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柄好剑啊!”
此时,秦王荡的手中拿着一把犀利的青铜剑。
这是一把平脊剑,通长42.2厘米,剑身宽3.8厘米,剑格饰有香草虺纹,剑首满饰斜方格纹,茎上铸有两周凸箍,箍上铸有横竖相间的条纹,剑锋留有明显的淬火痕迹。
“这把平脊剑,不似秦剑,更似越剑吧?”
对于手中所握之剑,秦王荡是啧啧称奇的,但是以他的眼力来看,这着实不是一柄秦剑。
所谓“秦剑”,是锋利坚韧的青铜长剑,柳叶状剑身的秦剑,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至94.8厘米,远远超出这个时代其他诸侯国的宝剑。
所以,常年驰骋疆场的秦王荡,能一眼看出这不是一柄秦剑!
随行的大工令忙回禀道:“大王好眼力!这的确是一柄越剑!越剑之铸造工艺享誉天下多年,的确有其独到之处,故而在越国灭亡后,严君便让人大力搜罗越国之铸剑师入秦,为我秦人之铸剑工匠。”
“这些利剑,也多是越国铸剑师所打造的。”
闻言,秦王荡微微颔首道:“不错,不错。严君当真是有心了!”
身边的弥子夏亦是笑吟吟的道:“果真是犀利的战剑。吴戈越剑,名不虚传呀!”
秦王荡亦是深以为然。
春秋时代,诸侯纷争。剑,作为一种短兵器,在越国众多兵器群中数量最多,型制最工。
会稽城东南的铸铺、上灶、下灶等地,为越人铸剑的宝地。“吴戈越剑”名重一时,誉满海内外!
而且也反映了越国匠师们掌握这一工艺的娴熟程度。世人更有着“越民铸宝剑、出匣吐寒光”的赞叹。
春秋战国时期,剑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叉、耙头、锦绳套索等社会上也盛行佩剑的风气,不仅军士佩剑,而且贵族、官吏亦佩剑。
君王以佩剑为爱好,除护身外也常作为礼仪上的必佩之物。
秦王荡依稀记得,后世在绍兴市区已出土的数十柄越剑,柄柄造型美观、质地坚硬,它们虽在地下长埋二千余年,却仍寒光逼人。
可以说,越国青铜剑的制造,独具特色的越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成就!
故越国的铸剑工艺是当世一流的,如故吴国之铜戈,如秦国之弓弩,尽皆享誉天下。
樗里疾的确是有心了,居然能趁着楚国灭越之际,不远千里的派人去招揽越国的工匠。
不论是哪个时代,人才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
秦剑固然犀利,耐性也够强,但始终都有些缺陷的,若加入越国的铸剑工艺,想必一定能进一步提高秦国剑刃的锋芒!
“大王,你看,这是咱们秦人的制式长剑。”
大工令又将一柄寒光熠熠的青铜剑递给了秦王荡。
秦王荡攥着青铜剑,手指头在剑刃上轻轻的摩擦了一下,又弹了一弹剑身。
“嗡!”
青铜剑上顿时响起了比较清亮的声响。
“好一柄秦剑!”
秦王荡不由自主的称赞道。
这倒不是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秦国所出产的青铜剑,的确是能跟越人的青铜剑分庭抗礼的,绝世宝剑上不能比拟,但是在大量装备军队方面,秦国绝对称得上是首屈一指!
别的不说,秦王荡适才又以蛮力折了一下青铜剑,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又自然恢复了!
“这种青铜剑你们武器作坊能批量生产吗?”
“回禀大王,可以!”
大工令回答道:“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
“当其初起之时,剑长不过一二尺,至三家分晋之际,天下列国的青铜剑长度普遍达到了近三尺。”
“而今,一些剑已然是三尺有余,最长的已然达到了四尺!我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四尺!”
“大王,青铜剑在技击格斗中,首要功能是刺杀敌人、穿透对方的铠甲,劈砍、划拉只是辅助功能而居于其次。”
“比对手的剑长出近一尺多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咱们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经过多方钻研,咱们大秦的铸剑师已经总结出了一个经验。”
“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大工令滔滔不绝的说着秦国的铸剑工艺,秦王荡虽半懂不懂,但是也能略知一二。
秦国的铸剑工艺的确是十分了不得的!
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作为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秦剑的表面含锡量高达30%,内部却保持着20%左右的含锡量。
现代锡青铜含量为3%-14%,让秦剑的硬度领先世界,硬度相当于中碳钢,韧性相当于一块现代技术制造的玻璃!
要知道,秦剑的表面有一层密密的铬盐氧化屏,厚约十微米,相当於一张报纸厚度的十分之一,含铬量为百分之O点六至百分之二。
正是有了这层灰色的含铬保护层,起到了强有力的抗锈耐蚀的作用。
这比吴、越王剑表面采用硫化处理的防腐性能又提高了一步!
而秦式铜剑不仅长,而且很锋利。
后世一些秦剑出土时毫无锈蚀,光洁如新,锋刃锐利,经试验,一次尚能划透十八层纸!
这些剑表面都呈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故极为平整光亮。
更让秦王荡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秦剑的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