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顺第一谋士 > 第309章 红衣大炮与汤若望

第309章 红衣大炮与汤若望

    高夫人摇头道:“我可做不了那劳什子女皇,第一,我对做权力没那么大的兴趣,当初被大家推举,当代闯王,还是赶鸭子上架,因为担心自成的安危,所以不得已做了这个位置。第二,这两年一直都是你负责闯营军政事务,这些将领、文官、士绅都只认你一人,他们都把你当成闯营首领,一心一意的拥护你,支持你,这也是出于对你实力的认可,是你自己积累的人气和威望,别说我不行,就是自成现在醒来,恐怕也只能让位于你了!”高夫人说到这里,语气有一点低沉,她是代李自成管理闯营的,最终却要把这个权力让给范青,虽然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但她自己心中是觉得有些对不住李自成的。

    范青笑道:“那么,我当了皇帝,你就不担心李哥的安危了么?”

    高夫人坐起来叹了口气,道:“自成也许永远不会醒来了,对你没有威胁了。而我又和你这个样子了,我信你,不是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男人,我把一切都交给你,只希望能换来你的一片诚心。”

    范青也坐起来,用双手扶这高夫人的肩膀,正色道:“姐姐,刚才我的话是开玩笑的,你和李哥对我有恩,我此生难忘,姐姐在我的事业上鼎力支持,现在又大度的把权力让给我,我范青在此发誓,一生一世要对姐姐好,绝对不会辜负姐姐的情意。”

    高夫人听出来范青语气中的真诚,点了点头,依偎到了范青怀中。俩人静静相拥了一会儿,才又开始讨论称王称帝的事情。

    范青的意见还是先称王,等击败了孙传庭,占据陕西之后再称帝。

    当高夫人说到国号的时候,范青脱口而出道:“就叫大顺国吧!”

    高夫人慢慢念道:“大——顺——国,这名字好啊,这个顺字,有事事顺利,顺风顺水,风调雨顺,应天顺人的多重意思,我一直想找这样一个字表达我的想法,却没找到,你一下子就想出来了,太好了!”

    范青笑笑不说话,他终于让历史上的大顺国再次出现了,他一定要改变历史,把这个国家,真正的“顺”下去。

    第二天,范青带着李岩、傅宗龙和百余名亲兵去城外军营视察。军营中已经得知了范青即将称王,建立大顺国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从将领到士兵人人振奋,都满心期待。这个时代的人最盼望的就是封侯拜相,荣耀子孙,范青称王,意味着所有将领和文官都要晋封侯爵了,这是可以传之子孙的荣耀,哪有人不盼望的。

    所以今天各个军营将士的训练特别卖力,范青走了两三个军营,从武器作坊开始,到步兵、骑兵、和火器营,到处都是嘿哈的训练叫声,士气很足。

    范青很满意,在中军大帐中召见众将。在大帐中,范青正式宣布了称王的消息,还特意强调这是高夫人的意见。其实就是他不提高夫人,众将也会一直拥护他的,因为此时大帐中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他的亲信,或者明确表示拥戴他,连李双喜、张鼐、罗虎这些李自成的义子现在也都衷心希望范青称王称帝。所以一听到这消息,大帐中人人脸上都露出喜色。

    刘芳亮道:“大将军现在称王,是众望所归,我第一个拥护。”

    别的将领也纷纷表示拥护,白旺道:“我早就盼望大将军称王称帝了,大将军的实力威望有目共睹,咱们在大将军的带领下,一定会走得更远,早晚推翻朱家王朝,建立新朝,我们都盼着那一天。”

    年纪最小的罗虎笑道:“大将军为什么先称王,我看直接称帝,做皇帝,免得以后麻烦,我们都支持你的,对不对?”最后是向着众将说的。

    众将中好多年轻将领,如赵恩、白鸣鹤、蓝应城、王成章等人都是从范青亲兵开始做起,被提拔起来的,对范青最忠诚,所以也拥护的声音也最大。

    范青笑了笑道:“咱们最好不要一口吃一个胖子,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要一步一步的走,先称王,等打败孙传庭,占据陕西之后,咱们再称帝。免得现在称帝,吓坏了崇祯,让他逃到江南,就不好玩了!”

    说的众将都笑了。

    傅宗龙道:“大将军说的极是,咱们不要太刺激到崇祯,咱们京城的探子刚刚得到消息,朝廷重臣洪承畴被围困的松山城已经破了,洪承畴投降满清,崇祯的八部边军或溃散,或损失惨重,已经不可能来攻打咱们了。崇祯皇帝现在不知道有多难过,所以咱们还是不要急着称帝,免得吓跑了崇祯。”

    范青随后与众将商议了称王前的准备工作,然后让众将回去各司其职。

    等大帐中只剩下傅宗龙和李岩二人时,傅宗龙和李岩对视一眼,忽然一起走到范青面前,同时跪下,叩拜下去,口中道:“臣,恭喜顺王,愿顺王早得天下,如天上日月一般,光照大地,惠及万民,建立万世基业,传之万代。请受臣子一拜。”

    范青有些意外,连忙伸手虚扶二人,笑道:“二位爱卿请起,不必行如此大礼,我还没有称王呢!再说,即便称王以后,你们也都是我的义兄,不必这么客气。”

    傅宗龙拱手道:“大将军虽然现在没有称王,但你在我们心中早就是顺王了,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做臣子的叩拜也是发自真诚。”

    李岩也跪着拱手微笑道:“傅大学士说的很对,我虽与大将军结拜过,但此时名分已定,君臣之分还是要有的,从今以后,咱们要按着君臣礼仪交往才好。而且不但我们如此,诸将也要如此,请大将军再受我们一拜。”

    范青知道这时代的人比较看重礼仪,所以也不再阻拦,受了傅宗龙和李岩的三次叩拜。

    傅宗龙和李岩站起来后,脸上都带着一丝喜色,他们努力辅佐范青,也是希望范青称王称帝,他们才有晋封侯爵的机会。

    范青笑道:“以后,咱们君臣三人,戮力同心,一起把咱们大顺国建好,建立一个太平盛世,你们二人就是我的萧何、张良,咱们一同共享富贵,我范青绝不会辜负你们。”

    李岩和傅宗龙再次跪下叩首致谢。

    等二人站起,范青又问:“我出征襄阳前,嘱咐你们去京师请能制造红衣大炮的工匠,这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范青了解历史,知道红衣大炮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红衣大炮是天启年间传入中国的一种火炮,因为明朝官员喜欢在大炮上盖上红布,因此得名。

    这种大炮是前装滑膛类的火炮,炮管长,管壁厚,设有准星和照门,精度很高。红衣大炮比起之前较先进的佛朗机炮,密闭性更好。因为佛朗机炮有子铳和母铳的分别,缝隙较大,火药爆炸时膛压泄漏,不能及远。而红衣大炮则改进了这个缺点,有效射程达到五里,比佛朗机炮中最重的大将军炮还要远一倍。如果架设在城墙上,射距更远。

    红衣大炮因为炮壁厚,所以可以多添加火药,也可以用更重的实心炮弹,发射时的炮弹威力惊人,在天启年间,宁远之战中红衣大炮大发神威,往往一炮发出,清军数百人倒下,热武器的威力第一次在冷兵器战斗中显现出绝对优势。自此以后,满清皇太极也开始重视大炮的铸造,到了后来入主中原,满清的红衣大炮实际上已经超过明军和起义军甚多。可以说,红衣大炮就是明末最先进的火器,没有红衣大炮是不可能在未来与清军争锋的。

    傅宗龙连忙拱手道:“属下熟悉京城情况,多次派人探访,得知徐光启大人已经逝世了!”

    范青哦了一声,心中有些失望。

    徐光启是近代科学家,在许多学科上都有很大成就,在军事上,他学习火炮知识,注重火炮制造。尤其是红衣大炮的引进和铸造,他功不可没,可以算做近代中华火炮之父。他不断上疏给崇祯皇帝,希望重视火炮技术,发展以火炮为主的军队。据说后来康熙曾在宫中读过徐光启奏折的原文,之后叹道:“如果,崇祯皇帝听从此人建议,咱们又焉能在此。”

    但就崇祯当时的情况,军费入不敷出,国家内外起火,是不可能去铸造昂贵的红衣大炮的。红衣大炮铸造复杂,要求技术很高,而且动辄数千斤,每铸一门大炮,都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崇祯正为军饷焦头烂额的时候,怎可能将大把银子投入到这上面,而且当时的朝臣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这种大炮是夷狄之物,难蹬大雅之堂,不学也罢。

    但实际上,满清却没有这种思想桎梏,皇太极在见识这种火炮的威力后,十分重视,想方设法的制造,但苦于没有门路。直到孔有德投降后,一股脑的把徐光启弟子孙元化打造的火器部队,包括红衣大炮和工匠等献给皇太极之后,满清的火器部队才快速发展起来。徐光启致力一生研究的火器、火炮,本来是要用来抵御外侮的,不想最后成了东虏征服中华的利器,徐光启地下有知,不知会做何感慨。由此可见,对一个没落、**的政权,再先进的武器都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傅宗龙又道:“属下遵循顺王的旨意,去搜寻当年孙元化炮兵部队中的葡国人,但他们已经回国,只好又找了几个当年跟他们学习过的炮兵,这些人会操纵大炮,但不明白原理。”

    范青又失望的哦了一声。这些葡萄牙人一共有三十二个,是当年朝廷从葡萄牙购买红衣大炮的时候,押送红衣大炮来中国的葡萄牙士兵。因为当时官军炮兵不会操纵这种高级火炮,孙元化就招募了这些外国人,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雇佣兵。他们帮助朝廷训练火炮手,在战场上也屡立奇功。

    可惜孔有德叛变之后,孙元化受到牵连,被崇祯抓入大牢,后被斩首。这些葡萄牙士兵没有了高层支持,一些早就看葡萄牙雇佣军不满的士大夫开始发难,说堂堂天朝,精通火器人才无数,岂可外招远夷,贻忧内地,使之窥我虚实,熟我情形。

    本来游移不定,患得患失的崇祯最后把这支葡萄牙军队就地解散,也使明军失去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范青知道这段历史,想让傅宗龙寻找这些人,但最后失败了。

    傅宗龙又道:“还有顺王交代的最后一个人,我们也找到了,但他是大明朝的天文官员,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外国人,我们花费重金想要聘请他,但被他拒绝了,他说,他来中国是为了传教,不是为了钱,多少钱,也不能打动他的心。”

    范青眉头深深皱着,怎么这么不顺利,难道这红衣大炮自己真的造不出来?

    红衣大炮这种火炮在现代人看来很粗陋,但在这时代绝对是高精武器,最难的就是铸造,十分复杂,采用的是整体泥模铸法,有科学的工序和法式要求,并且必须有新型仪器辅助配合,让各部比例合适,范青虽然是现代人,也造不出来。

    这时李岩笑道:“这次派去的刘体纯是立了功了,他见这汤若望软的不行,索性在夜里偷偷把他给绑架了,带回开封城。现在京城很乱,汤若望只是一个小官,又属于外国人,所以也没人追查。”

    范青大喜,“太好了!打仗好的将领很多,但能像二虎这样在敌人地盘解决问题的只他一个,我给他记功。”

    李岩和傅宗龙见范青高兴,也一起微笑起来,他们毕竟不如范青有远见,心中有些疑惑,这个外国人有这么重要么?

    汤若望是德国人,崇祯初年来到中国传教,他对西方的科学知识造诣很深,曾帮助过徐光启编纂了“崇祯历书”,后来还曾帮助崇祯制造大炮,并且完成了一本详细介绍大炮知识的“火攻挈要”。是明末关于西洋大炮最权威的着作。汤若望把许多西方科学知识传播到了中国,除了历法和铸炮之外,还有数学、几何、冶炼等等方面。他最辉煌的时候是在顺治时期,曾在在清朝当过高官,很受顺治和多尔衮的宠信,还曾建议过立康熙为储君,因为他得过天花,不会再被传染上。

    这样的外国人才,在崇祯皇帝的时代却并不很受重视,所以刘体纯才能把他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