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木匠王爷 > 第212章 石敬瑭奴颜婢膝

第212章 石敬瑭奴颜婢膝

    翟璋于是决定全力配合契丹,耶律德光怎么要求他就怎么做。他只是提出一个请求,在威塞镇的交割工作完毕之后,契丹皇帝能够放他南归。耶律德光还是好说话的,答应了翟璋的请求。于是翟璋在威塞镇内强刮地皮,逼得不少百姓上吊之后,总算凑够了契丹皇帝索要的钱财。但耶律德光失言了,没有放他走。

    原先在阿保机统一塞北的过程中,有一支奚人部落怨恨契丹人的贪婪残暴,不肯向其臣服。但他们自己又没能力对抗,在首领去诸的率领下入塞,寻求刘仁恭的保护,被刘仁恭安置于妫州一带,号称“西奚”。后来在契丹帝国内部犯罪或斗争失败的逃人,也往往遁入西奚取得庇护。如此一来,使得西奚部落成了让契丹很讨厌,但一时没有办法对付的眼中钉。

    现在耶律德光取得威塞镇,西奚部落背靠的大树已倒。部落第三代首领拽剌不敢抵抗,只好主动出来投降。耶律德光安慰他道:“你没有罪,有罪的是你的先人。”然后下令将西奚部上代首领扫剌,以及逃亡至此的契丹叛臣逐不鲁的两座坟墓挖开,取出尸身,锉骨扬灰!

    拽剌虽然投降了,西奚部落的部众仍然畏惧契丹人,都不愿随他们的首领投降,纷纷叛离逃亡。于是,耶律德光把翟璋叫来,说道:“如果你帮我讨平了这些作乱的西奚人,我就会找合适的人来接替你,让你回到南方。”翟璋大喜,一面带兵出征,追歼逃亡的奚人,一面上疏石敬瑭,请求调自己去南边。

    由于翟璋表现很出色,没过多长时间,逃亡的奚人基本上就被招降或消灭。然而耶律德光依然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放翟璋南归。而只要父皇帝不点头,石敬瑭自然是没有二话的。契丹皇帝又给翟璋安排了新任务,对他说道:“云州的吴峦仍然抗命,如果你把他拿下,我就让你回去。”

    于是翟璋又再次率军西上,与崔廷勋会合,共同进攻云州。城外大军云集,兵力原本就比较薄弱的云州守军处境日渐艰难。到了天福二年六月,云州孤军已经坚守了半年之久。在几次出击失利后,吴峦虽然仍能一次次挫败翟璋与崔廷勋的进攻,但他也认识到,云州城不可能仅靠自身的力量解围。只有得到朝廷援军,才有可能保住代北之地!所以吴峦派勇士从小道突出重围,向汴梁的后晋朝廷紧急求援。

    以当时的时势,吴峦的努力注定不可能成功。因为不少职位更高的人,都在朝着当最大汉奸的位子而努力。已经反叛的范延光,就悄悄派使节求见过耶律德光,请求与契丹人合作推翻石敬瑭。但是契丹皇帝完全拒绝了范延光的示好,表示会继续支持石敬瑭。

    叛乱最猛烈的时候,石敬瑭的心腹大将刘知远安慰老大,说道:“如今天下已定,在内,咱们握有雄兵,在外,又有强大的契丹人当靠山,范延光、张从宾这几个鼠辈能有什么作为?”

    连刘知远都认

    为后晋王朝要战胜叛乱、存在下去的关键条件,是要有契丹人当靠山。且不说十六州本就是石敬瑭自己下诏割让出去的,就算不是,这位儿皇帝也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契丹干爹。

    于是,石敬瑭写信给父皇耶律德光,表示云州的事自己会处理。他请契丹的军队稍稍后撤,暂时解除包围。然后,石敬瑭派使臣进入云州传旨,调吴峦南下,就任武宁节度副使。没有援助的孤城迟早是守不住的,吴峦无法抗拒,只得尊旨南下,坚持了半年多的云州抗战就此结束。石敬瑭成功地替父皇拔出了一枚硬钉子,守信地将原本不肯顺从的云州割让出去。

    虽然云州不是翟璋攻下来的,但是在攻打云州的过程中翟璋还是立了功的。于是他认为,契丹人要求做的,我全做了,该让我回去了吧?然而耶律德光好像忘记了承诺,觉得这么好用的工具还有利用的价值,于是绝口不提让翟璋南归的事。翟璋忧郁成疾,不久病死。

    河套内的河西三州府州、胜州、麟州,同时也被割给了契丹。三州军民最初没有反抗,接受了当契丹臣民的命运。但是不久传来消息:契丹人不打算要河西三州之地,只想要河西三州之人,计划将三州百姓全部强行迁往辽东!

    府州刺史折从远于是联合麟州土豪杨氏,据险而守,阻止契丹军入境。折氏从此据府、麟二州,成为一支半独立的势力,只有胜州被契丹强行拆迁,在黄河对岸另建东胜州。折从远抗命之后,不管契丹还是后晋,没有像对付云州吴峦那样,大动干戈。因为耶律德光并不重视那里,所以懒得动兵。

    由于赵德钧已经被俘,耶律德光派来幽州接收的,又是原卢龙军降将的赵思温,因此卢龙七州是十六州中进行得最顺利。尽管如此,这里仍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天福三年秋,石敬瑭任命了一个叫赵延照的人出任祁州刺史。由于割地的原因,原本属于中原内地的祁州,现在已经是后晋的边境城市,与契丹帝国的南京道相邻。

    正巧,这赵延照是契丹南京留守赵思温的儿子。赵思温是在后梁贞明三年于平州战败后,投降了阿保机,从此滞留契丹,与家人分离了二十一年。如今突闻儿子到了祁州,触动了赵思温埋藏已久的故国之情,他想家了。

    于是赵思温写信给儿子赵延照,让赵延照秘密转奏给石敬瑭说道:“契丹国内矛盾重重,迟早要发生变乱,只要石敬瑭同意,自己愿献出幽州之地,回归中国。”

    此时张从宾已经被平定,后晋已经渡过了它建国来最危险的时期。但这事把石敬瑭吓了一大跳,如果他同意赵思温回归,肯定会触怒契丹!那可了不得!不论干爹的实力,还是干爹的用兵水平,做儿子的石敬瑭都自问不如。要是打起来,肯定没自己的好果子吃。更何况干爹对自己恩重如山,自己也不能忘恩负义。

    于是石敬瑭拒绝了赵

    思温的回归请求,说道:“你已经是契丹的臣子,就应该尽忠于父皇!我已经割让出去的地方岂能背信弃义再拿回来?至于你那封密奏,就当我从来没见过好了!”

    石敬瑭的答复让赵思温大失所望,如果说此前他的故国之情还只是被埋藏,那之后就是彻底被埋葬了。国已经回不去,但家还能再团圆。赵延照干脆放弃在后晋的官职,带着家人投奔幽州,从此这个家族完全变成了契丹的臣民,连同着一度有可能被收复的卢龙之地,渐渐被契丹同化,彻底成了后来辽国的一部分。

    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后,为了减少汉民被胡人统治的排斥感,耶律德光更改了国名,不再使用“契丹”为国号,改用了汉人更易接受的名称“大辽”。同时他大量任用汉官治理汉地。

    赵德钧养子赵延寿,被耶律德光重新任命为幽州节度使,进封燕王,坐镇卢龙之地,取代了老资格的降将赵思温。赵思温被派去担任出使后晋副使,回到辽国之后,被升了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不久去世,追赠太师、魏国公。

    因为赵延寿的妻子燕国长公主和儿子赵匡赞仍在洛阳,耶律德光特别下旨给石敬瑭,要后晋赶紧把人送来幽州,帮助赵延寿一家团聚。

    当初在潞州郊外,赵家父子投降时,石敬瑭趾高气扬,对赵德钧的讨好不闻不问,不用正眼瞟赵家父子一下。可现在,赵延寿突然变成了父皇身边的红人。石敬瑭的态度马上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变得异常和蔼可亲。他不但马上将赵匡赞母子送了过去,还派人向赵延寿赠送大笔的钱财。

    当然,石敬瑭的银弹攻势不只针对赵延寿,赵延寿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目标而已。当时后晋与辽国之间的使臣往来非常频繁,有一点很相似:往南走的使团是行囊空空,而往北走的使团是载满财物。

    每逢喜庆、丧日以及各种节日,后晋的使团都会恭恭敬敬地赶到辽国,向父皇耶律德光和应天太后述律平,以及元帅太子耶律李胡等献上厚礼。另外伟王耶律宛、南院大王、北院大王和一些重要的汉臣韩延徽、赵延寿等人,都能收到不菲的贿赂。

    毕竟国有高下,辽国的官员们虽然收着钱,也很少给后晋的使团好脸色看。使团的成员们如果稍稍有不到位的地方,常常遭到指责辱骂。这些事情随着使团成员的口传回后晋,朝野之人都感到是中原的奇耻大辱,唯有石敬瑭、桑维翰很淡定。

    石敬瑭在联络感情,走辽国官员后门方面毫不吝啬。在真正履行条约义务时,却常常搞小动作。原先说好后晋每年要向契丹进贡绢帛三十万匹,但是石敬瑭年年哭穷,没有一年如数缴纳过。

    这笔钱对后晋来说并不多,完全能够支付。辽国的主要官员都收到了好处,对于公家的损失也就没人在意。两国之间,完全没有因为后晋的违约而产生任何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