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宫廷侍卫的这几年里,郑信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学习。他先后攻读高棉文、泰文,研读三藏经典,掌握了大量在当地颇被重视的知识。
但我们都清楚,对一个封闭落后的文明来说,它的知识越丰富,就意味着越不容易接受时代的改变。
为了能够让他以后和雍籍牙对抗,万根不得不派遣一名叫做英洛华的女性机器人前去拜会郑信,并为他带去了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学识。
郑信见到这个穿着旗袍的女人时,4月的春风已经彻底从中南半岛消失,5月的降雨淅淅沥沥的清洗着周围的石板街道,这让他们两人的对话多少显得有些沉闷。
但郑信在对方一开口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次会谈带给他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我家主人海宁,相信你也已经听说过了。他如今遇到了一些麻烦,听说阿郎是个聪慧又博学的人,所以便派我来咨询一下。”
缅甸的事情,郑信当然不可能一无所知。但也因此他听说了,海宁过去一段时间所进行的军事行动。印度和波斯还多少,在他的认知范围以内,但刚刚崛起200年的俄国,对于如今的中华文化圈来说,都还是有些陌生的。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海宁托人带来的这些问题,却牵扯到了更远的地方。
马里兰,这是哪里?
没错,英洛华带来的这三个问题,就是海宁曾经考教彼得的那三个。
按照大伙对历史人物的普遍认知,不学无术的彼得,在这方面的表现肯定比不上吞武里的雄狮。
但因为郑信对欧洲的陌生,他们能打出攻其所必救的那条方案来。
相反的,因为他对中南半岛的熟悉,让他立刻意识到了对付雍籍牙的套路之一,就是同他所在的阿瑜陀耶王朝发兵牵制那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至于印度的那些小事,双方倒是很默契的回答出了相同的答案。
但那个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当郑信猜到英洛华此行的目的之时,他的眼睛就立刻变得谨慎起来了。
“我听说,你们成立了一个联盟,但当时,我们大城王朝并没有接到你们的邀请。那么你们现在前来,是准备补上这一个邀请,还是以联盟为基础,对我们加以利用呢?”
阿瑜陀耶王朝又叫做大城王朝,他们的首都也被称之为大城。
不过这个时候的泰国还没有后世的那么大。因此不被重视其实并不难理解。
可既然对方这么问了,英洛华当然也只能给一个合理的解释。
“联盟只不过是个躯壳而已。我家主公想要的是给天下已太平。在未来的时间里,你和你的朋友都有机会了解我们的治政手段。”
说着,英洛华放下一封请柬和一块铭牌就离开了。
郑信拿起请柬,发现那是一个叫做万根的人写给他的。铭牌,则是他前往第四基地的通行证。
郑信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重的收起了这两样东西。
他知道对方这是想要以理服人。
但他也不害怕被人蛊惑,所以准备带上一两个朋友,亲身去探访一下第四基地。
与此同时,索菲娅-海宁斯基的餐饮行业,开始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几个大城市完成部署。
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出席了圣彼得堡分店的开张仪式,并对其中的某些菜品大加赞赏。
海宁知道这个老娘们儿,只不过是做些样子罢了,但他依旧对女皇表达了感谢。
这只是女皇对他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她希望借助海宁的通讯网络与驻外的使者和情报人员们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流。
这位聪明的彼得之女,显然意识到了时间差可以带给他们的巨大优势。
海宁表示,这在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双方需要对等的价码。
女皇大度的表示条件,可以任海宁随意开。但海宁却说,现在的俄国还没有太多他想要的东西。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样被暂时搁置了。
4月底,一家造船厂开始在圣彼得堡附近兴建起来。这是四核协定当中商谈好的内容。
而海宁与叶卡捷琳娜的合作,也在稍晚一些时候延续到了造船行业当中。
为了给餐饮行业提供足够的水产食品来源,捕捞业成为了他们接下来重要的发展目标,波罗的海沿岸的水产虽然不如北海丰富,但俄国本不是个海洋民族,因此在海宁的推动之下,他们的进步还是赢得了女皇的欢心。
叶卡捷琳娜也非常高兴,托海宁的福,她也被女皇赞扬了一番。但他们的合作方式也因此而被公诸于众,包括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在内的许多人,都表示愿意和海宁进行私人层次的合作。
海宁优先和彼得达成了相关协议,然后才是女皇等一干人。不过他没有像缅北时期那样来者不拒,女皇最近的情人舒瓦洛夫就被他挡在了大门之外。
另外那位叫做乔戈洛科夫的彼得管家,也不幸享受了同样的待遇。
与此同时,和尚用的第五集正式开启了运转,他们收留了一批来自中玉兹的哈萨克流民——之前,中玉兹因为收留了一些准噶尔部的政变失败者,而遭到了后者的禁忌。境内的治安状况也因此而迅速恶化,于是一些牧民希望能够进入俄国避难。但女皇当时并不想让任何不安定的因素进入境内,所以予以了拒绝。
但现在情况有了改变。
海宁的仆人们在当地招募军队,并试图和第二基地的阿里巴巴汗取得联系,并同样走上了毛纺织的道路。这让他们在当地的控制力迅速升高。就连女皇也因此改变了看法——考虑到可观的卢布进账,女皇同意了这些劳动力的入境请求。
但让海宁有些不太高兴的是,女皇也同时命令当地的总督,收留准噶尔部的一些流亡分子。
这群人当中就有一个海宁十分讨厌的名字。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阿睦尔撒纳。
当然,他现在还没有和此人有任何关联。
相反的,在大信阳的另外一边有那么一个人,却引起了他手下那么的注意。
这个人是鼎鼎大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再过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将在费城进行他们著名的风筝实验,将雷电从天空当中勾引下来。
蓝土派向北美洲的海军司令瀛洲就表示,这家伙或许应该被他们吸收到组织当中来。
因此他还专门打着学术交流的幌子,派人去和富兰克林结交。
海宁虽然是一个创业者,但因为有机器人们的存在,所以这两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怎么吸收土著人才。
一般的人物,倘若从自己面前流逝,那或许还可以视而不见,但富兰克林这个名字,恐怕就由不得他如此放纵自己了。
所以他对瀛洲那边的结果还是很期待的。
与此同时,欧洲的学术界也迎来了他们颠覆性的一年。
海宁在圣彼得堡安家落户之后,由于大家都在模仿缅北的成功模式,所以他所涉及的各个行业也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而最近,缅北最为兴奋的行业莫过于造纸和印刷了。
有鉴于教育的蓬勃发展,缅北地区的造纸和印刷需求大幅度的上涨,加之当地草木资源丰富,只要方法得当,自然可以制造出质量和数量都非常可观的纸张。
这一变化虽然是在1751年就发生了的,在时至一年之后的今天,这一增长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因为越来越多的当地人意识到了教育的廉价化和工商业带来的收入增加。
所以很多人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学校,就连阿瑜陀耶王朝那边也是如此。
女皇当然不想俄国在这方面落后于一些东方蛮族,所以他给予了海宁许多政策上的便利。
由于古登堡印刷术已经出现了300年左右,加之海宁的仆人们储存了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料,所以海宁很快就在圣彼得堡创建了多家印刷企业。
除了书籍之外,这些印刷企业也不可避免的参与到了当时方兴未艾的报纸行业当中。
1752年的时候,加大有了他们的第一家报纸,而在更早一些的1750年,英国人还推出了专门的高等学府刊物《大学生》。
虽然这一刊物没能坚持半年,但海宁已经由此认识到某些事情的时机已经成熟。
而他的手下美不但不会让英国人专美于前,还会像制造蒸汽机那样,随时随地都要抢夺他们的那些世界第一。
由此,颠覆欧洲学术界的载体,以《环球新闻》、《环球学报》、《圣彼得堡综合快讯》为代表的一大批报纸,开始涌入欧洲贵族的生活圈子。
而这三大报纸开张的第一篇报道,就公然挑战了当时许多封建人士的腐朽认知。
这篇报道的标题是:《富兰克林:与雷电幽会的第一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