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木匠王爷 > 第243章 四大臣掌控朝政

第243章 四大臣掌控朝政

    王景崇于是又派前义成节度使李彦舜等,去迎后蜀援军。蜀军统帅安思谦驻扎在宝鸡以西,后汉军驻扎在宝鸡。安思谦派眉州刺史申贵率兵二千奔赴模壁,在竹林中设下伏兵。次日早晨,申贵用几百名士兵逼近宝鸡布阵。后汉兵打败了他们,在竹林中了蜀军埋伏而败回,后蜀兵乘胜追击,攻破宝鸡寨。后蜀兵离去后,后汉兵又进入宝鸡。数日后,安思谦进兵驻扎在渭水之滨,后汉增兵五千人保卫宝鸡。安思谦害怕,对众将领说道:“军粮少而敌人强大,应为以后打算。”于是退兵驻扎在凤州,不久回到兴元。

    王景崇得知蜀军退去,更加急躁不安,猛然间想出一计策,立即下城,召来亲信将领公孙辇、张思练,对他们说道:“我看赵晖的精锐部队,大多布置在城北,明天五鼓以前,你二人烧城东门诈降,但不要让敌军进城;我和周璨率领卫队亲兵出北门,攻打赵晖的军队,就算是不能成功,也胜过束手就擒。”两将自然是唯唯听命,王景崇又和周璨约定好,次日一早出发。很快一切准备停当,专等天亮。

    到了五更的时候,公孙辇、张思练两人,来到东门,立即下令士卒放火,周璨也来到了府署,恭候王景崇出门。不料府署中忽然大火冲天,烧得烟焰满天。周璨急忙命令士卒们救火。等到大火扑灭,府衙已被烧毁了大半。四面都是残壁,王景崇的居室,更是一点也没留下。眼见王景崇的全家,全部被烧死在屋内。

    公孙辇和张思练正好派人来见王景崇,突然见府衙成了废墟,不由得大惊失色,急忙回去禀告。两将得知,无可奈何,只好弄假成真,毁门投降了赵晖。那周璨早就有投降的打算,当然也跟着投降了赵晖。赵晖率兵进城,找出王景崇的残骸,折作数段。当即告诫众军,禁止侵掠。

    赵晖随即派人向京城报捷,刘承祐得报,自然有一番赏赐,至此三叛平定。当时另有一位大员,也因为被杀。这人就是太子太傅李崧,李崧被杀的原因,又和三叛不同。李崧是深州饶阳人,早年效力后唐,历任镇州参军、盐铁推官、翰林学士、户部侍郎等职,并举荐过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

    石敬瑭称帝后,李崧被拜为宰相,兼任枢密使。他在石重贵时期执掌朝政,将国家兵权交给了杜重威,最终使得后晋朝廷灭亡,随耶律德光北上,被留在镇州。

    刘知远进入汴梁称帝,李崧还没有回来,因此他的所有宅院都被刘知远赐给了苏逢吉。苏逢吉得了李崧的府第,凡是宅中的收藏以及李崧在洛阳的产业,全部被他占有。等到李崧回到汴梁,虽然被任命为太子太傅,但是没有给还家产。李崧自知不受刘知远重视,也不敢生生怨恨。因为房屋的地契还在手中,于是主动献给了苏逢吉。

    苏逢吉不好面斥,勉强接受了。回到家里,对家人说道:“此宅出于皇帝特别赏赐,何需他李崧献出地契!难道

    还想卖份人情吗?”从此苏逢吉与李崧有了嫌隙。李崧的弟弟李屿,一下嗜酒如命,毫无见识。他曾经和苏逢吉的子弟交往,酒后忘情,经常埋怨苏逢吉夺了他家的府第。苏逢吉听说之后,于是更加痛恨李崧。

    翰林学士陶穀,之前被李崧所引用,到了这个时候却阿谀奉承苏逢吉,经常说李崧的坏话。后汉的律法本就很严厉,侍卫都指挥使史弘肇尤其残忍,史弘肇特别宠信、重用孔目官解晖,凡抓到军中监狱的人,任他随意罗织罪名,没有不屈打成招的。

    等到三镇叛变连兵,朝野内群情震动,民间有人误传互相惊扰害怕。史弘肇握掌部分禁兵,在京城巡逻,凡抓到罪犯,不问罪行轻重,全都从不请求就砍头,或者裂口断舌,砍筋,断腿骨,没有一天不是这样。虽然奸人盗贼没了踪迹,但冤死的人很多,没人敢出来分辩申诉。

    李屿的仆人葛延遇,曾经被李屿杖责,因此积怨很深。于是葛延遇和苏逢吉的仆人李澄,一起诬告李屿参与谋反。苏逢吉得到了葛延遇的诉状,正好乘机报怨,于是把状纸递给了史弘肇。苏逢吉又派人把李崧召来家中,从容谈及葛延遇的事情,故作叹息的样子。李崧还以为他是好人,想把幼女托付给他。苏逢吉又假意答应,却不让李崧回家,令家人把李崧直接送入了监狱。

    李崧这才知道苏逢吉阴险狡诈,又悔又怒道:“从古以来,没有不亡之国,也没有不死之人,要让我死,也很简单死。何必这般陷害我呢!”到了大堂,李屿还辩论不休。李崧却对李屿说道:“就算你能舌吐莲花,也是没有用的。如今是当权的豪强硬要灭我们家族,你就不用多说了!”

    李屿这才自认罪责在狱中屈招道:“与兄弟、外甥王凝及家僮共二十人,谋划乘皇帝灵柩发运时,纵火焚烧京城作乱。又曾派人带蜡丸密书到河中城,勾结李守贞,又派人去招契丹兵南下。”在结案上报的时候,苏逢吉取笔把“二十”改为“五十”。十一月初九,刘知远下诏诛杀李崧兄弟、家属以及供词涉及的人,全都暴尸街头。并重赏了葛延遇等人,当时人没有不觉得李氏冤枉的。从此士民家里都害怕仆人,往往被仆人所胁制。

    刘承祐见三叛已平,内外无事,自然欣慰异常,除了赏赐诸臣之外,又加封了吴越、荆南、湖南三镇。三叛平息之后,刘承祐逐渐骄奢放纵,和身边的宠臣随意玩耍。飞龙使后匡赞、茶酒使太原人郭允明都因谄媚而得到宠幸,刘承祐平时爱和他们说隐语、脏话。太后多次告诫,刘承祐毫不在意。太常卿张昭进言道:“陛下应该亲近儒臣,讲习经典训诂。”刘承祐却充耳不闻。

    刘承祐继位三年,起初是任用勋贵旧臣,杨邠专管机要,郭威主导征伐,史弘肇控制京城禁军,王章总理财赋,四大臣同心协力,国内总算得以勉强安定。国家大事,尽在四大臣掌握之中,宰相苏逢吉、苏尚珪两人,反而显

    得多余。

    二苏经常升迁官吏,杨邠却说是浪费了国家的用度,经常加以裁减。于是导致两人结下怨仇,互怀猜忌之心。刚好关西变乱发生,纷扰不休,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李涛,请求调杨、郭两人出任重镇,专门负责平定叛乱和抵御外敌,内政应该交给二苏办理。

    不想杨邠、郭威二人误会了李涛的意思,以为李涛是在联络二苏,要排挤自己。于是郭威、杨邠进宫向李太后哭诉,请求留在京城。李太后也怀疑上刘承祐喜新厌旧,于是当面责备刘承祐。刘承祐极力解释,李太后更加恼怒,当即命刘承祐罢了李涛的权力,勒令他回家思过。

    刘承祐为了让母亲高兴,于是更加重用杨、郭、史、王四大臣。除了史弘肇兼任侍中之外,其余三大臣都加同平章事。二苏由此失去更多的权力,更加忿忿不平。郭威出讨河中的时候,朝政由三大臣主持。

    杨邠重武轻文,对于文吏的升迁,他多方压制。史弘肇专权滥杀,京城中人犯法,他动不动就是诛灭满门。王章则是加税增赋,聚敛钱财,完全不顾百姓疾苦。由此,使得吏民怨声载道,恨不得将三大臣同时捽去。

    三叛平定之后,郭威回朝。刘承祐大喜之余,便今日赐宴,明月颁赏,仿佛四海清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刘承祐年龄一长,更加变得骄横。到了乾祐三年,边报说有辽兵入寇,横行河北,刘承祐不得不召集大臣,共商战守之策。会议结果是要派遣枢密使郭威出镇邺都,督率各道准备抵御辽军。

    史弘肇又提出一个建议,说郭威虽然出镇了,仍可兼领枢密使一职。苏逢吉据例反驳,史弘肇愤然说道:“事贵从权,何必一定要按照以往的旧例。何况兼领枢密使,刚好可以便宜行事,使诸军畏服而听命。你们这些文臣,怎晓得疆场机变的道理!”

    苏逢吉畏惧他的凶威,不敢和他争辩。但是在退朝之后,对其他大臣说道:“以内制外,才是顺理。现在反而以外制内,大祸将不远了!”

    次日,刘承祐下诏,任命郭威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仍然兼任枢密使,凡是河北的兵甲、钱谷,见了郭威的文书,都不得有违。

    这天夜里,宰相窦贞固,摆宴席给郭威饯行。又邀请朝中亲贵,列座相陪,大家各敬了郭威一樽,才回到座上。史弘肇见苏逢吉在一旁,杯中酒满,于是故意对郭威厉声喝道:“昨日廷议,各有不同的看法,小弟应该替君尽饮此一杯。”说毕一饮而尽。

    苏逢吉也忍耐不住,举杯说道:“彼此都是为了国家大事,何必介意!”杨邠也举杯说道:“我意也是如此!”于是和逢吉同饮数杯。郭威过意不去,用言解劝。史弘肇又厉声喝道:“安朝廷,定祸乱,须恃长枪大剑,毛锥子有什么用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