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353章穷则变

第353章穷则变

    长江水位告急,如果江堤决口,后果不堪设想,整个扬州恐怕一半的人都活不出来。

    在他们身后,无数的民夫赤着上身,正用独轮车运送麻袋装好的沙石。

    大堤上,官兵们挥汗如雨,正热火朝天地加固危险地段。

    虽然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但有州牧和荀御史亲自坐镇,谁也不敢懈怠。

    这是扬州救灾最关键的时刻,熬过去了就会越来越顺利,熬不过去,大家就一起死在江堤上。

    往日清澈的长江水,此刻浑浊如泥,仿佛变身成为洪荒巨兽,发出滔天的咆哮声。

    眼看着岸边的水位标杆一点点淹没,整个江堤都似乎在颤抖。

    忽然有人发出惊叫声:“不好了,江堤灌口了!”

    紧接着“当当当”的锣声响起,附近的官兵立刻朝那边涌过去,传的传沙石,堵的堵裂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一看就知道不是头一回了,想必这些天以来,他们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这样的险境。

    “这是雨停后第几次洪峰?”

    岑晊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忙得昏天黑地的,他的记忆都有些错乱了。

    “第七次。”

    荀爽却一直保持着冷静的姿态,令岑晊佩服不已。

    果然不愧是大汉最传奇的天才,即使不眠不休数天,也一样能够冷静如斯。

    “方才我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一波洪峰挺过去,就不会再有危险了。”

    荀爽放下手中的纸笔,语气平淡,却让岑晊为之绝倒,这也太变态了吧,连洪峰都能算出来。

    简直就是“多智近妖”了。

    一时间,岑晊连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充满了敬畏。

    难怪这个比他还小十多岁的三元魁首,能够用如此快的速度就爬上了高位,的确太过卓尔不凡。

    “好,那我们同心协力,拼了命也要压住这波洪峰。”

    有荀爽在身侧指挥,他对这次抗洪胜利充满了信心。

    此时远在青州的地震灾区,十三岁的皇太子刘瑾,也正在亲力亲为地指挥着救灾工作。

    相对而言,震后救援要比抗洪容易一些,但危险度却也不低。

    众所周知,每次大震之后,都会有无数小震频繁发生,而此时震区的房屋早就被震松,十分容易发生各种坍塌。

    陪同前来的太子属官们,都忧心不已,强烈要求太子待在青州城,不要前去最危险的地方。

    起初刘瑾也有些犹豫,想起父亲曾经叮嘱过,不要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可后来想了想,此一时彼一时也,正常情况下,作为太子,他肯定是要趋吉避凶,贯彻执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方针。

    可现在是多事之秋,南方大面积的洪灾和瘟疫,已经使得天下人心动荡。

    偏偏此时青州地震,使得到处都人心惶惶,父亲派他来,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救灾,而且安定民心。

    如果他不出现在灾民前,又怎么能够稳定局势呢。

    至此后,刘瑾轮流在几个地震严重的郡县巡查,每到一处皆会以太子之尊去慰问灾民。

    为他们带去救援物资,承诺将替他们重建家园。

    百姓们见到年少的太子亲自来看望他们这些贱民,不由感激涕零。陛下把帝国最尊贵的太子都派来了,可见对青州地震的重视程度。

    由于大汉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所以在救灾上早已有了现成的规章制度。

    在灾后第一时间,最大的任务就是寻找生还者,救治伤员,以及抓紧时间掩埋死者,以免天气炎热腐烂之后形成瘟疫。

    刘志吸取后世的先进经验,不仅大量投入军队和官员进行救灾,还充分发动百姓们自救。

    毕竟官府的人数有限,只能起到带头和指挥的作用,若百姓们不能自救的话,那死亡的人数可就多了。

    也幸好这些年大汉一直比较富裕,几场灾难并不能掏空家底,但根据刘志的经验,一旦天气开始反常,并不是这一年的事情,很可能是连续好几年。

    所以,物资还是尽可能节约,以免过后几年出现短缺的现象。

    他记得当年看三国的时候,汉灵帝初登基的那几年,的确是各种自然灾害都十分频繁。

    尤其是地震,非常多发,以至于汉灵帝即位后的十来年间,天下灾荒四起瘟疫横行,加上宦官专权等等朝廷内部原因。

    所以最终促成了席卷天下的黄巾大起义,也为大汉帝国谱出了最后一曲挽歌。

    现在虽然其他的历史都改变了,可这异常极端的天气,却并没有因为他而发生变化。

    看来接下来的十来年,都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居安思危,本就是作为一名皇帝基本的素质之一,何况他还深知未来的历史。

    但他要如何向天下人示警呢,何况古人迷信,认为连续极端的灾害天气,是阴阳失调朝廷失德所致。

    思来想去,这日刘志招来天师张衡,与他一番密谋,很快天下便开始暗暗流传着一则传说。

    传说中,说当年大汉高皇帝曾经向天帝借国运四百年,如今期限将满,所以要降下雷霆之怒,毁灭大汉国运。

    可当今天子为了万民着想,便向上天祈祷,愿意折寿换来天下太平。

    所以才有了前年的生死大劫,还好陛下他命不该绝。

    但为了小施惩戒,上天将给大汉带来十年的灾害,如果能够众志成城齐心合力渡过难关,便将再给大汉借国运四百年。

    这个传说虽然荒诞不经,神乎其神,但却有鼻子有眼的,加上天师教信徒众多,民间神仙之说甚嚣尘上。

    所以渐渐的相信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添油加醋,不断帮忙加工,越说越活灵活现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刘志借助天师教的手段传播出去的,用以警示天下人,未来的十年都会有天灾人祸降临。

    而且这灾祸不但不是因为天子失德所造成的,反而还是力挽狂澜之后的结果。

    既然百姓们喜欢用神仙之说来解释,那他也同样用神仙之说来对付好了。

    六月底,从扬州终于传来了好消息,水灾已经彻底解决,瘟疫也在逐步控制之中。

    这次的瘟疫与之前相比要复杂得多,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两到三种瘟疫同时发生。

    令得救助的难度大大的增加了,其中有两种瘟疫的表象都是发烧恶寒,头疼欲裂,非常容易混淆误诊。

    等到后期症状出现差异,再对阵下药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此事张芝绞尽脑汁,特意编写了一首歌诀,让所有的医师和民众都背熟,专门用来辨别两种疾病的初始症状。

    这个办法十分有效,连许多老百姓都能在第一时间分辨出来,从而使病人得到正确的救治。

    如此一个小小的举动,却救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可谓是功德无量。

    一时之间,张芝妙手仁心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扬州,还有许多人将他和已经故去的老师窦云相提并论,将他们并称为医中二圣。

    这话传到张芝耳朵里的时候,他却一笑置之,“老师确实当得起圣者之名,可我却差远了,实在是愧不敢当。”

    到了七月中旬,瘟疫的高峰期终于过去,每天发病的人数渐渐开始回落。

    直到八月,发病的人已经越来越少,除了还不能出扬州之外,境内的生活基本上慢慢恢复了常态。

    洪水过后,经过这两个月的重建工作,村民们被冲垮了的房屋,大部分又重新修建了起来。

    官府特别修了一些临时落脚点,提供给那些一时半会儿无法修筑房屋的灾民居住。

    朝廷不但免了今年的农业赋税和部分的工商业赋税,还通过大运河给扬州运来了不少救济物资。

    到了八月中旬,岑晊已经在召开恢复生产的动员大会,要求各地方政府督促恢复秋季农业生产。

    扬州地处江南,与中原不同,水稻一年可种春秋两季,其余土豆、油菜之类的作物,也可以补种。

    尽管朝廷已经免了今年的农业赋税,但能够恢复部分粮食产量,也能解决明年的春粮问题。

    因为水灾的缘故,扬州本地储存的粮食,有部分都泡水霉变了,吸取上次霍乱的教训,张芝要求把这些变质的粮食进行了统一处理。

    不过这些粮食也没有浪费掉,直接进行蒸煮之后再晾晒,然后用作秋季喂猪的食物。

    由于东汉朝廷不准屠杀耕牛,所以民间的肉食,都是有以牛羊和鸡鸭鱼为主。

    但在刘志穿越之前,大汉的猪肉口感确实不佳,土腥味种,肉质也很粗糙。

    关键是饲养成本高,一头猪起码要喂上两年,才能有一百多斤。

    不过解决起来也十分容易,一是进行优良品种的杂交培养,第二就是推广阉割技术。

    尤其是在刘志成立了农学院之后,确实培育出几个优良的猪种,推广到全国。

    如今猪肉已经成为餐桌上最广泛的肉食来源,同时也催生了民间的养殖业。

    当时的农户,家家户户都会吃饲养四五头猪,一方面供应自家吃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卖了换钱。

    此时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的小型养殖场,喂上个一二十头猪,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扬州城积极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同时,周围几个州的疫情,也终于弹压了下去。

    得到消息刘志心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对于洪灾和地震的救治,他虽然担心,却并不感到紧张。

    但对于瘟疫,即使到了现代也无法完全抗衡,所以他一直担心会出现新的病种。

    幸好这一次瘟疫终于还是结束了,不过对扬州一带的商业,打击非常巨大。

    今年的丝织业几乎完全停摆,各国的客商也不敢踏路扬州半步,生怕自己被染上了瘟疫。

    为了彻底阻断瘟疫的流行,荀爽下令,扬州许进不许出隔离政策,一直持续到九月底才能解除。

    所以今年的丝绸买卖,是没办法进行了,为此朝廷最终还是减免了绝大多数的商业赋税,以期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大灾之后的扬州,看起来虽然算不上欣欣向荣,但也没有想象中的萧瑟冷落。

    反而是青州地震灾区,由于倒塌的房屋实在是太多,看起来反而特别萧条。

    灾后重建的难度也更甚于扬州,而且青州那边冬天很冷,必须要赶在天气变冷之前把房屋都修建起来。

    否则到了寒冬腊月,又不知道会冻死多少人了。

    为此刘志特别召集了一次大朝会,最后一致商定,将涿州城的建设暂时停下来。

    把那边的大量工匠,拉到青州去修建统一规格的民房。

    他们在涿州城,已经连续修建了数年的房屋,建筑经验十分丰富,而且这次青州的民房采取了统一样式。

    这样在准备材料和修筑技术上,要容易得多,比较利于快速完成。

    两处灾情对于中原和江南的商业贸易,打击巨大,反而西南成都一带,丝毫也没有受到影响。

    甚至比从前还要更兴旺一些。

    对此刘志倒是觉得无所谓,在他的记忆中,这几年古罗马帝国也将陷入内乱。

    古罗马是大汉最主要的贸易对象,他的衰落,将直接关系到大汉的对外贸易量。

    种种因素之下,看来未来的十年,需要重新调整商业政策了,以免盲目发展,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

    幸好今年没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让大汉也能缓一口气。

    刘志因为感觉身体变差,处理政务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便把部分权力均衡下放给了各部门。

    太子还年幼,无法担负起国家重任,只希望自己还能多带他几年。

    等到哪一天他真正成长起来之后,自己就学学上古之风,把皇帝的位置禅让给他。

    自己则选择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太上皇,带着老妻去游历天下。

    这个想法,自从他病后,就渐渐地占据了他的脑海,从前他对权力看得很重,从未想过要在生前放手。

    现在,他却终于开始思考,这个国家如果没有了他,将以何种方式运转,才能确保不会出现秦始皇二世而终的悲剧。

    一个皇帝再强大,如果没有成熟的制度去延续,也无法保证子孙后代们的江山社稷。

    脱胎自唐宋的三省八部制,又能不能给予大汉这份保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