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 > 第十三章 烽烟处处鏖战急

第十三章 烽烟处处鏖战急

    由于统领的军队规模逐渐增加,沐剑声自己也需要从中吸取经验,提高水平,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些疏漏,而让手下的将士们白白丢掉性命,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才是自己一惯的追求。

    此外由于江西境内大江大河甚多,没有水军则十分不便,于是沐剑声下令在会昌城设立了水军的基地,并从闽粤两地调集水军和工匠,开始搜集和建造小型船只和木筏竹排等,为下一步水上作战打基础。

    由于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明军进入了全面的整修期,攻势完全停止。而在清兵一方,也巴不得有此喘息的时间,于是也借机停下来进行整顿,整修各处防御工事,补充前线战损的兵力,这样赣州附近各线陷入了短暂的平静,双方各自悄悄积蓄实力,准备下一回合的交手。

    再说湖广战场。就在明军展开三路进攻的同时,大周皇帝吴三桂也抓住时机,集结兵力在东线湖广战场发起进攻,先后攻克洪湖和崇阳,目标直指重镇咸宁,进逼满清长江防线的核心之地武昌。

    面对吴三桂的进攻,满清安亲王岳乐沉着调兵遣将,阻挡敌军,同时也判断出吴三桂的声东击西之计,传令荆州方面的蔡毓荣加紧戒备,严防吴军的突袭。果然,吴三桂的确派出了大将祖泽清前往偷袭荆州,然而面对有所准备的清兵,突袭变为强攻,随后双方在公安附近展开激战,数万人沿江进行厮杀,血拼一场。

    最终,由于吴军的战力更为强悍一些,而且加上准备较为充分,逐渐占据了一些优势,随后逐步扩大优势,进而化为胜势,得以攻克了公安,清兵残余军队一路败逃至荆州,周军算是小胜一场。随后他们趁势进兵,基本肃清了湖广区域内、武昌以西江南地带的清兵,成功把清兵压缩至江北防守,仅仅留下武昌及附近的狭小区域固守。

    随后吴三桂更是携战胜之威,亲自统领两万中军,在两万水军配合下逆江而上,向荆州的门户江陵发起攻击,经过了三天的血战之后,终于攻克了江陵重镇,成功在江北扎下了一颗钉子。又在休息了三天之后,吴三桂大军再次出动,汇合驻守公安的军队后,除了留下少数人马守城,调集了约莫六万五千人马,对外号称十万大军,朝荆州发起攻击,大有一举拿下荆州,进而扭转整个湖广战局的气势。

    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清廷一方也不敢怠慢,连忙抽调宜昌、荆门、襄阳三地的守军来救援荆州,想顺带集合兵力击败吴三桂的主力,一战奠定胜局。只是清廷方面显然判断错误了,吴三桂动用了如此庞大的兵力,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其真正的目的却是荆州上游的宜昌。

    而为了夺取宜昌,老谋深算的吴三桂这次的准备极为充分,不但提前重金收买了长阳当地的土司,暗中调派大将吴国贞率领一万精兵和三千苗兵潜行在此,悄悄准备了足够的渡江船只,同时他又传令远在重庆的吴之茂,在预定的时间里,带领近两万主力兵马偷偷东下,只待宜昌之兵出援后,就配合吴国贞部突袭宜昌。

    果然,经过一番逼真的表演之后,清廷一方出现了失误,为了保证兵力优势,和吴三桂在荆州进行决战,终于从宜昌调兵进行救援。而此时留守宜昌的兵力虽然号称三万,实际上也就两万五千出头,其中还包括水师五千余人,在抽调了一万人多人之后,实际上仅剩一万来人防守城池,兵力已经十分单薄。

    事实上,宜昌守军的情况早就被吴军细作获悉,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计划。但是天意也显然在吴军一方,毕竟这种跨越较远区域的协同作战,如果时间差异过大,就容易错过战机,甚至反而被对手所乘,不过这一次,吴军的好运使得他们基本把控住了战机。

    当援救荆州的人马刚出发三天后,三万多周军就出现在城外,并且迅速展开攻击。面对这个情况,守军立时就慌乱起来。此时负责守城的清兵统兵大将察尼一看形势不妙,连忙带领亲军亲临城上进行防守,一面又派人向襄阳等地告急求援。

    然而,这一次为了必胜,周兵的准备十分充分,提前还在城内埋下了不少的棋子,连夜发动,里应外合下打破城门,因此还不等援兵到达,周军就已经攻克了城池,取得了这个垂涎已久的战略要点,察尼眼见大势已去,只能带领少数残兵逃走。

    宜昌的失守,是清兵和周军在湖广战场的一个分水岭,周军夺取这里之后,整个东西两个战场就此连为一体,互相之间可以更为便利的相互进行救援;而清兵所谓的长江防线则出现了巨大的漏洞,防御压力顿时大增。面对上游突然增加的几万周军,荆州和襄阳都大受威胁,两个方面都不得不分兵来防守西面,而原定的主动出击,设法与吴军野外决战的计划也彻底化为泡影,最后只能依托荆州来进行坚守,吸引对手兵力,形势立刻变得被动起来。

    丢失了宜昌和南岭,清兵的整体防线就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破绽,而为了弥补这两个破绽,除了增加兵力之外,还需要设法延缓敌军的进攻势头才行,而眼下能够援助江西清兵的,也只有江浙一带的康亲王部了。在这种情况下,康亲王杰书得到明军周军攻打赣州和荆州的消息后,立刻召集手下进行商议,讨论自己这一方面的行动。

    经过讨论之后,杰书决定出兵仙霞岭,力争攻破眼前的明军关隘,进占浦城等城池,牵制福建境内的明军,减轻赣州方向的压力。在这个目标下,杰书计划征发四万军马,出仙霞关朝明军的防线展开攻击,奈何明军早有准备,依托地形严防死守,并且发挥自身的火力优势进行反击,杀伤了大量清兵。

    此外为了保险,他们又提前派了近万兵马进入浦城县,补充了前线的防守兵力,这样沿闽北的绵延群山,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惨烈的争夺。不过因为明军的装备精良,加上处于守势,在经过了连番血战之后,清兵累计损失上万,却丝毫无法撼动明军防线,而双方的战损达到了惊人的十比一。眼看死伤惨重却无法打破关隘,康亲王异常恼火,却只能暂停进攻,另谋良策。

    只是老天爷帮了各方一把,很快时间里,南方的雨季就悄然来临,而随着小冰河期的逐渐衰退,天气逐渐转暖,雨水也多了起来,江南一带更是大雨暴雨不时发生,给交战三方带来极大的麻烦。这期间在闽浙一带,更是不时夹杂着台风的袭扰,于是各方只好借此收兵稳定战线,保障后勤的通畅和辖地的抗洪救灾事宜,于是随着这次雨季来临,南方的战场基本恢复了平静。

    随后,天下人的目光都全部转而向西,关注起张勇图海联军和周兵王屏藩部间的战事,这场战事决定着西北最终的归属,不由人不关心。而此时王屏藩一方,在起兵之时为两万精锐大军,攻占四川时,汇合了诸多盟军,迅速发展到近六万人马,随后进入甘南和汉中等地后,更是扩张到十万多人,气势鼎盛。

    然而由于控制的地盘增加,新兵众多,吴军战斗力持续下降,在连续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兵力下降到了八万左右,而其中的机动兵力仅有不到三万人,战斗力也不如最初之时;而反观清兵一方,张勇所部最初仅有万余精兵,但是随着战事进展,很快就发展至六万人左右,除开镇守几处要点之外,机动兵力约莫两万人。

    另外的图海一部,在彻底剿灭了王辅臣之后,接着又降服了附近的蒙古诸部落,人马总数迅速的发展到了五万有余,其中仅机动兵力就有接近四万人,而且多是骑兵,这样两股清兵合流之后,人数接近了十万,其中机动的精锐骑兵过半,另有三万多辅兵,战力极为强大,西北清兵合力后已经占据了上风。

    他们在克复平凉之后不久,当时图海曾经想要立刻进攻太统峰,剿灭崆峒派,却被赵良栋劝阻。他说对方虎距西北多年,树大根深,而太统峰和六盘山联通一体,地势险要,山势连绵,绝非短时间里可以建功,如果因此而错过了最佳战机,让目前的吴逆王屏藩部缓过气来,恐怕会因小失大。图海听了劝谏之后就按下了此心,决定暂时放过这个和朝廷作对的武林宗派,待到战事稍定后再下手不迟。

    不久之后,图海大军攻克了战略要点秦州,从而完全打通了关陇大道,与张勇部大军汇合,战场形势彻底逆转,清兵取得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