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喜黄怜的为人,但对于她在歌舞方面的才华和天赋,朱云怡还是十分佩服了。
这时皇帝、张贵妃、太子、太子妃、朱瞻基等人也看清了舞者乃是黄怜。虽然才惩罚了黄怜,但看着眼前轻盈优美的舞蹈,皇帝还是觉得格外赏心悦目。
一舞即将完毕时,黄怜飘飘然挪到一个弹琵琶的少女身边,那弹琵琶的少女便把怀里的琵琶递给了黄怜。
接过琵琶后,黄怜立马变换了舞姿。跳七盘舞时,她轻盈纵跃,宛如一只身姿灵活、体态盈然的黄鹂鸟,此刻她却缓缓踱步,不时拨动怀里的琵琶。琵琶的声音不再像之前那般欢乐,而是变得低沉幽咽,众少女也配合着琵琶声转变了曲调,现场气氛开始变得有些低沉哀婉。
今晚本是团圆之夜,本该欢乐吉祥才是,见黄怜突然转了曲风,朱云怡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
就在这时,黄怜突然开口唱歌了。只见她一脸泫然欲泣的神情,一边弹拨琵琶一边浅吟低唱:“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唱到“不觉泪下沾衣裳”时,豆大的眼泪也从黄怜眼里掉了出来。
一曲终了后,黄怜擦了擦眼泪,然后朝皇帝行了盈盈一礼,低声说道:“除夕之夜春风送暖入屠苏,臣妾本该欢天喜地才是。只是古今之情并无异,臣妾忧来思君不敢忘,悔到深处不禁情难自已,故而才会有凄怆流涕的失态之举。虽说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但每每想起昨日尊卑不分、僭越犯上之举,臣妾便觉悔不当初。然而犯上之举确凿无疑,如今悔之晚矣。臣妾自知有罪,不敢奢求皇上原谅,只想借此良辰美景、喜庆佳节,以歌舞博皇上一笑,以祝皇上康健如意,大明国运昌平。”
说完黄怜便跪在了地上,然后双眼含泪、神情哀戚地给坐在首座的皇帝磕了几个头,显然是在向皇帝请罪。
黄怜的容貌本来极美,只是她平时的衣着打扮过于艳丽庸俗,故而才遮盖住了她原本姣好的面容。今晚因为要跳魏晋时期盛行的七盘舞,故而她的妆容衣饰也模仿了汉魏女子,倒有一番古朴别致、典雅娴静之感,与平时花枝招展、艳丽低俗的风格可谓天差地别。也正是在这种古朴别致、典雅娴静的妆容衣饰的衬托下,更显得此刻的她梨花带雨、楚楚动人,不禁给人我见犹怜之感。
黄怜唱的是汉末曹植的《燕歌行》。曹植的《燕歌行》共有两首,其一曰: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燕歌行》本是思妇想念丈夫之诗,黄怜借用此诗的“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几句,一来是想借思妇之口表达对皇帝的思念,二来所谓“不觉泪下沾衣裳”“短歌微吟不能长”也有借伤心之情表达悔恨之意,显然是在变相像皇帝道歉。
看着梨花一枝春带雨的黄怜,皇帝的心不禁有些软了。若是换作平时,他肯定不会理会黄怜。然而今晚是喜庆欢乐的除夕之夜,皇帝不想破坏了今晚喜庆的气氛。况且当着众多宗亲和功臣的面,皇帝不愿家丑外扬,便对跪在地上的黄怜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僭越犯上,对先皇后不尊,对太子妃不敬,按理说本该罪无可恕才是。但既然你肯真心认错、诚心悔改,自打入宫来又侍上至恭、无微不至,今夜又是欢乐喜庆的除夕,朕便原谅你这一次。不过下不为例,倘若再犯,朕亲自处罚、绝不姑息!”
听了皇帝的话后,黄怜立马喜形于色。她激动地给皇帝磕了好几个头,一边磕头一边保证绝不敢再犯。
“起来吧!”皇帝摆了摆手,对黄怜说道:“只是朕赏罚分明,虽说这次原谅了你,但太子妃奉命管理后宫,朕若横加干预,反倒有损太子妃威信。故而太子妃的惩罚照行不误,也可时时提醒你引以为戒,不可再恃宠而骄。”
黄怜先是愣了愣,然后立马心想比起重得皇帝的恩宠,太子妃的惩罚可以说是无关痛痒,于是立马保证自己会引以为戒,今后恭谨谦卑、谨守女德,上不让皇帝和太子妃失望,下能成为后宫诸女之表范。
相比于众宗亲和功臣,皇帝并不在意黄怜这么一个小小的妃嫔,他不想再和黄怜说太多话,故而便摆了摆手,对她说道:“再挑几首喜庆的曲子唱唱吧,好为朕和众卿助兴。”
黄怜躬身应了,在众妙龄少女的丝竹配合下,唱了好几首喜庆的歌曲。为了讨皇帝的欢心,她边唱边跳,表演得格外卖力。
先前听说黄怜被皇帝斥责后,朱云怡本以为她会自此失宠,或者至少会被冷落一段时间,谁知她竟能不声不响地在晚宴上一舞动人,又借曹植的《燕歌行》重获圣宠。想到这里,朱云怡也不禁佩服她的心计与手段,同时也暗赞她懂得挑选时间、把握时机。
宴会正式开始前,黄怜还和朱云怡冷眼相对。那时她还如往常一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低俗,谁知却在宴会期间一声不响地换了妆容衣饰,又凭借歌舞重新赢回了圣心,这让朱云怡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朱云怡把目光转向了太子妃,想看看她有什么反应。让朱云怡大出所料的是太子妃的神情未有丝毫波动,她在席上谈笑风生,与周围人有说有笑,似乎根本未把黄怜重获圣宠的事放在心上。
酒过三巡后,一直沉默不语的赵王突然端起酒壶,然后拿起两个酒杯来到了皇帝跟前。
赵王把那两个酒杯放在皇帝的桌上,提壶往两个杯里倒满了酒,然后拿起其中一个酒杯,恭敬地对皇帝说道:“父皇,儿臣敬您一杯。”
皇帝早已注意到赵王今晚一直闷闷不乐,常言道知子莫若父,他知这个儿子向来感情用事,想来今晚当是心中烦忧,故而才闷闷不乐。他极关心赵王,但为了不影响晚宴的氛围,他便没有开口询问赵王有何不快之事,而是打算晚宴结束后再同其敞开心扉好好聊聊。
见一直闷闷不乐的赵王突然来给自己敬酒,皇帝感到有些惊讶,但还是端起了酒杯。
正当皇帝准备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一旁的汉王突然说道:“老三这酒看起来不像是云怡准备的山楂酒,酒杯虽然也晶莹剔透,但细细一看也不是云怡心爱的水晶杯。”
听了汉王的话后,赵王突然打了个哆嗦。虽然此时天寒地冻、厅外大雪纷飞,但他的额头上却冒起了豆大的汗珠。
“确实……确实不是山楂酒。这是……是……是石榴酒。”赵王结结巴巴地说道:“这酒杯也不是……不是水晶杯,而是……而是琉璃杯。”
平时赵王要么意气风发,要么气定神闲,此刻他却慌慌张张,同时神情痛苦。看着一反常态的儿子,皇帝不禁觉得十分疑惑。
“石榴酒?我记得每年云怡都会和贵妃娘娘酿几罐石榴酒,莫非老三你敬的便是云怡和贵妃娘娘酿的石榴酒?”汉王笑着问道。看了一眼皇帝和赵王手里的琉璃杯后,汉王继续笑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记得云怡确实收藏有这样一套琉璃酒具,据说还是盛唐旧物。云怡可真是偏心,不仅把辛辛苦苦酿出来的石榴酒给了老三,就连心爱的琉璃酒具也毫不吝啬。相比之下,倒像是我这个做二哥的为兄不恭,以致幼妹偏爱三哥。”
朱云怡朝首座看了一眼,发现赵王和皇帝手里的琉璃杯确实和自己珍藏的一模一样。但这套琉璃酒具是她的挚爱,一直被她小心珍藏着,从未给过赵王。同时她虽然酿了石榴酒,但因为今年所酿不多,故而也没给赵王。
既然朱云怡没把自己的琉璃杯和石榴酒给赵王,那赵王此时敬酒的酒杯和酒水又从何而来呢?
听了汉王的话后,赵王哆嗦地更加严重了,连酒水也从杯里洒出来了不少,染红了他精美华贵的缂丝蟒袍袖口。
“老三,云怡和贵妃娘娘是何时把石榴酒和水晶杯给你的。这般不声不响,是怕我去永宁宫分一杯好酒吗?”汉王继续问道:“不过云怡酿的各种美酒醇厚无比,又珍藏有各种别致新奇的酒具,有机会我一定要到永宁宫一饱口福。用云怡的酒杯品饮她亲酿的各种美酒,方不枉来人间一趟。”
“这酒不是云怡和贵妃娘娘给我的,和她们毫不相关!”赵王立即答道,声音有些颤抖:“是我……是我听说父皇最近喜欢喝石榴酒,又对琉璃杯情有独钟,这才擅作主张到永宁宫找人要了云怡珍藏的琉璃酒具,又斟了一壶甘甜鲜红的石榴酒。可是此事云怡和贵妃娘娘并不知情,与她们二人毫不相关。”
见赵王一反常态,朱云怡和郁且狂均觉有些疑惑。
”原来如此!“汉王哈哈一笑,举起酒杯对赵王和皇帝说道:“我乃粗鄙武夫,习惯了舞刀弄枪,不会说文邹邹的祝福之语。虽说笨嘴拙舌,但真心诚意敬父皇和三弟一杯酒,一切祝福皆在酒中。”
赵王也急忙举起酒杯,然后对皇帝说道:“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儿臣敬父皇一杯,今晚一直在饮山楂酒,虽说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但喝多了难免有些酸味,不如换个口味喝杯甘甜鲜美的石榴酒吧。这石榴酒的颜色和山楂酒一样鲜红喜庆,父皇若是喝了,来年定能红红火火。”
说到“来年定能红红火火”这句话时,赵王的声音突然变小了,同时也不敢直视皇帝,看起来颇有些心虚的样子。
和皇帝说完这些话后,赵王又对汉王说道:“也敬二哥一杯,希望来年二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每次出征皆能凯旋而归。”
听了赵王的话后,汉王十分欢喜,于是他朝赵王举了举杯,笑着答道:“那就借三弟吉言了。”
说完话后,汉王和赵王便一同举杯给皇帝敬酒。
皇帝大喜,他一生共有四个儿子,除了幼子朱高爔早殇外,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皆长大成人。三个儿子一母同胞,皆是徐皇后所生,但朱高炽自幼体弱多病,加之性子沉静,又因体胖而不喜舞枪弄棒。而朱高煦武艺超群,在靖难之役时又救了皇帝的性命。皇帝本就是习武之人,见朱高煦精于武艺,便夸他“英武类己”,对他极为宠爱。与汉王相比,赵王文武双全,更似皇帝。只是皇帝认为他虽文武双全,但过于感情用事,不可托付天下。虽然如此,但皇帝依旧极为欣赏赵王的才华与武功,因此亦对他宠爱有加。
见两个爱子同时给自己敬酒,皇帝十分欢喜。他哈哈一笑,举起酒杯便欲把赵王献上的甘甜可口的石榴酒一饮而尽。
正当皇帝准备饮酒之时,一个尖锐的女子声突然慌乱而急促地叫道:“皇上且慢,万万不可饮用此酒!”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