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第一步朝廷已经开始做了,取消户籍,以后没有军户,所有军队的兵源采取有偿的募兵制;二、撤销镇守宦官,由知兵懂军事的人去管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做;三、加强军队监督管理,权贵为什么敢明目张胆的欺压军户,就是缺少监督。兵部可制定军法,成立执法部门,在每个边镇派遣执法人员;四、除了监督还需分散权力,不能把所有权力放在一人或较少的人,权力是人性的照妖镜,靠道德约束远远不如靠制度约束。刘大人,这是小子不成熟的想法,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不胜感激‘。
刘大夏笑了一声:“老夫来之前拜访过刘阁老,刘阁老和老夫说起太子殿下诸多事情,老夫开始还不相信,今日一见,果然让老夫大开眼界。恭喜陛下后继有人,大明必将在陛下和殿下的手中大放异彩,老夫愿以老残之躯匡扶陛下”。
弘治帝:“好好好,有刘老大人相助,税制改革必将马到功成”。
朱厚照:“刘老大人,恕厚照无礼,厚照有一事想问问刘老大人,请知无不言”。
刘大夏不解的看着朱厚照,朱厚照低头斟酌一会,“刘老大人,明成祖曾派三宝太监下西洋,厚照想问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档案…”
“没错,是老夫所匿”,刘大夏坦然道。
“呃”,刘大夏这么爽快承认,朱厚照反而不知道怎么说了。
“太子殿下可是想要那些档案”?
朱厚照点点头,“我更想知道刘老大人藏匿的原因,我相信以大人的正直为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藏匿档案,想必当中另有隐情”。
刘大夏:“藏匿档案老夫并无私心,乃是当年权阉汪直为了取悦先帝,拟仿效三宝太监下西洋去搜罗宝物,老夫不妨直说,效仿三宝太监下西洋或者开海是好事,但要看什么时候。当时奸佞把持朝政,国库紧张,此举在当时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劳民伤财,耗费国库,老夫迫于无奈,才藏匿档案,除了下西洋的档案,还有永乐年间征安南的档案也藏匿了,皆因权阉汪直鼓动先帝妄起战事,老夫只是想着若有朝一日朝廷有志开海,还能有资料可查”。
朱厚照:“那如果是厚照需要这些档案呢”?
刘大夏:“敢问太子殿下索要档案何意”?
朱厚照:“开海”。
刘大夏:“善,那些档案就藏在老夫乡下的房子,老夫明日就写信让人把档案运回京城,如数归还”。
这下朱厚照傻眼了,他还准备了很多说辞,准备和刘大夏长篇大论的,却被刘大夏一句话塞住了嘴巴,这不按常理出牌啊。
看到朱厚照傻眼的模样,刘大夏眼里闪过一丝狡黠,像个老顽童。
刘大夏缓缓而言,揭开被尘埃淹没的历史,“陛下,殿下,老夫并非冥顽不灵之辈。老夫早年在兵部任职时就看过那些档案,里面记载的很清楚,三宝太监每次下西洋都获利颇丰,只是没入国库而已,这说明出海是有巨大利益的。另老夫也曾户部任职,自也知道国库历年紧张,老夫想过很多办法都无法有效提高国库收入,因此查阅史书寻求方法,得知宋朝商业发达,海上商业更是规模宏大,使宋朝国库充盈。老夫也曾想建言仿效宋朝开海经商,但碍于祖制而不敢言。而今听闻朝廷有意改革税制,复用老夫。启行之际老夫深思一晚,最终决定此行回京必建言陛下在合适的时机宣布开海。现在既然太子殿下问起,老夫心愿已了,这是老夫连夜写好的条陈,请陛下阅”。说完,从袖子里掏出条陈,恭敬的呈递给弘治帝,弘治帝展开一看,确实如刘大夏刚才所言,因何藏匿档案,陈列开海好处,建言开海等等。
弘治帝看完后神情凝重,眼眶噙泪,什么是忠臣,这就是忠臣,无论身在何处都在关心着朝廷和社稷。
朱厚照看着刘大夏,心里痛骂:“后人误我”。若不是自己意外魂穿,想着开海而找到刘大夏询问下西洋档案的事,若不是刘大夏有着正直的清名让自己怀抱一丝希望,这位刚正不阿的老人就要被后人的口水淹没,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事实上后世的各个野史中,都在指责这位老人,认为刘大夏烧毁了海图档案,导致中国的航海技术倒退三百年,以至错过大航海的黄金时代。后世的人还专门进行了数据比对,若是没有烧毁海图档案,中华民族绝对可以雄霸全球云云。
现在自己亲历见证,原来所谓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流传最广的刘大夏烧毁海图档案实际上都是清朝文人胡编乱造,而广大的人民,先天就更喜欢戏剧和野史,而不是严肃的正史。所以,最终留存下来,赢得市场认可的,不是认真考证、存之国史的张廷玉们修的传记,不是有所凭依、仔细拓展的陆树声们的故事,而是顾起元的版本,这个最夸张,最激烈。而后世的信息发达,更让一些不得志的年轻人以此而喷,认为刘大夏烧毁海图等于烧毁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也烧毁了这些年轻人的希望。
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档案还在,朱厚照心里舒了一口气,忙让萧敬安排东厂的人拿着刘大人的手谕赶往山东,护送档案回京。
君臣三人就着开海事宜讨论起来,一致认为,现在还不是开海的好时机,而且朝廷现在主要的精力应放在税制和户籍改革上,等保定府改革成功后,推行天下让所有人看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再开海。虽然不能开海,但前期可以做些准备工作,如整顿训练大明水师,建造船厂,造船的材料准备等。
三人一直谈到华灯初上,意犹未尽,刘大夏的渊博知识、朱厚照来自五百年后的先进理念,让君臣三人获益良多,若是以后有机会穿回现代,朱厚照一定会告诉后人,老祖宗的智慧不可小觑,古人也不像后世说的思维呆滞,食古不化,反而明朝很多读书人的思想很开放,对时政的一些见解往往都有其独到见解的一面,也能去包容新事物,就如朱厚照制作的红木镜和香水。
在乾清宫用膳后,刘大夏瞥到东墙挂着的词作,凑前一看,词作磅礴大气,豪情万丈,刘大夏看到最后发现落款人竟是朱厚照,回头望向弘治帝,弘治帝点点头,刘大夏再次恭敬的说到:“陛下得此麒儿,实乃皇家之福,也是我大明之福,老夫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大明必将呈现盛世,远超汉唐”。
刘大夏和朱厚照细聊,直聊到夜幕如漆,刘大夏竟觉得意犹未尽,浑不觉累。离宫的路上,刘大夏每每回味朱厚照的政见,不禁笑声爽朗,开口赞扬:“太子殿下有趣有趣,所思所想实在匪夷所思,闻所未闻,本次进京不虚此行,值得值得”。
翌日申时,客栈门口,唐伯虎背着行礼抬头看了看京城的天空,来时豪情万丈,去时垂头丧气。“伯虎兄,真的回去了吗?不再考虑考虑?虽说庶吉士不入流,但好歹也是仕途起点啊”,徐经在一旁苦苦劝道。
唐伯虎摇摇头,“衡父,谢谢你一路的照顾,我已心灰意冷,去意已决,咱们后会有期。有空来苏州,我请你喝酒”。长叹一声,唐伯虎迈步离开,徐经陪在左右,刚走几步,却见前面走来几人,身穿劲服,身材魁梧,鼓胀的肌肉将衣服都撑了起来,几人径直来到唐伯虎面前,为首一人伸手拦住唐伯虎,“唐进士,请留步,我家少爷有请”。
徐经见有人拦路,他知道唐伯虎性情孤傲不群,怕引起什么误会,忙伸手把唐伯虎拉到一边,“几位壮士,所来何事”?
“徐进士,我家少爷有请两位到前面酒楼一叙”。
唐伯虎有些不耐烦,冷冷道:“对不起,我没兴趣,让开,我要赶路”,徐经在一旁冷汗淋漓,这伯虎兄不识好歹啊,看不清局面吗?这些人一看就不是凡夫俗子,你这样硬邦邦很容易得罪别人啊。
那人却是毫不在意,“唐进士,徐进士,稍安勿躁,我家少爷并无恶意。既然你们拒绝那就算了,不过我家少爷听说唐进士对对子很厉害,让唐进士对一下这个对子,若能对出来我家少爷送你们一场富贵”。
唐伯虎却是冷若冰霜,“没兴趣”,抬脚迈步离开,走过为首那人的时候,听到“烟锁池塘柳”,皱眉怔了一下,停下脚步:“你刚才说什么”?
“烟锁池塘柳,我家少爷出的上联”。
唐伯虎怔怔的站在那里,后又直接蹲在地上,苦思冥想,绝对!“烟锁池塘柳”因其结构上五个字使用五行作为偏旁;意境上描绘了一个幽静的池塘、绿柳环绕、烟雾笼罩。
拦路的几人也不催促,许久,唐伯虎站起来:“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