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周内卫 > 第1017章 誓师出征

第1017章 誓师出征

    公孙剑迫不及待想见到她们,两世为人,他第一次有了后代。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都欢喜的不得了。

    甚至在船上,他已经开始给孩子取名字,叫什么好昵?

    刘文炳劝他找个有学问的,徐先生,袁先生,或者孙先生都可以,你自己就别费那个事了。

    在公孙剑眼里,刘文炳是个半文盲。

    在刘文炳看来,表兄的学问高不到哪去,他俩半斤半两。

    柳如是不同意这个观点,你没看见陛下写得诗吗?

    人生如之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多美啊,一般的读书人岂能做得到?

    刘文炳觉得,那就是歪诗,灵机一动的小聪明。不信你考一考陛下的四书五经,他但凡能背诵出来一篇,我刘文炳以后出门倒着走路。

    公孙剑哪有功夫背四书五经,他根本不和刘文炳计较,如果评价学问的标准是古典经学,他自愧比不上

    蒙学一两年的孩童。

    信上还说,陈昭仪也快生了。

    周婉言吵着要去皇庄看,被公孙剑婉拒。

    接着要生孩子的不是陈圆圆,而是皇嫂古灵儿。这个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虽然周婉言已经变得温婉可人,公孙剑还是要控制消息的传播范围。

    “我等离京太久了,皇后、皇贵妃和诸位大臣先行返回,朕带着淇箱去一趟北岛,三日内肯定返回。”公孙剑语气坚决,没有人再提意见。

    只有刘文炳感觉被冒犯,刚才他嘲笑皇帝没文化,给孩子取不到什么好名字。结果昵,皇帝故意提起他文绉绉的表字“淇筠”,似乎是嘲讽他没文化还附庸风雅。

    公孙剑抱到孩子的那一刻,他泪眼婆娑,不停说着很好!很好!

    刘文炳问:“是否要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公孙剑并不赞同,大赦天下不一定让百姓感恩戴德,反而会模糊善恶的界限。做皇帝的,更要维护法律的权威,动辄大赦天下并非良策。他抬高了死刑的标准,更多人被判处流放,目的地不再是北面的边关,而是海洋,是夷州和更远的地方。

    公孙剑此行北岛没有带皇后和皇贵妃,因为这里有他另外疼爱的几名女子。

    刚刚产下双胞胎的田秀英在坐月子,袁梦荷带着陈圆圆尽心竭力的照顾。

    古灵儿挺着大肚子,似乎生娃是最近两天的事。

    公孙剑错过田秀英生命中第一次生产,好在赶上了古灵儿的,他在抱过两位公主后,来到古灵儿身边,轻轻抚着她的肚子,问:“紧古吗?”

    古灵儿年纪并不大,但现在是明代,这个年纪第一次生产算晚的,何况她曾有过忧伤的往事,心中多少有几分志志。

    公孙剑告诉她:“一切有朕,陪你生完再回北京。”

    古灵儿抱住他的胳膊,依恋的模样很像个小女生。

    公孙剑问她,“你说,姻妃生的两个娃,一个叫惟妙,一个叫惟肖,如何?”

    古灵儿回答:“为皇室子女取名是宗人府的差事,既然陛下有意,可给英国公下一道旨意,让他按陛下的吩咐办理。”

    公孙剑道:“只要你和娴妃愿意,就这么定了。”

    把成语“惟妙惟肖”拆开,作为两位公主的名字,公孙剑觉得很好。

    古灵儿笑得很开心,她不知等自己肚中的孩子生出,皇帝会给取什么样的名字。

    其实公孙剑路上反复思考过,如果是女孩,跟着两个姐姐取,公孙惟一很好听,而且饱含深意。

    如果是男孩,第二个字代表辈分,那就是“慈”。第三个字必须是火字旁。

    公孙剑很犯愁,太祖的子孙取名严格遵照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像公孙剑、公孙由校兄弟们都是木字旁。下一辈的男孩必须是火字旁,因为公孙家子孙太多,常见字用的差不多了,生僻字都所剩无几,导致很多人取名字时为了不和以前重复,被迫无奈开始自己造字。

    这便是宗人府存在,并专门负责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公孙剑哪里知道祖上名字带火字旁的有哪些,需要宗人府对照,排除很多选项之后,最终为孩子取名。

    不一定好听,但一定是独一无二。

    公孙剑对此深表忧虑,还是生一个女孩吧!朕喜欢名字里带数字的,公孙惟一多好听。

    古灵儿不停摇头,惟一挺好的,前面加一个公孙,怎么听起来这么别扭?

    两人正聊着天,王承恩从外面走进来,在公孙剑耳边低语几句。

    公孙剑站起身,反正还要在这里待几天,你们好生歇息,朕乘船出去一趟。

    公孙剑带着王承恩和刘文炳,乘船来到南岛,这里是新建设的行宫,用于公孙剑处理政务,以及接待客人。

    来者是个女真人,代表新建立的大清国,以使者身份要求面见大周朝皇帝。

    他在北京城待了个把月,一直到皇帝从江南返回,仍然无法相见。

    没办法,他急不可耐的赶到顺义皇庄,总算把请求送达皇帝,并得到召见。

    公孙剑问过姓名后大吃一惊,来的人居然是范文程,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

    公孙剑潜意识里一直认为范文程是个老头,还是锦衣卫的消息告诉他此人很年轻,今日终于见到本人才确信这一点。从外表看起来,范文程和冯铨年纪差不多,不过长相没那么帅气,他只是个普通面容。

    范文程在北京城受尽屈辱,不停有人质问他,作为汉人为何要投靠女真。

    公孙剑却没有提,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天下人都背叛自己,那是自己的毛病,不是那些人都是混蛋。

    范文程没有受难为,还被皇帝赐座。

    公孙剑距离他不远,很客气的问道:“听闻你是女真大汗身边的军师,在一众女真人中间很是受宠,不知此次赶来我大周朝所为何事?”

    范文程站起身来,恭敬的献上一物,“此乃大清国皇帝的国书,外臣请大周皇帝御览。”

    公孙剑没有接,摆了摆手,不看。

    什么大清国?还有个皇帝?

    大周朝是不承认的,尔等穷乡僻壤的一帮流寇,能得到大周封赏已是万幸,怎敢自称皇帝与大周并驾齐驱?

    公孙剑态度坚决,根本不看所谓的“国书”。

    他表面上正儿八经,好像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公孙剑很清楚,双方关系什么样,其实完全靠实力。

    如果是公孙剑刚登基的时候,大周军队在野战中屡战屡败,根本奈何不了女真骑兵。那么,公孙剑巴不得和女真谈判,获得可贵的喘息良机,待自个身体养壮了再与女真一较高下。

    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古家口附近消灭女真一万骑兵,加上最近三路大军围攻女真却没有输,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变化。

    简单点说,无论是关宁铁骑还是东江军,大家敢于深入敌后,不再那般害怕女真骑兵,这意味着明军有了一战之力。

    公孙剑不需要野战中大胜,只要双方打个平手,甚至己方略微吃点亏,对大周而言都是胜利。

    山海关内两直隶十三省,一亿多人口,全世界GDP最高的地方,只要内部不出问题,论消耗绝对能拖垮好多个女真。

    公孙剑采取“坚壁清野”的政策,放弃国境线附近大片的土地,不停抢夺对方的人口,扰乱对方的生产,铁了心和女真拼经济。

    女真不撑了,当抢也抢不到,打仗怕损失,人口保不住的时候,他们想到了议和,派遣范文程来到大周

    朝。

    公孙剑对他本人是客气的,但是对女真有些苛刻,这位大周皇帝不承认“大清国”政权,对大清国的皇帝更是不认可。因而,范文程呈上的不能是国书,只能是奏疏,臣子献给皇帝的那种,是附庸国献给宗主国的供表。

    范文程还没说到正题,已经矮了半截,对方不承认他们的独立地位。

    那么,接下来的条款还怎么谈,范文程开始犯愁。

    公孙剑认为女真人的书信不符合规范,应该回去重写。

    范文程知道大周皇帝的心思,双方的力量不对等,导致女真这边刹头挑子一头热,对方根本不着急。

    范文程很忧虑,他自比管仲乐毅,立志辅佐女真大汗称雄天下。可如今的形势非常不好,甚至比皇太极刚登基时还要差。

    那时候,女真人刚刚在宁远碰壁,开创基业的大汗努尔哈赤驾崩,但他们至少在军事上占据绝对优势,打得明国人龟缩城中不敢出来。

    更重要的,他们除了自己生产,还能靠劫掠补充物资,还有科尔沁等忠心的小弟。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尤其是在明国换了皇帝后,女真人的背运开始了。

    外交上,科尔沁被明国拉拢,一个原本近似于附庸的存在,女真用不了几年会把他们纳入自己统治,就这么被拉走,重新做着草原雄鹰的美梦。

    除此之外,被打怕了的朝鲜重新振作,为东江军提供粮草,继续做明国忠心的奴仆。

    西面的察哈尔直接被打垮,百姓融入明国,剩下一支队伍替明国平定青海。

    女真人围观左右,除了被自己打残的内嘻尔喀,全是明国的小弟或者盟友,他们被包围了。

    外交上的失败,其实反映了女真军事方面优势的丧失。

    军事上,自从那一万人的性命丢弃在古家口外,女真战无不胜的铁骑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今天,女真的骑兵没有再夺取大的胜利,他们的威势已经不比从前。

    第三个方面在内政上,其实影响到其它方面。

    因为明国撤走百姓,还不停从女真控制区域内“掠夺”人口,目的是削弱女真的国力。百姓少了自然兵源就少,生产的粮食就少,能供养的军队就少。

    久而久之,女真会像一个得了甲亢却得不到有效救治的病人,越来越瘦。

    在去年,大周朝积极寻求与女真和解,最好双方能达成停战协议。女真爱答不理,提出的条件苛刻至极。

    现在,大周朝不着急了,反而是女真人派出范文程,主动找上门议和。

    公孙剑问他:“你们大汗是个什么样的人?”

    范文程回答:“我家皇帝可为万世明君。”

    公孙剑问的是“大汗”,范文程回答“皇帝”。源于前者认为你们还是个部落,皇太极只是部落联盟的统领。后者强调他们已经成立国家,国号为清,国君是皇帝。

    公孙剑并不强求他从话语里更改,反正“国书”写的不规范,谈判无从开启。

    范文程这趟来不会有效果,他需要返回盛京向清国皇帝汇报,商讨接下来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