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巨浪 > 帝国重巡——安海级重巡洋舰

帝国重巡——安海级重巡洋舰

    安海号,安洋号。

    ****

    如果说决心级是帝国海军花费十年心血打造出来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重巡洋舰,那么安海级就是帝国海军在重巡洋舰领域的巅峰之作,也可以算得上是关门之作。

    决心级的强大性能让日本海军震惊不已(这是日本海军建造利根级重巡洋舰的关键因素),可在帝国海军眼里,决心级却存在着极为严重的问题。

    说白了,关键仍然是其防护性能。

    按照帝国海军的观点,如果连自身主炮发射的穿甲弹都难以应付,重巡洋舰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当时,在条约的限制,以及技术的限制之下,很难在一万吨的战舰上同时安装200毫米重炮,又使其具备能够防御200毫米穿甲弹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办不到。

    至少,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争取在防护与火力上取得平衡,使重巡洋舰成为真正的“次级主力舰”。

    正好,当时帝国海军还有足以建造两艘重巡洋舰的吨位配额。

    在崇明造船厂出一半的设计经费的情况下,帝国海军采纳了崇明造船厂的“建议”,即放弃采购两艘决心级重巡洋舰,用这两艘的配额来建造一级新的重巡洋舰。另外,帝国海军还承诺,条约失效之后,如果有足够的经费,将向崇明造船厂单独订购两艘该级重巡洋舰,以弥补造船厂在设计方面的支出。

    当然,前提条件是,崇明造船厂设计的重巡洋舰能够成为真正的“次级主力舰”。

    可以说,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面临着战舰设计史上最大的挑战。

    要在一万吨的舰体内装上200毫米重炮,还得使其装甲能够抵御200毫米穿甲弹。恐怕除了崇明造船厂的工程师敢于尝试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船舶工程师认为能够设计出这样的战舰。

    说白了,主要问题就是火力、防护与速度三项性能之间的平衡。

    设计任何战舰都得首先从动力装置入手,只有确定了动力装置,才能确定战舰的排水量,火炮配制与装甲配制。

    崇明造船厂首先选择了当时还在研制的七十年型燃油锅炉与七十一年型蒸汽轮机。

    这套动力装置是为帝国海军的新式战列舰研制的,其性能比皇帝级战列舰采用的六十五年型锅炉,以及六十六年型蒸汽轮机还要先进!

    八台锅炉与四台蒸汽轮机就能输出161000马力的功率,而且体积比皇帝级的动力系统减少了三分之一,重量减轻了五分之一。

    确定了动力系统之后,工程师采用了原本计划用来改进决心级的双层舰体。

    这是提高水下防护能力的关键,前提是必须得采用体积更小的动力设备,不然很难在有限的舰体上采用这种结构!

    随后就是综合考虑火力与防护能力。

    如果继续采用三联装炮塔,将难以提高炮塔的装甲厚度,因此工程师选择了双联装炮塔。为了不大幅度降低火力,就至少得采用四座炮塔,也就是八门主炮。而通过实际测试,八门主炮的火力密度不比九门主炮差多少,也足以应付任何程度的海战需要。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防护,就必须缩小重点防护区间,因此工程师只能尽量压缩上层建筑,比如取消了双舰桥,采用单舰桥,另外将原本分散配制的两根烟囱集中到一起,并且采用向后弯曲的烟道以避免排烟对舰桥产生影响。

    没有多大意义的鱼雷发射管被取消,副炮也布置得相当紧凑。

    当然,这些设计最终仍然难以使战舰的速度超过33节(海军对巡洋舰的最低速度要求)。

    为了尽量提高速度,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采用双曲线球形鼻艏,更为光滑的舰体等等。恐怕,当时工程师就差没有考虑到还处于理论阶段的穿浪型舰体了吧。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六十九年(37年),崇明造船厂提交了详细的设计书。

    海军拿到的,几乎就是一级“缩小版”的主力舰!

    当然,按照承诺,海军下达了两艘安海级重巡洋舰的订单,分别由崇明造船厂与威海造船厂建造。

    其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10150吨,满载排水量:13890吨;总长:190.7米,型宽:18.4米,吃水:6.2米;定员:721人。

    锅炉:8台七十年型燃油锅炉,主机:4台七十一年型蒸汽轮机,功率:161000轴马力,推进:4轴4浆;航速:33节,续航力:14000海里/14节。

    主炮:8门六十一年型(后更换为七十二年型)200毫米/L55型舰炮(4×2),副炮:6门六十七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2×3),速射炮:8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4×2)。

    主装甲带:90-180+50毫米,装甲隔舱:80毫米,甲板:50-120+70毫米,炮塔:50-230毫米,炮座:180毫米,司令塔:110-230毫米。

    可以说,安海级的防护能力超越了二战期间的所有重巡洋舰。

    按照帝国海军的评估,其防护能力足以抵挡8000米之外射来的九一式穿甲弹(二战期间威力最大的八英寸穿甲弹之一)。相反,安海级发射的200毫米穿甲弹能够轻而易举的击穿15000米外的利根级重巡洋舰的装甲!

    当然,为了提高防护能力,安海级的牺牲并不小。

    比如,其八门主炮的配制在战争爆发时就显落后,当时日本重巡洋舰都有10门到12门主炮,其火力超过安海级25%到50%。

    另外,安海级完全放弃了鱼雷,即便实战证明鱼雷对重巡洋舰几乎没有价值,可是这也算是一点点遗憾吧。

    最关键的还是其紧凑的动力配制。

    为了尽量缩短舰体,并且减少动力舱占用的空间,安海级的八台锅炉全部配制在两座锅炉舱里面,而且中间只有一层20毫米的隔板!也就是说,如果一座锅炉舱进水,就将损失一半的动力。而20毫米的隔板只能防弹片,根本防不了穿甲弹。如此一来,很容易导致两座锅炉舱同时进水!

    后来,安洋号就是因为两座锅炉舱进水,彻底失去动力,被日本重巡洋舰击沉!

    如果放开这个严重的设计缺陷,安海级重巡洋舰绝对算得上是重巡洋舰的巅峰之作。即便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重巡洋舰的标准内造出比安海级更强大的重巡洋舰!

    当然,作为一种“条约战舰”,重巡洋舰本身的缺陷是很难克服的。

    不管是威慑级,还是决心级,乃至安海级,其防护仍然不足以使其成为主力舰,更不可能使其拥有与主力舰对决的能力。

    随着《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失效,在该条约框架范围内出现的重巡洋舰必然被淘汰。

    这也是帝国海军为什么只订购了两艘安海级重巡洋舰的关键原因。

    其实,就在安海级动工建造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放弃了发展重巡洋舰的想法。如果要使巡洋舰达到火力与防护均衡,一万吨的排水量就太小了!

    显然,这也是帝国海军力推大型巡洋舰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