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新宋传 > 第三十三章 三缄其口

第三十三章 三缄其口

    随后,众人看着罗海将铁板和内甲绑到了一棵树上。罗海到距离树靶最远的地方开始瞄准大树,手中拉动一个小匣子,匣子挂到固定点后,罗海扣住弩机,‘咻’弩箭应声而出,穿过铁板和内甲插进了树中。

    除了仁宗和陈知昱已经见过了连弩之威,其他人都是目瞪口呆。

    尤其是狄青,狄青可是军中大家,对于所有军中武器无不精通,只见此时他眼睛微瞪,不可思议的道:“这是新弩?威力竟然如此?”

    狄青话音刚落,罗海又是‘咻’‘咻’‘咻’四箭连发,待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五支弩箭稳稳的透过铁皮与内甲,插在大树上。

    “居然能如此快速的连发弩箭!!!”程戡也是震惊了。

    要知道在场的人都是军机大臣,对于军中武器不说会也都知道,但是威力如此巨大的武器却是都感到震惊。

    “不单单是连发,重点是威力巨大!”刘沆也是识货之人,当即也是开口。

    “若止于此也就罢了,某都是以为此物厉害之处不止于此。”狄青再次开口,随即对仁宗说到:“陛下,微臣冒昧,可否请陈中舍仔细讲解。”

    见仁宗点头称可,陈知昱上前道:“此物为连弩,可在几息之间连发五箭,并且十息之间就可更换第二个箭匣,再出五箭,只要箭匣够多,出箭极快,并且百步之内,箭可穿甲而过。”

    陈知昱的话一出,众人皆吸了一口气。

    “陈中舍此话可真?”陈执中也是惊呆了,听到话后连忙问道。

    “陛下,臣请一试。”还是狄青直接,想着是不是真的上手就知道了。

    随后,罗晋教会了狄青使用连弩,简单熟系了一下工具,狄青快速的使用起来,连射,换匣,再连射,再换匣,动作越来越快,浑然天成,看的众人惊呼不已。

    “陛下,此物乃国之利器,镇国之物。”狄青还没回来,刘沆第一个忍不住开口了。

    “陛下,此物应当对外保密,不可与外人知。”程戡也是开口说到,毕竟这帮人大都是良臣,自然不会不知道此物的重要性。

    仁宗也是点头,表示认同两人的看法,然后对着走来的狄青道:“卿家以为此物如何?”

    “回禀陛下,此物可为我大宋之镇国神器,若臣预估不错,此物有效射程达到了一百五十步以上,重点在于传统的弩弓,军中的弩手都得有力气,否则拉不动弦,这连弩换弦为匣,却能轻易的射出,也就是说正常的兵士都可为神弩手,这才是此物恐怖之处。”狄青不愧是名将,一试之下,连弩的优点尽然知晓。

    “竟然如此?好,太好了。”仁宗只知道很厉害,但是不知道厉害在那。听狄青一说就感觉清晰了很多。

    “好,非常好,君泽立下了偌大军功啊!正厅议事!”满面红光的仁宗开心的道。

    随后众人来到了陈家正厅,待众人坐定,仁宗道:“今日召众卿到来,乃是有一事,要与诸位爱卿相商。”

    仁宗说完扫了在场众人一眼,见众人都认真的看着自己,才继续道:“前朝时石敬瑭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此事让大宋于辽边境一带无险可守,太宗皇帝数次亲征,欲夺回十六州,将敌人拒之在长城之外,无奈事与愿违。”

    “哎!”说到这里仁宗叹息了一声才继续道:“太宗无奈定下募兵制应对,此策在当时很是奏效,使得大宋数十年来颇为安稳。后李元昊称帝建国,朕不得不屯兵西北,经过二十来年与诸卿励精图治,总算稳定民生国情,不过此时前线长期仍需保留大量军队,但后方大设禁军、厢军。让大宋每年需要花费巨大的钱财。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仁宗是何意思,此时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对望一眼,心中道:难道又要重启庆历新政?

    “此事与庆历新政无关,只是解决冗兵之事。”冗兵之事,其实庆历新政里面就有所提及,只是并不在主要的问题中,仁宗看着政事堂的大臣交换眼色,怕他们以为自己又要提及庆历新政,只好开口打消他们的疑心道。

    “陛下,臣以为此中问题在于募兵乃是解决各地灾民之策,若是能有更好的安民之策,才好另做打算。再者募兵乃祖制,若是贸然更改,臣以为不妥。”陈执中分析道。

    “陈相言之有理。”程戡也是认同的说到。

    “老夫以为,其实各地灾民解决之道,早已有更好之策。去年陈中舍于长安安置陇右灾民,以工赈灾。陛下,臣以为可为一个方向。陈中舍虽年轻,但有过人之才,大家何不听听他的想法。”刘沆则是心中清楚,既然仁宗自己都提出来了,必然是有想法的,而且这是陈知昱的家,在他们来之前,这对君臣是否都商量好了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随即联想到陈知昱之前还解决了陇右的灾民。

    听刘沆这么一说,众人也都看向了陈知昱。陈知昱只好将自己的对策简单说出来。

    首先是募兵制依旧,不改募兵年龄从十六到六十岁改成十六到四十,另外凡到四十岁的军兵都可自由选择,或留军中或领赏归家。陈知昱之所以这么说而不强制,是因为这样能大大降低军中出现乱子的情况。再者以后的赈灾可分两步而走,让民众自由选择入军伍或以工赈灾。

    由于有陇右赈灾成功的先例,众人对于陈知昱的提议还是比较认可的。

    接着杨察报出了若能减少四十岁的以上的军饷军粮,每年最少可减少300万国库的支出。

    狄青也报出其实军中四十岁后的各种兵员都希望回家的心里,而且主要的战斗力也在四十岁以内。

    有了这两个炸弹,仁宗知道冗兵之事并不难解决了。

    “若是如此,冗兵之事倒是好解决,陛下,臣尚有一个问题。”刘沆作为首相,自然要面面俱到。

    “爱卿但说无妨。”

    “若是裁兵,变兵为民,我大宋之军队能否守住各国边境。”刘沆说着话的时候看了狄青和陈知昱一眼。

    “裁四十岁以上兵员,对军中战力影响不大,另外,陛下,不知那连弩制造可难?”狄青回答刘沆的问题后又问了仁宗一个问题。

    此时仁宗看向陈知昱开口道:“君泽说说!”

    “陛下,各位相公,此物制作并不难,能大规模制造,配给军队。”陈知昱说完,又淡淡的补了一句:“另外对敌时,可布下连弩大阵...”

    这话顿时在众人脑海中引起阵阵画面。

    “若是布下弩阵,对敌时,可克制敌方的骑兵以及步兵!大宋军队再也不惧怕西夏及辽人骑兵。并且进可攻,退可守,皆为利器。”狄青第一个反应过来道。

    想象着密集的弩箭覆盖过去,敌方的骑兵得死伤多少,进可攻,退可守,仁宗耳中回响着这句话,这话在陈知昱说出来和狄青说出来完全是两个概念啊。

    “若成弩阵,那国敢于大宋争锋?”程戡也反应过来了。

    “陛下,若是此物给予边疆驻军配备,大宋边防二十年内无碍。此物用于守城,乃以一敌十之兵。”狄青再次开口说到。

    “臣请陛下,三缄众口,列此物为我大宋一等机密。”刘沆瞬间就知道此物的重要性,虽然众人因为狄青的出身看不起他,但是对于狄青的见识众文官还是很认同的,连他都这么说,那这武器就很重要了。

    仁宗这时也反应过来了,心想这东西要是被西夏人或者辽人得到还得了?连忙道:“可,当列为一等机密。怀荣,查,看看附近可有异人!”

    “陛下放心,在几位相公来之前,臣已经在周围布下人马!臣再去查探一次。”严怀荣作为皇城司长官,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些事。

    “去吧,慎重!”仁宗摆手,严怀荣出去后仁宗才继续道:“此物国之重器,每一件都不容有失,众卿可有对策?”

    “陛下,每一件可为记录,但凡丢失,追责连坐!”程戡当即献策。

    “甚好,若是交战中丢失呢?”

    “陛下无需担心,此物却是很好销毁,此物制作时,加入了摧毁手段,只需将此栓抽出,此物即毁,哪怕重装,也断然不可能使用。”说着陈知昱摧毁了放在桌子上的连弩。

    “好好好!”仁宗称好,众人也是看着陈知昱点头,此时这件事情就是定了下来了。

    “陛下,此物于国有大用,为军中大功,臣请为工匠褒奖。”狄青是枢密使,对于他来说,连弩的作用非常打,他有必要为制作的人请功。

    “陛下,陈中舍献策献物有大功,也当奖励。”刘沆自然也要为文臣请功,但凡只要是文臣,都属于他的属下,自然也的开口。

    “是该赏,诸卿不知道的是,此物不单单是君泽所献,更是陈康肃所留,由君泽进而改制而成。两功并赏,朕倒是不知如何赏赐了,爱卿可有所求?”仁宗无奈的笑道,毕竟陈知昱刚刚升官,这时候继续升官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