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河南的冬天,就是比南方冷啊。七年前我们过黄河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天气。”刘芳亮搓着手说道。营帐中除了他,还有王瑾、谷可成、李过三人,这是他们在决战前最后一次见面了。
王瑾的布阵同样很简单,他和谷可成居中,刘芳亮在左,李过在右,六万人对十二万人,战场面积极大,分开之后,王瑾是没法有效指挥左右两军的,到时候要看刘芳亮和李过随机应变。
“这一仗打完,我就回广州结婚了。”王瑾的口气就像唠家常一样,但说出来的话让其他三个人一下子都僵住了。
“你瞅啥……不是,你说啥?”平时不太说话的李过有点语无伦次,“你娶谁老婆?不是,娶谁家姑娘?”
王瑾说:“安南阮主阮福澜的三妹。去年就在谈这事,今年才定下。”
就算刘芳亮、谷可成、李过这哥仨再没政治头脑,也知道这是要出大事了。就算你王瑾功比姜尚,你也不能真拿自己当成齐侯那样的一国之君吧。阮主那可是敢自称安南国王的强势诸侯,刘芳亮他们也看过兵部呈交的周边国家的情报,阮福澜一共三个妹妹,老大嫁给了高棉国王,老二嫁给了占城国王,还有个义妹,是他父亲的养女,嫁给了一个长崎的日本豪商。娶这样一个女人,就是一下子和三个郡王级的诸侯联姻,这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更何况,这个人还是王瑾,那就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开天辟地了。
李自成和王瑾的关系,在任何王朝的开国君臣中都找不到先例。如果说要找一组最像的,可能就是陈胜和吴广了。
当然,闯军内部从来没人敢这么提,大元帅是陈胜,王总制是吴广,那你们谁想当田臧?
吴广是什么下场,大家都知道。如历史上的吴广尚且死了,果说当年吴广带兵南下,占领鄱阳、长沙,顶替了吴芮的位置,和英布联姻,结好闽越、南越,然后再顶替周文,带着主力大军西入关中,那陈胜是杀他呢?杀他呢?还是杀他呢?
虽说王瑾平时玩得就很刺激,但刺激到这个份上,还是让大家都有点懵,这个星球上没有你留恋的事物了吗?
刘芳亮和谷可成都看了看李过,这时候他来说比较好。李过想了想,决定哪壶不开提哪壶:“子瑜,最近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诸般大政皆出王瑾之口,大元帅但拱手唯唯尔。’”
王瑾笑道:“当然听过,这不是很好吗。”刘芳亮说:“可问题是……好在哪啊?”
王瑾说:“好就好在他不挨着。你们三个,如今也都封侯了,将来混个邓愈、汤和的地位不是问题吧。”明朝的开国功臣里,这两位的结局是比较好的。刘芳亮他们也不谦虚,都点了点头。王瑾说:“那依你们看,我能混到谁的地位?”
被满门抄斩的李善长?传说中吃蒸鹅的徐达或者被毒死的刘基?拿汉初的情况来对比,王瑾的身份相当于卢绾一个人把萧何、张良、韩信的事都干了。既然韩信都死了,他王瑾多什么?
在对待开国功臣上,刘邦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彭越、英布和刘邦的关系,放在明末相当于贺一龙、白广恩和李自成的关系,杀了也就杀了,但就算是刘邦,也会杀韩信。王瑾当然没有韩信的军事才能,没有萧何的内政长才,没有张良的足智多谋,但徐以显也当不了萧何,宋献策也当不了张良,刘宗敏也当不了韩信,王瑾没有萧何、张良、韩信的本事,可毕竟占了这三个人的位置,还有堪比樊哙、卢绾的老兄弟身份。
如此的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先例,一般来说,不等到这一步就该你死我活了。
王瑾说:“补之就不用说了,九条龙和大元帅也是老交情,明远来得最晚,也一起出生入死快十年了。你们说,大元帅是什么人?这儿就我们四个,没外人。”
当然没人搭茬,王瑾笑道:“看吧,我就知道你们不敢说。当年打米脂、打绥德的时候,你们会不敢说这话吗?”
谷可成说:“大元帅虽未称帝,但与我等已有君臣之实,议论君上之事,我们是不敢做的。”
王瑾说:“是啊,他是君了,你们是臣了,就不能再以朋友视之。就算补之是大元帅的亲侄子,从小光着屁股一起长大也不行。可我和你们不一样,我现在这个样子,还能做臣子吗?大元帅胸怀之宽广,古之帝王罕有其匹,但有些事不是靠胸怀能解决的。你们仨和大元帅这么多年的交情,也知道他怎么可能是‘但拱手唯唯尔’的人。无非是因为他也清楚,和我是做不成君臣的,要么当朋友,要么什么都别当。”
哪怕是一两年之前,如果李自成突然出意外死了,在场这三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按照绿林道的规矩拥戴王瑾做新的大元帅,哪怕是李过,也不会因为自己姓李就觉得能继承李自成的事业,更不会支持李迟这样一个小孩执掌闯军。不仅仅是他们,刘宗敏、田见秀等人也都是一样。要是再早一些,如果王瑾也死了,他们甚至可能会请张献忠或者罗汝才来当掌盘。可是现在,他们不会这么想了,李自成就是无冕的皇帝,他们对李自成的忠诚不再只是出于对一个讲义气、有本领的大哥的拥戴,而是对君主的忠诚。
仔细想想,这些年大部分政策都是王瑾提出,李自成盖个章,李自成也有自己的创见,但无论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其他人建议的,也都是先和王瑾商量,王瑾不反对才变成法令政策。尽管如此,可整体的气氛却是李自成的威权越来越重,王瑾的人缘越来越差。
对于一般的士兵和中下层军官来说,他们待遇的提高都是出自李自成发布的命令,这种基于闯军立场做出最基本的决策,也根本不需要由王瑾提出,在闯军决策层里是个人就懂,轮不到他收买人心。而王瑾提出的政策,翻来覆去都是折腾勋臣、文武官员、士绅商贾的,既然利人,必定也会损人。就算基本上都能让底层得了好处,一般老百姓又哪里知道闯营决策层的事呢。
就连闯军的老兄弟们,也不喜欢活阎王再像之前那样管束他们。以前大家是流寇,王瑾的身份如同一个宗族中的二哥,自然执掌教育弟弟的权力,而现在大家都是臣子,臣子之首席也一样是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