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刘焉扶汉 > 第三十一章 筑京观

第三十一章 筑京观

    刘焉他们刚到陈留的时候,就收到皇甫嵩战报,说他已经攻下了广宗,斩杀张角的弟弟张梁。

    朱俊大喜,连连称赞皇甫嵩是国之栋梁,不等他们来,就已经摆平了最难啃的敌人。

    而罪魁祸首张角,在那之前就早已经病死,但皇甫嵩没有放过他。

    皇甫嵩将张角的尸体从地里挖出,将他头颅砍下,送回洛阳,又连续鞭尸九九八十一下,张角的躯体被打的支离破碎。要是皇甫嵩打得再碎点,一阵风都能把张角吹跑。

    刘焉虽然比较反感这种鞭尸的行为,但是在这个时代,挖人坟墓之事已经变得越来越平常。

    日后董卓从洛阳迁都到长安,临走的时候也是把所有的陵墓扒开,扫荡所有的金银珠宝再走。曹操以后缺军费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两个和盗墓相关的官职,让他们靠陪葬品来补充军费。

    单单就“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两个官职,不知给后世文化产业增添多少灵感和素材。

    等到刘焉大军到达广宗,没有看到皇甫嵩的军队,问留守之人才知,皇甫嵩乘胜追击,乘着黄巾士气低落的时候,又率领精锐部队,去进攻黄巾最后一块根据地——下曲阳。

    “君郎,你说皇甫义真这样打,会不会出问题?”

    吃饭时,朱俊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刘焉嚼了嚼嘴里的食物,用力将它们咽下,才回答朱俊的话:

    “皇甫嵩此去,必然大获全胜!”

    “可是……”

    “战报到!皇甫将军大获全胜,杀敌十一万,敌将张角之第张宝授首!我军大胜!”

    朱俊的可是,被突如其来的战报彻底封住,随之而来的是满营的欢庆声。

    战事结束了,他们可以回洛阳了,包括刘焉在内的所有人,都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明天咱们下曲阳找皇甫义真去!说好的一起作战,结果他一声不响就把所有事都摆平了,一点都不留给我……”

    朱俊抱怨着离开,谁都知道他不是在真的抱怨。

    刘焉笑笑,没有打扰朱俊的自由发挥。

    第二天,他们按照原定计划向皇甫嵩所在的下曲阳前进,一路上到处都是黄巾尸体,漫山遍野,堆得哪里都是。所有汉军将士的尸体都被收走,留下的都是黄巾军。

    直到临近下曲阳,地上再也看不到尸体,朱俊刘焉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这种突然的现象是怎么回事。难道说皇甫嵩忽然发了善心,帮黄巾军也收拾了?

    直到他们眼前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山丘”。

    “公伟,你看这些,不像是山啊?”

    “是啊,看这样子,倒像是刚刚建成的一样。”

    刘焉让所有人都停下,他和朱俊两个人翻身下马,来到土丘前面,细细地端详。

    “不对,不对,君郎你看,”朱俊伸手轻轻扫下山丘上的薄土,结果一只手从里面滚落,“这不是山丘!这是……‘京观’!”

    刘焉被突然出现的断手吓得后退三步,听到朱俊的话,问道:“京观是什么?我怎么没有听说过?”

    朱俊转过身,拉着刘焉回到军中,上马继续前进,面色铁青,给刘焉解释道:

    “京观说白了就是大的坟墓,通常都是把敌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用来炫耀武功功绩,让敌人望而却步。”

    “也就是说——”刘焉环顾四周,能看见的土丘大大小小数十个,面色惨白,“这些,都是京观?”

    “对,都是!没想到皇甫嵩居然能做出这种事!”

    朱俊没有称呼皇甫嵩的字,而是直接叫他的名字,说明他对皇甫嵩筑京观的做法极其不满。

    刘焉也是,杀敌就杀敌,干嘛死后还要折腾人家,鞭尸也好,筑京观也罢,在他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

    或许皇甫嵩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警告世人,造反没有好下场。但是客观来讲,这样做除了激励敌人士气之外,没有丝毫作用。

    刘焉和朱俊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只是一味的往前走。

    他们带来的军队,仿佛也被周围的环境给影响了,变得沉默寡言,一路行进没有人说话,就连吃饭都是静悄悄。

    听说朱俊刘焉二人要来,皇甫嵩喜不自胜,出城十里相迎,结果看到怒气冲冲的朱俊和面无表情的刘焉。

    “公伟这是怎么了,一过来就怒气不息的样子,是战事不顺?”

    “顺!怎么不顺?现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往后朝堂必然携手共进勠力同心,全靠你的京观啊!”

    皇甫嵩这下明白,朱俊是为着自己做了京观而发怒啊。

    眼下这个地方不适合谈论,皇甫嵩将大家引到城里,把所有部队都安置好,分配玩粮草住宿,把朱俊和刘焉单独拉到一个屋子。

    “你们很反对我筑京观?”

    “哼!”

    朱俊冷哼一声,不想搭理皇甫嵩。还是刘焉回答了皇甫嵩的问题。

    “是,我们反对筑京观,你这样做根本毫无用处。”

    “我筑京观、剖棺戮尸,都是为了让那些宵小之辈不敢再造反对抗朝廷,这难道有错吗?”

    皇甫嵩很是不解,他明明一心为了社稷,为什么朱俊刘焉不能理解他?

    “你这样就能保证没人造反了?”朱俊拍桌而起,眼睛瞪得通红,大声吼道。

    “公伟冷静!我来说,”刘焉安抚朱俊坐下,整理一下思绪,“你这样想是没错,但是你这么做却还是于事无补。”

    皇甫嵩惊讶于朱俊居然如此听刘焉的话,接着回答道:

    “让所有人知道造反的下场,他们都害怕,自然就不会造反了!”

    “屁!”刘焉难得地爆了一句粗口,他实在是气的够呛,“你看看洛阳城的流民百姓!你看看草地上那些横着的尸体!他们都是因为不害怕朝廷、不知道造反后果才起来作乱的吗?”

    “枉你活了这么大岁数,连这点都看不透吗?”

    “他们是因为什么造反?粮食!但凡他们有一口吃的,他们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吗?难道就是为了当皇帝?”

    “那些吃饱穿暖的世家大族,他们比黄巾更有可能当皇帝,你看他们有造反的吗?”

    连续几句发问,让皇甫嵩沉默下来,难道他真的做错了?

    “春秋时有人筑京观,那是因为他们击败的是敌国的军队!你再看看你筑的京观,都是大汉自己的百姓,你心里不怕吗?”

    刘焉说完最后一句,转身离开,朱俊在身后跟着,出门之前还“哼”了一声。

    刘焉原本是想试试能不能让皇甫嵩也跟自己去益州,现在看来不必了,两个人理念不同,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