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们!我们都是汉人,怎么能跟着鞑子杀害同胞!杀鞑子啊!”一个绿营将领振臂高呼道,这个人竟然是——姜瓖。
负责监督火铳手的佟图赖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一个年轻小将从背后兜头一刀,将他斩于马下。姜瓖的弟弟姜瑄、好友王进朝各自挥舞大刀,带着家丁砍杀清军。
那个年轻小将提着佟图赖的首级来到王进朝面前:“爹!斩了一个鞑子大将!”王进朝笑道:“脑袋留好了,这是我们给闯王的见面礼。”
火铳手中的许多新汉军旗人也倒戈了,清军队列中顿时乱作一团。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闯军也蒙圈了。李双喜咬着牙看了看大呼小叫的姜瓖,迅速判断出了局势,姜瓖不可能在皇太极眼皮底下组织起大规模的串联,能跟着他一起倒戈的必然只有少数亲信,姜瓖是陕西延川人,又在大同任职,他的亲信都是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李双喜吼道:“晋陕口音的是友军,其他的都砍了!”
陕北晋北口音相近,姜瓖的嫡系部下都是这两个地方出身,以此来分辨敌友确实是个好办法。其实还有大量来自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新汉军和绿营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以辽人为主的陈汉军哪里分得清,慌乱之中只能以口音分辨敌友,只要不是老乡就攻击。
在这样的混战中,口音的差别其实也不好分辨,闯军有统一的军服,不会误击自己人,而很多清军开始看见不认识的人就砍。在如此惨烈的战场上,本来所有人的精神就都高度紧张,现在奇变陡生,主将又被杀,无人指挥,谁还能保持冷静。
“为什么不开炮?”李本深大声质问道。焦赞说:“都搅在一起了,打谁啊?”李本深说:“这叫什么话!当然是哪人多往哪打!留辫子的都是敌人!”
李本深和焦赞平级,本来是没资格这样指挥他的,不过他是李自成的义子,自然不同。焦赞也不是心肠多软的人,这会儿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他是明军出身,对姜瓖这样的人再了解不过,他能反正,肯定是因为他认为反正有利,别说误击他几个士兵,就算杀了他爹娘,他的态度也不会变。
二十多发炮弹飞入正挤在一起混战的清军之中,造成了惊人的杀伤,也给闯军骑兵的进攻打开了道路。李双喜、李世威、武平孝各带三百骑驰突冲杀,失去队形的清军再也挡不住他们了。
闯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李双喜、谷元胤、马重僖、贺兰相继因为负伤难支撤出了战斗;后营后协的三个威武将军两死一伤,后营左协也死了一个威武将军;工标的副威武将军战死,掷弹兵队的都尉战死,炮兵也死了一个都尉,一门十二磅炮和三门六磅炮被清军破坏。
即便如此,中路清军的崩溃还是让闯军吊着这口气继续猛攻,而清军的气却已经泄了。
“刚刚得到消息,贺兰部攻陷了大同,贝子满达海被俘。”范文程的声音有些颤抖。皇太极点了点头:“既是这样,姜瓖背反也就说得通了。不过,他总不能是临时起意,至少几天前就应该知道大同的事,这才能做好准备,把自己的亲信调在一处。”
姜瓖这样的人,做事的逻辑是很清楚的。他先把自己的亲信聚集起来,然后观察战局,假如真的像皇太极战前设计的那样,清军在火力上压倒了闯军,马队雷霆一击,冲开闯军阵势,他自然还是大清忠臣。可现在清军的三板斧抡完了,闯军非但不崩溃,还敢还击。目前看来,清军在军队实力上,和闯军也就是半斤八两,就算短时间内不会被闯军击败,却也没有迅速打垮闯军的能力。
作为已经被吸纳进汉军旗的绿营高层,姜瓖能掌握更多的情报,他比那些一直坚持反清的人更清楚清朝的内部矛盾和目前华北经济的脆弱。东荒西旱,瘟病蔓延,旗人要吃饭,大批的降清明军要吃饭,老百姓也要吃饭,如果不能快速夺下几块地盘,这个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
既然如此,姜瓖又怎么可能在大同老巢失守,家眷、田产都被纳敏夫控制的情况下接着为大清卖命。
而且自南征以来,皇太极不适应淮河流域的炎热气候,身体情况一直不太好,这些天思虑过度,休息很少,鼻衄、风眩的老毛病又加剧了,最近一直在延医服药,可是不见好转,还有了咳痰的症状。
刘备说过,人五十不称夭,皇太极的五十大寿也快到了。看他这副样子,可不像能活到六十的模样,等他死了,他的政策会不会有变化?
皇太极虽然不太喜欢豪格,但是他的儿子里面就这一个拿得出手的,从他这些年的部署来看,还是要让豪格接班。豪格肯定不是什么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但至少他不敌视汉官汉将,还是第一个提出要联合流寇的人。流寇都能联合,明军降将当然更可以了。
豪格的弟弟硕塞,因为母亲出身寒微,几乎不可能继承皇位,故而被作为豪格的辅佐者来培养,他如今已经十三岁,在皇太极的着意引导下汉学学得不错,与汉军旗的高层关系也处得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早就和参领纳拉·费扬武的女儿定了亲,皇太极还打算让他娶一个汉军旗人的女儿。
皇太极的兄弟中,阿巴泰的出身与硕塞类似,承担的也是相同的角色,因为是李永芳的岳父,所以阿巴泰和汉军旗人的关系也比较亲近,阿巴泰的四子岳乐、五子和度都和硕塞一起学习汉学。
自从投降之后,这些新汉军旗人都在琢磨爱新觉罗宗室中有谁可以作为靠山,满洲贵胄他们巴结不上,便和陈汉军结亲,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豪格、硕塞、阿巴泰三王就算不会进一步优待汉人,至少能沿袭皇太极的政策,不会瞎改,但除了豪格,硕塞和阿巴泰在清朝内部的发言权都有限。至于其他诸王,那可就不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