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饱读诗书的纵横家,个个觉得心系天下,要匡扶王道正统,动辄以一国作棋子,数百万人为祭甲士,百姓更是数倍,春秋乱世中的士子、贵族、权臣、武夫,粉墨登场后即便身死,史书之上仍可留名,甚至流芳千古,可那微不足道的百姓,却无人得记。他们的生死根本无人关心,甚至连那本该清明烧纸钱的后人都一并死绝了,春秋哀诗只哀国亡,岂不知那不可得听的百姓嚎哭声才是真正的哀诗。
璃阳王朝那些一直拖后腿的骨鲠忠臣,虽在雁门关丢失后面露悲恸却只怕心中乐见其成,事实上许南烛与北蟒大战的生死存亡之际,璃阳王朝仍旧算计着做那得利的渔夫。
曹忠贤仰头望着万世千载不变的星空,没来由的感叹道:“时局下的治国之策便是要打破现世格局,豪阀门士作为既得利者,改革之策往往会触及其利益,动其根基,积压之下势必激愤,至于君心自来不可依,所念所谋不过是为着一家天下之兴衰,无所依凭之下更遑论独善其身,结局难免凄惨。”
曹齐悲愤道:“这个天下,说是义父害的数十万流民死后无碑无坟,璃阳三朝底蕴毁于义父一人之手!”
曹洛上前一步拽住曹齐的袖袍,面露不悦道:“那是咱们的义父,你糊涂啊!”
曹齐眼眶泛红,跪地朝着义父磕了三个响头,便是起身离去。
曹洛欲要去追却被曹忠贤抬手阻拦,“既然已经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那就随他去吧!”
曹洛鼻子有些发酸,嘴唇轻颤微张,欲言又止,这看似无情的背后却是亲手成全了曹齐。
-------------------------------------
天色渐明,千丝万缕的阳光透过缝隙照射大地,置身皇城之中的蓬莱王郑元毅注视着徐徐东升的暖阳,道了一句:“真没劲呐!”
蓬莱王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然瞧不起读书人,认为那些所谓的书生门第只会锦上添花,唯有像杨直这般的武夫才能为天下谋得真正的太平,可凡事都有例外,内心之中倒也敬重过几位读书人,当居心中魁首的便是璃阳王朝第一重臣内阁首辅李林燕。
李林燕身负治国之能,经世济国之才,历经雕琢四十五,终成璃阳首辅,心怀家国,经济天下,成就璃阳开元之春,穷其一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十五年前李林燕在老首辅门下任幕僚,备受重视,恩师有意雕琢,数次替心爱门生拒绝官场晋升,尽管同年入朝的进士早已有了锦绣前程,至交好友也已在兵部担任司驾主事,然李林燕仍旧感激恩师栽培之心,甘为翰林院黄门于政治庙堂观而不言,恩师死后,李林燕亦出黄门,两年内连升十二级,权位比恩师犹有过之,当政期间,李林燕厉行变革整饬朝纲,整治边军,他选用大批青壮赶赴边关御敌,增设兵部侍郎,扭转两朝边境颓势,更是提出以八段文考究义来筛选的儒生,设立南北恩科,广纳贤才,亲手为天下寒士树起一道鲤鱼化龙的进阶大门,让寒庶子弟立足于庙堂之上,但那郑氏天子却不容那庙堂之上,人人如李林燕这般兼顾郑氏与天下,甚至于宁愿为天下不为君!
可身居高位的李林燕却无心庙堂争权,终其一生为国谋,为君谋,为天下谋,为百姓谋,却独不为己谋,从古至今改革自来便要打破现世格局,而豪阀门世作为既得利益者,改革之策往往触其利益,动其根基,李林燕的改革之策,几乎将璃阳王朝内外得罪了个通透,皇室豪强早已对他恨之入骨、忍无可忍,纵使其身居高位,独专国柄,但古来君心不可依,一旦恩宠不再,王朝豪阀大族势必激愤迸发,而他作为变革者即便大恩于离阳,却也难免境遇凄惨,乃至祸及宗族,然而李林燕却始终执意而为,当仁不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身死而无悔,惟愿以一人的身败名裂,换万世太平,而那世人所逐的青史之名,于他而言也只是一句不要也罢!
只是,不计自身得失独为百姓谋,为苍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谋的璃阳首辅,得罪的又岂止是那门世豪阀,雪中送炭自不能杀,锦上添花却是可有可无,更遑论尾大不掉,也唯有死之一局矣!庙堂之上李林燕终为天子所忌,天下终究是那家国天下,天子也只是那以郑家得失为先的郑家天子。
而杨直与李林燕的相识,更是惹得郑元毅羡慕,一个抛出一把伞,一个甘愿以身撑伞,不为庙堂权政,不为天子权臣,只为天下百姓!
这个做了一辈子璃阳缝补匠的读书人,用自己的死,为他‘背着’郑家去推波助澜的后世‘自由’,提前缝补了一条框架,也许这根本就是徒劳,毫无意义,但既然能够想到那就去做,这就是那个没有一封遗书,没有一句遗言坦然赴死的璃阳首辅,李林燕!
璃阳王朝失去了李林燕和杨直,这两位左膀右臂早已没了往日色彩,或许英雄总是惺惺相惜,两位政治死敌的悄然离去,并未让郑元毅感觉到多么开心,反而失之交臂的落差感难以消磨。
老将迟暮避不开,吃了一辈子土到头来被土吃了一回便什么都没有了,他所争所念不过只是为了让后世儿孙不再走这条苦难路子,追忆以往不断拼命,然后从别人牙缝里抠出一点点战功,他的战马跟士卒一样,甲胄一样,兵器一样,从杂号校尉当上杂号将军,再到被朝廷承认的将领,一点一点滚雪球,终于在春秋国战之中脱颖而出。
时至今日不用再瞧旁人脸色行事,可每当看到甲胄满身的蓬莱铁骑,郑元毅总会感叹一句:“人已死甲尚全,如果当年我有这样的铁甲,能死多少人?”
只是这些后世儿孙却不得知其中的艰辛,总觉得老一辈的拼搏努力交到他们手中本是理所应当,“人性”就是这样,越轻易得到的东西,人往往越不会在乎,越是来之不易,越让人倍加珍惜!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