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扶风豪士歌 > 太子妃

太子妃

    关于建文帝父子的传言,徐云怡也听了不少,太子夫妇给她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于是她问朱瞻基:“皇上信不过别人,所以让你回来查探此事?”

    “正是,你也知道皇爷爷疑心深重,其他人他老人家是信不过的。”朱瞻基不再撒娇,而是认认真真地答道。

    “即便此言不假,可你怎么又到了苏州府?太子和太子妃不是刚给我写了信吗?怎么她也随你来了苏州府?”徐云怡奇道。

    直到此时,一直沉默在一旁的太子妃才上前说道:“当日我和太子在东宫听闻建文帝父子重现于世,顿觉十分震惊,于是便给你写了封信,嘱托你尽快找到太祖爷当年留下的宝物,也不至于让它落到了建文遗孤手里。我们的信还没寄出多久,瞻基便从蒙古回来了,说是皇上有旨,让我和他一块来苏州府找你,好打探此言是否为真。故而我们母子便一同南下,只是信毕竟是先寄出的,所以它先到了,我和瞻基却晚了一步。”

    太子妃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子,周身衣饰并不是特别华丽,却散发着一股高贵之气。面目和善,和善中却也夹杂着威严。

    徐云怡先是给太子妃行了个礼,问了些东宫近况,而后才问道:“这段时间关于建文帝父子的传言确实不绝于耳,皇上通过靖难之役抢了建文帝的皇位,如今听闻建文帝父子还活在世上,自然会派最信任的瞻基回来调查。可大明疆域广阔,皇上为何偏偏要瞻基来苏州府?还要来苏州府找我打探?”

    “生意难测,我也想不明白。”太子妃答道。

    一直沉默在一旁的竹沥姑姑突然结结巴巴地插口了,“皇上疼爱小姐,或许……或许是他老人家想念小姐了,故而……故而想让皇太孙顺便来苏州府看看小姐。”

    说这话时,竹沥姑姑的脸色惨白,眼神也有些恍惚。

    徐云怡觉得这几日竹沥姑姑与往日大有不同,往日竹沥姑姑总是事无巨细地照顾自己,眼里时刻透露着如母亲般的慈爱。这几日她却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有时还会若有所思地看看自己,之后再到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抹眼泪。

    “皇爷爷派我南下之时,确实和我说过想你了。”朱瞻基看着徐云怡说道:“想来皇爷爷之所以派我南下苏州,无外乎两个原因……”

    “哪两个原因?”竹沥姑姑迫不及待地问道。她表现得比谁都着急,也忘了主仆之别,竟然擅自打断了皇太孙的话。

    朱瞻基识得竹沥姑姑,知道她是最谨慎稳重的人,根本没想到她会擅自打断自己的话。

    “一来皇爷爷确实想念徐姑娘了,故而让我来看看徐姑娘。皇爷爷说深秋天寒露重,姑娘身娇体贵,难免身体不适,让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二来听闻建文帝父子重现于世的流言正是从苏州府传出的,所以皇爷爷让我专门南下苏州府。一来可以看看姑娘,二来也可以看看此言是否为真。”朱瞻基答道,依旧回答得很认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个流言是从苏州府传出来的?”徐云怡奇道:“苏州府人烟稠密,百姓安居乐业,为何此流言会从这里传出?”

    “据闻传出此言之人名叫方入骨,可我多方打听,也未探听得知此人的来历,想来大概是个建文遗臣吧。”太子妃突然说道。

    “方入骨?”

    “方入骨?”

    “方入骨?”

    徐云怡、朱砂、青黛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

    “怎么?你们认识此人?”太子妃奇道。

    “方入骨不是在贵州清平卫吗?怎么跑到苏州府来了?”青黛不仅没回答太子妃的话,反而抢着问道。

    徐云怡知道青黛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此事,便对太子妃和朱瞻基说道:“当日前往木樨坞时,我们曾到过清平卫城里一家府邸,府邸的主人便是方入骨。只是方入骨远在西南,不知为何突然间来到了苏州府?还在苏州府传出这个流言?”

    直到此时,徐云怡才想明白为何齐丘雁会出现在苏州府,原来他是随师父方入骨来了。

    想到方入骨师徒、郁且狂三兄弟、太子妃和皇太孙等人都齐聚苏州府时,徐云怡感受到了流动在空气中的阴谋与血腥……

    “这就奇怪了!不知这方入骨是何身份,徐姑娘可知?”太子妃问道。

    徐云怡将嘴凑到太子妃耳边,轻声说道:“方入骨原名方忠孺,乃方孝孺方大人之兄。他有两个徒弟,名叫齐丘雁和黄青鸳,乃齐泰、黄湜两位靖难名臣之后。”

    对太子妃来说,徐云怡的话可谓五雷轰顶。靖难之役结束后,燕王成为大明天子,齐、黄两家被诛九族。方家更惨,被处以诛十族的酷刑。太子妃只道方、齐、黄三族之后早已无人幸存,谁知竟还有人存活于世。

    当年屠戮三氏时,太子夫妇就曾觉得皇帝此举过于残忍,心中也不赞成。于燕王而言,方孝孺、齐泰、黄湜三人是政敌;于建文帝甚至整个大明朝廷而言,三人却是忠臣。这些年来,他们夫妇二人时常因为三族被屠而感慨不已。此时骤然听说三族后继有人,太子妃先是感到一阵欣慰;又知道方氏子孙方忠孺传播建文帝父子仍然在世的流言后,她的心里又感到一阵惧意。

    当今皇帝手段之狠辣,太子妃是亲眼见过的。她永远也忘不了靖难之役后那些不肯归附的建文遗臣的惨状,忘不了权贤妃被害后朝鲜贡妃的下场,忘不了鱼吕之乱时那些宫女的哀嚎……

    当今天子文韬武略,让整个大明王朝欣欣向荣。在他的治理下,大明疆域极盛、国威极强,周遭之国莫不臣服。但他和太祖一样,也有残忍嗜杀的一面。太子妃不敢想象若是皇帝知道了方入骨的真实身份,他会有怎样的下场……

    太子夫妇均十分敬重方孝孺、齐泰、黄湜三位建文大臣的忠诚与气节,于是她命闲杂人等退下,只留下皇太孙朱瞻基和徐云怡。

    等所有人都退下后,太子妃才缓缓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道:“方入骨既是方孝孺方大人之兄,想来若是建文帝父子仍然在世,他定不会不知。方孝孺、齐泰、黄湜三位大人均是建文年间的重臣,也在靖难之役后惨遭杀害。若是建文帝还活在世上,方入骨、齐丘雁、黄青鸳师徒三人定是他的左膀右臂。到时候他们振臂一挥,定有无数响应之声,到时候皇上的地位便岌岌可危……”

    “虽说皇爷爷得位名不正言不顺,对于靖难遗臣也过于狠辣。但我既是他的皇孙,便会保他不受伤害。”朱瞻基打岔道,语气格外坚定。

    太子妃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温柔地说道:“且不说咱们是燕王一脉,自该保护皇上不受伤害。单是凭皇上这些年的文治武功,咱们便不能让大明继续生乱。方入骨等靖难遗孤定会找皇上报仇,皇上也断然容不下他们。双方均巴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只是咱们既要保护皇上,也得保护这些靖难遗孤。若是建文帝果真还活在世上,咱们也得保他不受皇上所害。”

    说到这里,太子妃拍了拍朱瞻基的手,郑重地对他说道:“瞻基,孝愍皇帝在位期间年号建文,民间常称其为建文帝。他是懿文太子之子,懿文太子乃你皇爷爷得亲兄长,所以他和你父亲是共祖不共父的亲堂兄弟,是你皇爷爷得亲侄儿,更是你朱瞻基的亲堂伯父。若是他果真在世,咱们自然不能再让他夺走你皇爷爷得江山,但也不能让他受到你皇爷爷的伤害,同时也要竭力保护方入骨这些靖难遗孤。这样做既为亲情,也为从心。我想若你父亲在此,也会和母亲做出同样的选择。”

    朱瞻基点了点头,答道:“母亲放心!孩儿身为皇太孙,自然不会看着他人威胁皇爷爷得江山。但孩儿也是朱家子孙,是太祖爷的曾孙,不会眼看着朱氏子孙互相残而无动于衷。若是孝愍皇伯父还活在世上,孩儿自当尽力保他周全;若是此言为无稽之谈,孩儿也会看在方孝孺、齐泰、黄湜三位大人的气节和人品上保方入骨师徒不受伤害。”

    这就是徐云怡选择太子和原因:一来是因为她向来就和太子夫妇、皇太孙相处融洽;二来便是看重太子夫妇的人品,相比汉王,太子夫妇虽然也重视政治利益,但他们并非完全无情无义。

    “可建文帝和靖难遗孤乃皇上大忌,太子妃不怕皇上怪罪吗?”徐云怡问道。

    “有时太子和皇上也有政见不合之处,例如在对待靖难遗孤时。可建文帝乃我朱家子孙,方孝孺、齐泰、黄湜三位大臣也是宁死不屈的义士。皇上当年的做法已过于惨烈,于情于理我都不该再让皇上伤害他们。若是皇上真的因此而迁怒于东宫,我们夫妇也无愧于心。”说完太子妃狡黠地笑了笑,“再说了我不过是要保他们性命而已,并非要把皇上辛苦经营的江山拱手相让。若有万全之策,能让他们不再寻仇,那便一举两得了。一来既保住了他们之命,二来又借此得了贤德的名声,对太子而言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