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鹿鼎外传之大帝传说 > 第三十八章 天地重生(三)

第三十八章 天地重生(三)

    早在洪顺堂的整顿完成之前,因为有蔡得忠等人的配合,福建的莲花堂已经提前完成了整改工作,沐王府取得了和广东十分接近的成果。就在完成了莲花堂的整顿不久后,驻守闽中南平府的靖南王耿精忠,因为沐家军的连战连捷,势力不断增强,使他的立场再次动摇,有了反正之意,他随后派出亲信私下到达广州,和王府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接触。得知这个消息后,沐剑声十分重视,此后陈近南受沐剑声的委托前往南平,秘密和耿精忠会面,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协商。

    再说眼下的耿精忠,这几年时间过的并不如意。在吴三桂起兵时,他见吴三桂兵锋犀利,认为此人至少可以做到平定南方,和清廷划江而治,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起兵进攻浙江,扩大自己的地盘,然后固险自守裂土称王,为此不惜付出大代价引郑经入闽南,替自己挡住南面的敌人,两家结盟后各攻一方。

    虽然从表面上看,耿精忠就此放弃了闽南和广东,似乎是得不偿失,但是需知浙江要远比广东富庶,还可以窥伺南京,如果能够顺利夺占这两地,他甚至有机会以两地为根基,进而图谋天下窥伺神器,所以他的战略并没有什么错误。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他没想到郑经的军力太过于单薄,根本不足以扫平南粤,而耿精忠自己的部队也实力稍欠,在连番获胜之后,随即就兵败四明山,随后清兵援军大至,他只好退守浙南,转而处于守势。此后再加上北方的察哈尔部速败,他又和盟友郑经因粮饷问题而反目,加上尚可喜也再度站到清廷一方,让他一时间孤立无援,四面皆敌,只好再次寻找合适的退路。

    就这样在不得已之下,耿精忠只好再次易帜,向康亲王表示效忠,得以保存住了手中的几万兵马,暂时困据于南平,其实也不怪他反复无常,只能说天意弄人,身不由己。

    可就在他认为清廷占据全局的优势时,远在吕宋的沐王府横空出世,强势出击,短短半个月即打败了尚之信,夺占了粤中,并在其后东征西讨连续作战,迅速的控制了粤中的大片繁华地带,把清兵赶到了粤北山区。而且对方却并没有就此驻足,而是继续作战,连续攻克清远连州韶州,进而控制了整个的广东,并与吴三桂部和解,基本消除了西线的忧患,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对方竟然敢于冒险同室操戈,很快就吞并了郑经和所部,整合了所有大明旗号下的各方势力,实力得以更进一步,雄踞天南。此后不久,他们更是正面作战,击败了远道而来的夷人庞大水师,俘获无数,一时间威震天下,声势无二。

    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最不敏感的人,也看出来了天下即将再度三分的新局面,又何况是老狐狸耿精忠?他现在必须认真的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到底投靠哪一方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从自身意愿来讲,他自然希望能够站到本民族的阵营,这也是他最初起兵的初衷,如果不是之前局面的迅速恶化,他也不会委曲求全的向杰书投降。而在吴三桂和沐王府之间,却有些难以决断,虽然吴三桂一方兵势占优,地盘广大,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吴三桂本人垂垂老矣,身体也早就不堪,据内线人员说曾经晕厥过几次,可谓行将就木,所以在这种局面之下,气势初升的沐王府显然更有前途一些。只是清廷眼下也占据一定优势,无论是兵力地盘,都要大大优于沐家,万一沐家要只是昙花一现,最终被清兵打败,那清廷一方最后绝对不会再绕过自己,到那时自己可真就满盘皆输了,说不定还要赔上一大家老小妇孺的性命。

    在这种犹豫不决的时刻,他的幕府参议陈梦雷则指出,沐王府虽然眼下的实力稍欠一些,不过其根本之地却在海上,即便以后陆上战事不利,依仗水师也足以割据一方了,同时又向他建议,不行的话可以先私下透出风去,看看南北两方,到底哪一方更有诚意一些,这样才让耿精忠醒悟,让他私下悄悄放出些风声,试探两家的态度。

    再说这位陈梦雷,乃是福建本地有名的才子,早年和现在的清廷重臣李光地是同窗好友,适逢耿精忠反叛,于是两人约定,一人在叛军处卧底,了解情况,一人向朝廷上书,详细上报叛军的具体情况,给清兵平叛提供依据。陈梦雷为人比较实诚,主动担起了在耿精忠处卧底的任务,而李光地则向清廷上书,负责把陈梦雷获取的消息情报等进行上报,两人约定以后互为呼应,相互扶持。

    可惜的是,这位李光地实际上心胸狭隘,又妒忌陈梦雷之才华,于是以自己的名义把陈梦雷获取的情报进行了上报,却丝毫没有提起陈梦雷的功劳,狠狠摆了朋友一道,而且还为了消除后患,把甘于留在福建此处卧底的陈梦雷,硬生生的说成主动逢迎投效叛国降贼,从而断了他的前程,用心不可谓不狠毒。沐剑声前世读史时,有幸记得此事首尾,深切鄙视李光地的品行,为陈梦雷感到不值。眼下既然李光地果真如此行事,他立刻利用此机会,派人对陈梦雷进行了招揽,为了让他死心,还特意通过北京的内线,把李光地的那些请功奏折和诬告他的奏折抄写了一份给他,让他真正明白了整个事情的真相,认清了对方的真正面目和自己的真实处境。

    在得知被好友出卖断了前程之后,这位陈梦雷才恍然大悟,不禁万分失望,心灰意冷,最后好不容易放下了这件事情,又经过沐剑声的劝说和深思后,毅然投靠了沐王府。此后更是为了需要,他决定继续留在耿精忠身边,为王府提供有用的信息。

    这次为了劝说耿精忠,陈梦雷把重点放在了其手下的几位核心重将,如曾养性、白文选等人,暗中设法拉拢这些人,表示出沐剑声对于他们的认可和期望。他还以刘国轩和刘进忠为例,说此二人自从效忠沐王府之后一路看涨,如今不但位列总兵之职,还有了封爵和领地,现在可谓是苦尽甘来,因此只要他们投效沐王府麾下,则必然会受到同样的重用,而不是像北面的清廷那样,处处受到满族上司的掣肘,而且以后还难免会鸟尽弓藏。

    耿精忠的这些部下,自然深知他所言非虚,于是大多暗中倒向了沐王府一方,这样在后续的统一意见时,大大左右了耿精忠的判断。当然这些还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康亲王杰书自作聪明的一份书信,才是真正让耿精忠定下决心的根本。

    因为有心人的谣传,杰书也很快得知了一些关于耿精忠会再度变乱的传言,他心里很是惊讶,立刻就要派兵围剿耿精忠所部以除后患,但是却被手下的幕僚给劝阻,说此人现在反状未明,贸然出兵剿灭就会落下口实,不但逼迫对方倒向大明一方,而且还会让天下人觉得亲王大人是残暴之人,也断了以后那些想要投降之人的脚步,因此现在更应该对此人设法进行拉拢才是,即便要对付他,那也应该是在战事结束之后才是。

    听了这个建议,杰书也觉得有些道理,于是立刻写了一份书信,让人带给耿精忠。他在信里承诺,只要对方能够一心效忠朝廷,他就会上书皇上,加封靖南王为铁帽子亲王,享双俸,世袭罔替,永镇福建,而手下诸人皆有重赏等等。

    见了这封书信,在最初的一刻,耿精忠不禁抽了口凉气,心想这个杰书还真是舍得下本钱啊,几乎就要应承下来。他随后就把书信给手下传看,满以为这些人必然会十分高兴,可谁知这些人大多不发一言,仅有少数几人喜行于色,耿精忠不禁十分奇怪,于是就询问众人对此事的看法,结果这些人的话语让他冷汗淋漓。

    其中一人就说道,那杰书哪有这等权力?还铁帽子亲王,有那么容易得到么?那杰书身为满清的皇族,他自己眼下也不过才是个实职的亲王,那试问主公一个汉人,又凭什么能够坐稳这个****?所以由此可见,这些承诺都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接着又一人说道,就算康熙答应了这些条件,可是谁能够保证他们以后不会食言和秋后算账?另外一人立刻接着说道,鞑子这些话明显是在假作承诺,目的不过意图稳住我军,说不定此刻正在调兵遣将,准备着怎么来对付我们呢,因此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