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分明】
终于打赢了第一仗,而且还赢得相当漂亮!但柴荣闷在自己行宫(辇车上),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这次胜利多少来得有点侥幸,甚至可以说凶险,如果不是当时老天帮忙(南风那个吹啊),加上自己将领的拼死抵抗,还有北汉猛人张元徽突然被砍死,胜负还很难确定,想想他都觉得后怕。
更令他郁闷的事,他没有想到才一开仗,自己的右路大军就投降了。将领率队逃跑,还要一面逃,一面喊,一面杀,一面抢。(控弦露刃,剽掠辎重,役徒惊走,失亡甚多)
这些带领逃跑的将领甚至神经错乱,还杀了皇帝的使者,阻碍要来救皇帝的后援部队。
最不可思议的还不在这里,而是这些将领逃跑到半路上听说自己打赢了,居然又带队回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柴荣想到这里,不禁怒火中烧,这些个毫无军纪的家伙,留着干什么,还不如杀了!
但是等等,敌人就在对面,而且已经重新集合部队,准备跟他决一最后死战,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怎办呢?
而且,将士临阵脱逃,士兵临场投降,好像是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毕竟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他家,谁也保不准这个皇帝能够做多久,所以战场一旦打不过,投降就投降,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如果不杀,怎么整肃军纪,怎么服众?难道要每次都这样么亲临督战,难道每次都要鬼门关走一遭,都要自己出生入死才能取得胜利?
还有,靠这种贪生怕死的将领、偷奸耍滑的士兵,别说去统一中原了,就是抵御入侵也不可能。
那么杀还是不杀,这就是个问题了。
就在柴荣郁闷不解的时候,他看到站在自己辇车旁的张永德,就想去问问他情况,毕竟那可是几个大将啊,还有那么多士兵。
负责保卫他的张永德听了之后,想都没想,就给柴荣了他心中的答案:“樊爱能这人过去本来就没有什么功勋,有那么好的士兵武器,看到敌人就领兵逃跑,死不足惜。而且陛下您如果想削平四海,如果军法不立,纵然有百万勇猛之士,留着又有什么用!”
柴荣在他行宫车里,听罢顿时将枕头往地上一扔,你说的对极了!(帝掷枕于地,大呼称善)
立即让人将爱能、何徽以及他们部下军使以上七十多人押到面前,破口大骂:“都是老兵啊,都是能打的好家伙啊。可是居然望风而逃,还想把我脑袋当稀有商品,卖给刘崇呢!”
于是下令:全部就地斩首!
杀了临阵脱逃将士之后,才是奖赏,不管怎么说,还是打了个大胜仗的,而且很快又要进行下一场恶战的,所以得赶紧激励将士。
很多将士在这次战斗中得到了升职,在柴荣赏赐完毕,准备继续开拔。有一个人突然站出来了,他就是张永德。张永德突然走到柴荣面前,他十分激动地对柴荣说,在这次作战中,他找到了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还说这次如果不是这个人,只怕他们未必能够获胜!
柴荣听后,顿了一下,在想自己把谁搞忘了,想了半天没想出来,张永德清晰明了地告诉柴荣,这个人其实就是您身边侍卫——马直军使赵匡胤!
柴荣听罢,突然想起来刚才的经过,又见殿前都点检(从二品)张永德大力推荐,顿时大为惊喜,随即将赵匡胤直接提拔为殿前都虞候(从五品)。
就这样,一场高平之战,将赵匡胤从马直军使(八品)一下子连升三级到殿前都虞候。
赵匡胤从此成为后周军队将领的后期之秀,并从此为契机,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达到了别人几十年都无法比及的高度。
该杀的杀了,该赏的赏了,柴荣继续发扬他做事的风格——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彻底!
领兵,继续进攻太原,要把北汉彻底消灭!
【围攻太原】
显德元年(954)年五月,柴荣率领他的军队来到北汉都城太原城下。
刘崇刚回到太原不久,还没缓口气儿来,等登城楼一看,见后周军队早已经把太原城围得水泄不通,不由大为懊悔,没想到自己偷蜂蜜不成,反倒捅了马蜂窝了!
没办法,他只得赶紧派遣人继续向契丹请求救援,此时的契丹国主是耶律璟,耶律璟得到消息后,还是发兵援救刘崇,毕竟北汉是契丹制衡中原的一枚棋子。
柴荣得到消息后,立即命令符彦卿、史彦超驻军忻口(在今山西忻州),防御契丹,他也让手下将士抓紧时间攻城,他知道,只要攻破太原城,契丹援兵自然断了希望,退兵而去。
但是他还没有尝试过太原城墙的可怕,这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城池,城墙修得极为巍峨坚固。不仅柴荣在他有生之年无法攻破太原城,而且在他之后,那个军事猛人——赵匡胤也没能在他有生之年攻破太原城。
战斗进行一个多月,攻城进度依然没有丝毫进展,加上柴荣求功心切,兵伐当时最强悍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建立政权的都城,都是临时决定,转兵征讨,后勤根本没有做好。随之传来另一个让人胆寒的消息,——后周大将史彦超在忻口抵挡契丹时被诱杀。
契丹军队很快就要南下了。柴荣遥望一眼太原城,不敢在拖延,即刻下令撤兵。
虽然这次没能攻下太原,但是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北汉至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南下。而刘崇也因此忧愤成疾。从此一病不起,在柴荣围攻太原之后的六个多月,即显德元年(954)年十一月,病死太原城。
刘崇没想到,本想趁着别送葬去偷袭,没想到反而给自己先送葬了,这……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自己!
【团团伙伙】
战后回到开封,柴荣就开始对这次出征进行了一次彻底性总结,包括将士临阵脱逃问题、军队战斗力问题、军队配合问题,甚至自己威望问题都前前后后捋了一遍。很快他就发现,在这次出征中,所有问题都集中出现在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却不是自己之前忧虑的威望问题,而是军队纪律问题!
准确地说,是“将不用命、士不能战”,好了,问题症结找到了,接下来就是治理问题。
但是找谁来治理呢,柴荣想了想,张永德?不成,太老成持重了,李重进?也不成,此人太高傲了。突然一个人的蹦出脑门,对就他了!
他就是在这次太原攻坚战中,又一次表现得十分抢眼的那个年轻人——赵匡胤!
虽然这次太原包围战没能攻破太原城,但是这次战斗又一次提升了赵匡胤的威名,他再次展示了他高平之战的战斗作风,冲锋在前、勇猛强悍!
这次围攻太原的战斗中,当后周军队还习惯性地用梯子轮番向太原城头爬上去,赵匡胤却反其道而行之,带人直接冲到城门下。
而且他不像以前那样,用木头啊、石头啊去撞开城门那种蠢招式,而是直接一把大火,把城门给点着了,城门任凭你再怎么厚,再怎么结实,也是木做的。城门果然很快就被烧毁,他带人就要冲进去。但太原城内密箭如雨,很快他左臂上就中了一箭。
中箭之后赵匡胤赶紧把箭拔出来,简单包扎一下,带头又要继续往里冲。这时是柴荣亲自拉住了他:“兄弟,够了,这次打不下,我们下次再来!”
如果说之前张永德说的言过其实,但是这次可是自己亲眼所见啊。像这种有勇有谋的热血将士,还真不多,于是柴荣赶紧将赵匡胤召进来,立即将治理军队这件事情交给赵匡胤去办。
赵匡胤得令后,不由大为惊喜,这次真是双喜临门啊,不仅连升三级,还让他整顿禁军(中央军),赵匡胤也二话不说,立即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军务整顿。
首先,对殿前司士兵进行一次彻底体能测评,把那些个老弱病残的、吃干饭、混日子的直接打发回家。
随即,他又按照老板柴荣对军队“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的批示精神。向全国各地发布招兵公告,从地方军队及社会上挑选优秀兵种,要求要长的高的,长得壮的,最好还有马甲线(猛男型号),当然,如果会一些擒拿格斗、善于骑马射箭的,那就更好了。
就这样,经过一番筛选之后,赵匡胤将禁卫军整顿成为一支威震邻国,无比强大的军队(兵甲之盛,近代无比))。
当然,对于赵匡胤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也是对他后续人生帮助最大的是他借用这次整顿禁军之机,将几个人提拔了上来。
这几个人包括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等人,这些人在赵匡胤的安排下,先后进入殿前司担任要职,成为这支精锐部队的骨干力量。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这几个人呢,因为这些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义社十兄弟”。
“义社十兄弟”是个什么组织呢?光看名字就知道了,因为跟它相类似的组织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桃园三结义”。
赵匡胤在刚加入郭威帐下的时候,可能也曾经听到郭威说起他曾经与十个人结为兄弟的故事,所以自己也跟着学习,在军旅生涯中,也结识了一些脾性相投的哥们,其中最要好的十个人结拜做了兄弟,史称“义社十兄弟”。
当然,一开始他也没有想到这种结义的后果,当时可能也就是那种“苟富贵,勿相忘”玩笑,或者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类的武侠江湖义气而已。
但是他绝对不会想到,就这么胡打胡闹结识的几个人会成为后来那场兵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和大宋王朝的开国功丞。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老赵果然是把搞关系的好手,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这一年,赵匡胤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