依旧还没有回京,要知道大明的下一代皇嗣可是要出生了啊,天子究竟意欲何为?

    也难怪整个南直隶,乃至江南,现今都是战战兢兢,难以自持了,老者又叹了口气,微微闭目养神。

    “是,父亲。”青年见状,欲言又止半晌,终是颓然点头,拱手应道。

    这些年自家和山陕一带的盐商,日子都不算好过,放在过去不算大数的十万两,现在却让他觉得肉疼,不过父亲说的对,盐可是千秋万代的生意,现在可不是舍不得银子的时候。

    书房窗棂外的传来呼呼的声音,风更紧了,似乎即将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