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水浒之极品祝彪 > 第0303章 称帝(3)

第0303章 称帝(3)

    祝彪接到第二次诏书,虽然高兴,但仍怕别人议论,担上一个篡窃的名声。??  虽然他知道,就算他谦让三次,在后世的史书上难免也会骂他是个篡位的奸臣,其实他根本就不在乎后世的看法,关键的是要能蒙住当世的士子,不要他前脚称帝,后脚就有人造反,那可就太煞风景了。

    更可怕的是一个人造反,然后引多米诺骨牌效应,无数的州县跟着造反,那可就更惨了,王莽建立的新朝是怎么灭亡的?不就正是这个原因吗!

    朱武看出了祝彪的心思,于是道:“请寨主放心,一清先生早就让属下造好了一座禅让台,只要让赵构将禅让诏书与传国玉玺在个吉日里,召集满朝文武,光明正大的在禅让台上亲手奉上这两件物什,再看看谁敢说个不是?”

    祝彪道:“还是军师和一清先生想得周到啊。”

    于是萧让又写了一道谦辞的奏表,奉给了赵构。

    赵构得了回奏,不知该如何是好,对梁山众头领道:“明王又让,不知他是何意啊?”

    朱武道:“陛下,禅让帝位,乃天下重器也,还是要堂堂正正才好。如今微臣造好了一座禅让台,请陛下聚集百官,当着天下之面,说明禅位。那么陛下的子子孙孙都会受到天下臣民的恩惠的。”事到如今,赵构那还有什么办法,只好一一应允。

    禅让台早就已经竣工,赵构领着文武百官和梁山众头领,亲手捧着禅让诏书和传国玉玺,立在台下,请祝彪登台。

    赵构行了禅让之礼后,在台下称臣。祝彪在梁山中头领的簇拥下端坐台上,改国号为大明,改年号为泰始元年,大赦天下,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祝彪建帝称尊后,下圣旨:封公孙胜为总理丞相大臣,顺天辅政国师,参知政事,开国公;封朱武为左丞相,参知政事,辅国公;封卢俊义为右丞相,参知政事,佐国侯;封方杰为左神武大将军,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定国公;封关胜为右神武大将军,兵部寺郎,参知政事,安国公;封林冲为骠骑大将军,越国公;封邓元觉为辅国大将军,鲁国公;封岳飞为征东大将军,顺诚侯;封阮小二为征西大将军,壮勇侯;封李俊为征南大将军,智勇侯;封鲁智深为征北大将军,果勇侯;封武松为镇东大将军,顺义侯;封董平为镇西大将军,敢勇侯;封杜壆为镇南大将军,忠勇侯;封卞祥为镇北大将军,义勇侯;封王寅为平东大将军,顺天侯;封縻貹为平西大将军,归义侯......众将皆加官进爵,不必一一累叙。

    又封扈氏三娘为皇后,耶律氏答理孛、方氏金枝、庞氏秋霞为妃;立嫡子祝文毓为太子,祝文觉、祝文邕为皇子。扈成为国舅,祝文护为亲王,耶律大石、扈直为皇亲。

    大明王朝建立以后,祝彪先想到的是重新任命各部尚书侍郎和重新整编各个军团。其实在祝彪的封官加爵中,祝彪已经考虑到了这些事情。比如,原先的梁山军核心团队成员是祝彪、卢俊义、公孙胜和朱武。这都是清一色的梁山头领。所以祝彪这次特意在参知政事的名单中加入了方腊的侄儿方杰。

    核心团队到底是五湖四海好,还是清一色好。五湖四海好不好不好说,但是清一色是绝对不好的。比如蒋介石在国民党的军队里面搞清一色,嫡系部队都是黄埔系的人,所以在内战中才会出现了胜则争功,败不相救的局面。

    如今的大明王朝的军队中,有一部分是方腊的旧部,如果在朝廷的中枢中,没有一个他们的人,那方腊的旧部就会觉得不放心,就会疑虑,并且还有可能出现方腊部将打了胜仗,祝彪无论怎么赏赐,他们都会觉得因为自己不是嫡系而赏赐不够;打了败仗,一旦惩罚,他们也会觉得祝彪是在排除异己。如果在朝廷的中枢中有一个他们信任的人,那这样就不会出现祝彪不想看到的局面。

    大明王朝的各部官员为:

    总理丞相大臣,顺天辅政国师,参知政事:公孙胜;

    左丞相,参知政事:朱武;

    右丞相,参知政事:卢俊义;

    兵部尚书,参知政事:方杰;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关胜;

    财部尚书:柴进;财部侍郎:蒋敬;

    民部尚书:李应;民部侍郎:宋清;

    工部尚书:凌振;工部侍郎:孟康;

    刑部尚书:裴宣;刑部侍郎:郁保四

    教育尚书:萧让;教育侍郎:杨林

    吏部尚书:金大坚;吏部侍郎:曹正

    外务尚书:崔封;外务侍郎:汤隆

    卫生尚书:安道全;

    农部尚书:陶宗旺;农部侍郎:李云

    军械尚书:皇甫端;军械侍郎:侯建;

    水利尚书:蔡福;水利侍郎:蔡庆;

    邮政尚书:戴宗;邮政侍郎:王定六。

    各军团也重新整编如下:

    第一军团都统制林冲,副都统制杨雄,行军司马董平,行军侍中杨志。配置将佐:厉天润、孙立、韩滔、燕顺、郑天寿、周通。

    第二军团都统制岳飞,副都统制邓元觉,行军司马石宝,行军侍中秦明。配置将佐:汤怀、张显、王贵、牛皋、张宪、何元庆、余化龙。

    第三军团都统制杜壆,副都统制王寅,行军司马縻貹,行军侍中索。配置将佐:解珍、解宝、陈达、马麟、马云龙、龚旺。

    第四军团都统制呼延灼,副都统制徐宁,行军司马史进,行军侍中张清。配置将佐:小杨林、魏定国、单廷珪。

    第五军团都统制吴玠,副都统制吴璘,行军司马郑彪,行军侍中穆弘。配置将佐:花荣、黄信、郝思文、欧鹏、沈刚、卓万里、和潼。

    第六军团都统制韩世忠,副都统制燕青,行军司马卞祥,行军侍中庞万春。配置将佐:李逵、李衮、项充、鲍旭、李忠。

    第七军团都统制刘锜,副都统制史文恭,行军司马武松,行军侍中鲁智深。配置将佐:杨再兴、罗延庆、施全、赵云、吉青、周青、梁兴。

    水军统制阮小二,副统制李俊,行军司马张横,行军侍中阮小五;配置将领:阮小七、张顺、童威、童猛。

    御林军北军统制:吕方;行军司马:徐庆;行军侍中孔明。

    御林军南军统制:郭盛;行军司马:厉天佑;行军侍中孔亮。

    究探门门主:时迁;配置将佐:孙新、顾大嫂、张青、孙二娘、朱贵、朱富、段景住。

    铜鼎处处长:白胜;配置将佐:杜兴、李立、乐和、夏侯成。

    大明帝国就此正式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