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相蔡松年自廷议时晕倒回家后,病势渐渐沉重。这日在家中昏睡,家人报说皇上来看丞相了。
完颜亮到丞相府事先没有通告,只随身带着几名护卫。
见完颜亮已迈步进来,蔡松年挣命要起身,被完颜亮扶住,并亲移倚枕与松年半靠着。松年第二子蔡璋请完颜亮坐了。
松年喘息稍定,尽力吐字清晰地说道:“陛下明鉴,臣始为宋吏,与父守燕山府,后来降金。臣以降臣的身份先受恩于梁王,后重用于陛下,以汉人之身至于相位。臣受陛下非常恩遇,无以回报,而今行将就木,再也没有报答的时候了。”
完颜亮道:“朕少年时与卿相识,深知卿的志向不在仕途。不是因为卿没有治国之才,也不是没有救世之心,只是因为卿曾以宋吏之身降金,自感叛国变节,内心不安,耻于为异族效命。所以卿一味纵酒吟诗,不蓄宝货,青壮之年就自号‘萧闲老人’,聊以自我排遣。”
蔡松年听到一半就流下泪来,拚命抬起半个身子,连呼:“陛下!陛下!不要说了!不要说了……”
完颜亮扶住松年,握住松年颤抖不已的双手,吟道:“东坡步秋水,几曲冷玻瓈。沙鸥一点晴雪,知我老无机。共约经营五亩,卧看西山烟雨,窗户舞涟漪。雅志易华发,岁晚羡君归。月边梅,湖底石,入新诗。飘然东晋奇韵,此道赏音稀。我有一峰明秀,尚恋三升春酒,辜负绿蓑衣。为写倦游兴,说与水云知。”
松年听到完颜亮吟诵的是自己写的《水调歌头》,用一只手遮住脸。
完颜亮叹了一口气,道:“卿所写诗词均以天干记年,从不属写年号,这是为什么啊?朕每次看到卿的诗词题目,甚感心寒。卿以儒生致位宰相,在金为官近三十年,大金待卿不薄,何以不能暖热你的心呢?”
蔡松年无言可对。
完颜亮道:“乐毅曾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天下非一人一族的天下。赵宋两位皇帝被掳至大金,尚能苟且偷生,也都接受了金国赐封。宋国皇帝尚且如此,卿在宋连个小官吏都算不上,何苦为田珏一句‘失节’就终生不能释怀呢?卿为真定府判官时得活千余人家性命,为朝臣亦多有建树,而今封侯拜相,足可伸丈夫襟怀,此生亦不为虚度。卿二子俱贤良,人生如此,尚有何憾?也许卿一时还不能相信朕说的话。等到朕混一了中国,那时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论华夏胡夷,天下一家。到那个时候,不用朕为卿多解释,卿自会明白,这么多年来卿都是庸人自扰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蔡松年伏在床头,哭得更更咽咽,断断续续的,看着十分可怜。
完颜亮既是劝慰蔡松年,也是一吐长期压抑在内心无处倾诉的苦恼,说完这些话,不知为什么自己心里非常难受。蔡璋和家人在一旁也陪着哭,没有一人上前劝慰。
完颜亮平复一下心情,这才又安慰蔡松年道:“卿现在不要想他事,只要善自保养,待朕南征回来,任卿选择归老之地,必赐卿‘五亩苍烟,一丘寒碧’,以遂卿平生之志。”
待松年情绪平稳下来,完颜亮就要起身告辞。松年忽然拉住完颜亮的衣襟,缓了半天,才说出话来:“陛下!陛下深恩,臣百死莫报。臣有一事隐于心中已有数载,今日若不向陛下剖白,只怕再没有日子了。”
完颜亮又坐下问:“卿尚有何事未了?”
松年命家人取来一条九銙玉带,递给完颜亮。
完颜亮接过,看了一眼道:“这不是朕赐给卿的玉带吗?”
松年点点头,道:“臣恳请陛下恕臣不敬之罪。此玉带臣曾货与他人,得钱千万。”
完颜亮道:“可是卿不是一直佩带着这条玉带上朝吗?”
松年道:“臣能佩此玉带是因为叛臣萧裕赎回此带,送还给臣。”
完颜亮耳中忽然听到“萧裕”二字,头顶上仿佛响了一声炸雷,想说话却说不出来。
松年道:“叛臣萧裕送还此带,臣当时不敢不收。实不知萧裕为什么要这样做。平时臣与萧裕少有往来,断然没有如此交情。事后也不见他对臣有特别的请托。直到臣得知萧裕谋反丧身,才想起这条玉带本是萧裕送还的。臣当时害怕受株连,不敢申诉此事,所幸无人告发,就隐瞒至今。”
完颜亮声音微微有些抖,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松年道:“是贞元元年,臣出使高丽回来时的事。”
完颜亮轻轻抚摸着玉带,道:“卿不必多虑。萧裕没有他意,略表微忱而已。”说罢,将玉带还给蔡松年。蔡松年颤抖着接过玉带,横放在腰间,道:“臣还有一事一直不敢上奏。”
完颜亮道:“但说无妨。”
蔡松年道:“臣因萧裕送还玉带无以为报,就请他到舍下吃了一回酒,萧裕与臣都喝了不少。席间萧裕忽然落泪,臣问其故。萧裕说请臣日后有机会替他传一句话给陛下……”
完颜亮急问:“他要传什么话?”
蔡松年摇摇头道:“萧裕沉吟良久说‘我死后,请告诉皇上……’我等了许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才说‘没有什么话可说,说什么都没用了。’那时臣非常震惊,不知萧裕何出此言。”
完颜亮听了心里五味杂陈。
在回宫的路上,完颜亮满脑子想的都是萧裕。
蔡松年没有等到完颜亮出兵就去世了,时年53岁。松年喜周恤亲党,花钱不计家之有无。死后,家无余财。
蔡松年累世在宋为官,其父蔡靖知河间府兼知燕山府,蔡松年在其父军中掌理机宜文字,那时松年才十九岁。
天会三年(1125年)完颜宗望统兵南下攻宋,蔡靖与郭药师守燕山,郭药师战败,劝蔡靖投降。蔡靖不肯。
后来蔡靖被郭药师扣押向金军投降,蔡松年也随父降金,出任真定府判官,平定真定西山群盗。
松年还为山中居民力辩,使千余家不受连坐。
从此蔡松年就以真定(今河北正定)为原籍。
其实蔡松年祖籍在余杭,生长于汴京。
天眷三年(1140年)宗弼伐宋,欲夺回还给宋国的河南陕西之地,少年完颜亮随军,在军中结识总六部事的蔡松年。二人年纪虽差十五岁,但那时完颜亮喜欢结交汉儒。
蔡松年是诗词大家,完颜亮就向他请教学写诗词。
松年性豪侈任实,不爱钱财,二人交情深厚。
金宋和议后,宗弼入朝为左丞相,荐蔡松年为从六品的刑部员外郎,后来任正六品的左司员外郎。
完颜亮称帝后,蔡松年一下子就提拔为正四品的吏部侍郎,累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
完颜亮迁都中都后,为发展经济,用蔡松年复钞引法,作纸币。
蔡松年去世后,完颜亮悲悼痛惜,亲至其家致祭,命作祭文,赙赠甚厚,加封吴国公,谥“文简”。
派遣翰林待制萧吁护送其柩归葬真定,又命朝中四品以下官员离都城四十里相送。
所用道路之费,均从官给。
蔡松年的长子蔡珪幼年有逸才,七岁能诗,读书五行俱下,过目不忘。成人后以文名世,尤精于考古博物。当时任三河主簿,从任所赶回家为父丁忧,后起复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
蔡松年的二儿子蔡璋赐进士第。
蔡松年死后,他留下来的右丞相之位一直空缺着。
蔡松年死后不久,御史大夫高桢也去世了,年六十九岁。临死前望空书写道:某事未决,某事未奏,死有余恨。
完颜亮派遣使者祭奠高桢,赙赠加等。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