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云,一番梦幻之后,念及以往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致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
但当日闺阁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见识行止皆在我之上,万不可因我之不肖,一并使其泯灭。
故编述一集,告我之罪,为闺阁昭传。
诗曰: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
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谙却颇有趣味。
从前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经过,见块大石兀然孤立。石上字迹分明,遍述历历,记载着一段陈迹往事,文末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做奇传?
“这是我半生亲睹亲闻的经历,”那石口吐人言幽幽说道,“虽不敢说强似前人之书,但其中事迹原委,也可消愁破闷,慰劳人事奔忙之苦。我师何不抄去?”
道人见石上所述之意,不过是为怀恋当日闺友闺情,并不干涉时事,便将它传入了人世。自此易名情僧,故书又名《情僧录》。
后来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将其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并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缘起既明,且看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云——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话说盘古开天辟地后,共工撞倒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氏于大荒山锻造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五彩石补天,事后偏余一块未用,弃于此山青埂峰下。
这石既经锻炼,灵性遂通,后幻化形体,变成一绝色的男子,面若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一日朦胧恍惚之间,飘飘荡荡到了太虚幻境。境中司主警幻仙子知其来历,留他于赤霞宫中做掌宫侍者,名其为神瑛。
在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神瑛侍者偶见一绛珠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每日以甘露灌溉,使其久延岁月,后与前来索取绛珠魂魄的都判官发生了一场激战。 m..coma
绛珠草既得雨露滋养,复受天地精华,脱却草胎木质,修成女体之身,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未酬灌溉之德,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绛珠仙子回到灵河岸,不见神瑛侍者,却遇见了要去蓬莱仙岛拜访道友的茫茫大士,随其来到警幻宫中。
因禀警幻说:“他于我有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来世他若为人,我愿意和他同去,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了。”
茫茫大士笑道:“真乃罕闻,实未闻还泪之说,想来这段风月故事更为琐碎细腻了。”
而那时神瑛侍者已被贬回大荒山,他是否愿意同绛珠下凡了结此案,众人不得而知。
且说这神瑛侍者在太虚仙境过了一段逍遥日子,再回到乱石嵯峨的大荒山后,不免心中凄凉。
这日当他嗟悼之际,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从远处飘摇而至,盘坐在青埂峰下高谈阔论,说起红尘中荣华富贵。
神瑛侍者在旁听闻,不觉打动凡心,乃开口言道:“二位仙师,石头有礼了。适才听闻说到人间之事,弟子心切慕之,也想到那富贵场中体验体验。两位大师仙风道骨,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助人之德。求大师略发慈悲之心,帮弟子入世红尘,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
二仙笑道:“红尘中虽然有些乐事,却不能永远依恃。你哪里知道‘美中不足、好事多磨’这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神瑛侍者凡心已炽,仍复苦求再四。
茫茫大士便笑道:“这也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既然如此,我二人就让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只不过,日后倘有不得意之时,切莫反悔。”
“自然,自然!”
神瑛侍者满口应承,说着化成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
茫茫大士携入掌中,嘱道:“你投胎后有三次劫难,真身将来随你一同出世,可佑你平安无恙。为防世人将你真身遗弃,须得再镌数字,便知这是个灵物了。”
于是在其正面镌下“通灵宝玉”四字,下面又注“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两行小字,反面则题“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等字。
渺渺真人因问:“你要带他到何处?”
茫茫大士笑道:“警幻处又有一干风流冤孽要下凡投世,正好把他夹带其中。如今已有一半落尘,你且随我到太虚幻境,速将他交割一下,免得误了他的时辰。”
说着,两人飘摇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