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后蜀】
教训了北汉,整顿完军政内务之后,柴荣并没有停下来,因为他不像五代以往那些国君一样,安于一隅,得过且过。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要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统一中原,光复华夏。
但是怎么个统一法?柴荣一打开地图,顿时就尴尬了,因为当时后周南边、北边、西边全部都是割据政权,东边之所以没有,因为东边是海!
但即便如此,柴荣依然雄心壮志,毫无畏惧,这些小国,不过趁乱叛变,占山为王,安于一隅,享受浑水摸鱼得来“鸡头”的快意奢靡而已。现在就是我收服他们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因为现在东西南北四面有三面都有柴荣统一道路上的敌人,还不止一两个,有将近十个,先打哪一个呢。而且五代以来,中原地区长期战乱,别说百姓受不了,就是将士们也已经人困马乏了,若自己提出用武力统一天下,必将引来一片谴责之声。
柴荣陷入了沉思,不过他没有沉思多久,就将这个问题转交给了当时的大臣。为此他还特地出了两个题目:《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和《平边策》,还限时答题。
三天后,文武百官们绞尽脑汁、修饰文墨、用尽典故,终于都将答卷交了上来,垒起来几乎顶到殿顶,柴荣看后却大为恼火。
这些答卷满篇都是文采华丽、字句对偶文辞,什么“修文德、来远人(修文德、使远方的人归顺)”之类的应试套话、空话,他们应该都看过《邹忌讽齐王纳谏》那篇文章。
很显然,这些人根本没有明白他什么意思,他要的是实实在在君臣之道,说白了,就是让文武百官明白,怎样做一个好大臣,而不是像过去几十年那样,动不动就起兵,动不动就谋反。以及一些统一中国、安定边界的策略,而这些吃“四书五经”长大的家伙,还是习惯性地将“仁义道德”、“宗教礼节”那套玩意儿来糊弄老板,哎,都是思维定式惹的祸啊。
当然,柴荣也发现了一个例外,这个人叫王朴,当时是翰林学士,根据题目要求,他认认真真地实事求是地将问题剖析清楚。指出唐末以来内乱原因,然后大致说了一下皇帝该怎么做,大臣该怎么做。
随即话锋一转,直奔主题,讲边患问题,把东西南北各国军事实力、内政经济、以及跟后周地缘情况都仔细分析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先易后难!
当然,原文要写的比我描述的出彩得多,这里就不摘录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网上搜来看。
柴荣看过之后,不由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还反复看了三遍,看完后觉得还不过瘾,随即传旨,把王朴叫进宫来,促膝而谈,两人越聊越投机,越谈越兴奋,一谈就谈三个时辰,直至半夜三更。
柴荣终于在朝廷里发现一个跟他一样的人,性格猛烈如火,积极进取,刚毅顽强。于是第二天早朝时,柴荣马上颁旨天下,擢王朴为左散骑常侍,王朴也充分发挥他超能的水平,很快成为柴荣的左膀右臂,不仅如此,他还深的柴荣信任,在柴荣例次出征时都留守京都,镇慑后方。
柴荣跟王朴谈完之后,基本上确定了全国的统一战略: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以战养战!
根据王朴的《平边策》,以及柴荣和他商讨的结果,他们决定把统一全国的第一个目标对准了南唐。
虽然柴荣跟王朴最初选定的第一个统一对象是南唐,但柴荣在征讨的时候,却矛头一转,将第一个统一目标对准了西蜀。
至于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后晋年间。后蜀皇帝孟知祥,趁着中原大乱,把后晋的秦、凤、成、阶四州给占领了。这四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无论是出川进川,这里都是必经之路。三国时期,诸葛亮每次伐魏,都会先出兵夺取这片土地,柴荣也想先拿下这几块地。
第二,按照历史记载,当时蜀国皇帝叫孟旭,是典型的混沌二世主,二世主的生活自然就是吃喝玩乐之类的。一旦挥霍成性,国用不足,便向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就压到老百姓的头上来。秦州、凤州、成州、阶州的百姓本来属于中原王朝,不堪重负,想回归中原,接连不断地来到汴京,恳请柴荣收复失地。
于是,出兵理由有了,柴荣二话不说,于显德二年(955年)四月,在他跟王朴商定统一全国战略后不久,立即派手下两员大将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他本以为很快就拿下了,但是这次出征依然犯了柴荣致命弱点——虽然勇猛精进、雷厉风行,但是缺乏统筹、急于求成!而且他这个弱点贯穿他的一生。
七月,西征后蜀军队因为军需供应不继,战事陷于僵局,很多前线将领执意请求退兵,可是对于柴荣这种积极进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性格,怎么可能答应,他的回复也很简单:先在那呆着!
当然他也没有闲着,准备派人前去查看一下情况,因为他想要的是速战速决,这才符合他的性格,毕竟现在刚打了几次仗,朝廷没钱。而且接下来还有好多仗要打,耗不起啊。
所以这次派过去,不仅是要经验丰富、靠得住的人,还要一个跟自己一样,敢想敢做,雷厉风行,行就行、不行就不行的人去考察。根据这几个条件,柴荣将当朝臣子在自己脑海中过滤一遍,很快就得到了那个人——匡胤老弟,就你了!谁让你前两次战役中表现的那么抢眼!
柴荣立即派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秦州前线视察战局,赵匡胤也很快就回来,而且给柴荣带来一个比他性格还要火爆答案:“陛下,就四个州而已,我们一定能拿下!”
得到这样的反馈之后,满朝文武登时惊了一刹,又是一个比血气方刚皇帝还热血冲动的年轻人。
但是赵匡胤并非空口大话,他随即将收集来的战场信息拿出来,仔细分析了当地地形地貌状况,敌我现在战斗力对比,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快两个月了,柴荣本来已经有些犹豫,听了赵匡胤鞭辟入里的分析之后,发现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柴荣立即下令,继续进攻。
闰九月,后周军大破后蜀军,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十一月,周军最后攻克凤州,收复四州之地。
赵匡胤用他的远见卓识军事才干证明了自己不出世的将才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