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铳炮声越来越密集,勒克德浑又起来换好了衣服。本来对付梁山义军,他觉得没必要这样高度戒备,但是几天打下来,他越来越摸不透对手的路数,还是谨慎些好。
可是直到天亮,梁山义军也没打出别的花样。太阳一出来,双方各自收兵,清军派人到四周一看,果然河堤和道路又被破坏了,营地周围又是一片泥沼。
昨晚的防御战,重点在对补给船的保护。今天的营地离河边有点远,需要单独分出一部分兵力保护补给船,那里也是遭到义军攻击最多的地方,清军防范虽然严密,还是有两条船被烧毁。清军的补给船都是临时征用的民船,防御力并不高。
吴守进提议,下一个可以扎营的地方在前面十八里处,现在军队十分疲劳,恐怕不适合再急行军,是否再休息一天?
反正已经耽搁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一天,勒克德浑同意了吴守进的建议,决定明天一早出发。
另一时空的勒克德浑,七月出北京,九月到杭州,十二月撤回南京,赶往荆州,次年二月初抵达,而且还十分隐蔽,让明军、闯军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行踪。大半年的时间中,勒克德浑的部队跑了将近五千里,正是由于这惊人的速度,连李过都栽在他手里。清军强大的机动能力,是顺军主力在初期抗清时屡屡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可现在,勒克德浑困于泥泞之中,实在是快不起来。
如果面对的是李过这样的对手,勒克德浑绝不敢一头扎到这样的地形中来,可现在对手是他眼中的乌合之众,即便目前的状态很危险,勒克德浑也并不担心。只要自己别犯傻追到泥沼里面去,就不会出大问题。
勒克德浑对沼泽的了解并不比李青山少,将辽东、辽西分隔开的辽泽,每年春暖化冻之后,如同大酱缸一般,勒克德浑对这种地形的危险性十分清楚。正因为清楚其危险性,勒克德浑也明白,沼泽是无法提供支持大量军队的粮食的。只要这样稳扎稳扎,步步为营,推进到安山镇,把能种粮食的旱地控制在手里,敌人必然粮尽自散,即便有少量的队伍能存在于沼泽之中,也必然是散兵游勇,无力威胁安山镇的驻军,只要安山镇不丢,运河在这一段就是通畅的。
下一个宿营地是抵达安山镇前最后一个营地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不能冒进。
如果是一九四一年的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直接放弃安山镇,再在运动中找机会打击敌人,以破袭战削弱敌人。可是梁山义军不会这样做,现在是一六四一年,梁山义军看起来似乎也广泛发动了群众,可以其实作为梁山义军骨干的李青山的老兄弟及闯军老兵骨子里还是封建军队那一套,他们发动群众不是因为他们成功建立了基层组织,而是因为群众吃不上饭、群众恨大清,是在同行的衬托下实现的。他们要是放弃了安山镇,就彻底失去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权,就会从驱逐鞑虏的义军变成占山为王的寨主。
所以,梁山义军必然会保卫安山镇。勒克德浑当然不能从理论上解释这个问题,但是自幼耳濡目染得来的军事经验让他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这种义军,占据城市死拼硬打,最后结果就是必定被正规军灭亡;放弃城市流动作战,结果就是自己垮掉。至于像大明这样能让流寇越流越成事,那是因为大明已经烂透了,处处有人造反,清朝还真不至于混到这种程度。
历尽千难万险,清军总算抵达了最后的宿营地。这一路上梁山义军的袭扰已经变得很微弱,义军毕竟不是沼泽里的青蛙,他们携带武器走小路来袭扰清军,体力消耗也是极大的。既然清军累得不行了,那么义军同样也快到极限了。可是到了之后,清军就傻眼了,这地方怎么跟被狗啃过一样?
以梁山义军的人数,是绝对挖不成这么大的工程的,虽然毫无技巧,就是把地面挖得凹凸不平,同时让水灌进来,可是必须要极多的人力才能做到。梁山义军这些日子一直在袭击清军,哪来这么多人。
这应该是附近老百姓的手笔,而且应该有上万人,趁着梁山义军袭扰清军耽搁的这些时间连夜赶工。勒克德浑颇为惊奇,如果干活的老百姓是抓壮丁抓来的,那么肯定会干活惜力,再怎么催促,也不会挖得这样快;如果是雇来的,梁山义军哪里有雇一万民夫的钱;难不成这些人是自己愿意来的?现在可是春耕时节啊,勒克德浑再不懂军事以外的事,也知道春耕时各家贝子贝勒派人出劳役的时候也推三阻四的,尤其是他爷爷代善,打仗的时候不惜命,让他出几个包衣、几头牲口时却抠门得要死。居然还干过因为岳讬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叫上阿敏和莽古尔泰一起找岳讬,要和岳讬换房的事。代善没当上努尔哈赤的接班人,真是后金的大幸。
就连爱新觉罗自己家的人,都不会这么为大清无私奉献,山东老百姓有这么高的觉悟?
其实也不是山东老百姓觉悟高,而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又闹天灾,又闹清兵,勒克德浑一路上修路、运输物资,也得征调民夫,征调不来就直接抓壮丁。勒克德浑修路,义军就拆,拆了之后勒克德浑就再抓壮丁再修……这么来回折腾谁受得了。
但老百姓还真是有些觉悟。清军一直在刻意彰显他们与汉人百姓不同的特殊性。老百姓就算没接受过教育,也看过戏,听过书,梁山好汉和番邦胡虏他们还是分得清的。勒克德浑说大清能赢,李青山说闯王能赢,老百姓信谁的话?大清赢了,一切照旧,闯王赢了,三年免征。在大清的衬托之下,艾双双带人去周边乡村发动,每人给几个馍,就把老百姓叫来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