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秦有锐士 > 第0383章 兵工厂

第0383章 兵工厂

    郑国渠是以泾水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农田的水利工程。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一百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

    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这民谣称颂的就是引泾工程!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

    秦国的农业,迅速发达起来,让原本雨量稀少,土地还算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秦王荡是有着修建关中水渠,灌溉农田的想法的,只不过现实却不得不让他低头!

    以现有的生产力,秦国很难再继续发动徭役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了!

    ……

    “大王有诏!”

    在咸阳,以至于荥阳、泾阳、蓝田等秦国大大小小的县城门口,都张贴着显眼的告示。

    每当有告示张贴出来的时候,路过的百姓都会不由自主的观望过来。

    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富贾豪绅,或是游侠士子,形形色色的人都围在一起,人山人海的看着告示!

    为何?

    因为国家每出台一份告示,就是一道政令,不管是征兵的,征粮的,还是有什么别的政策,都与他们是息息相关的!

    “这上面写的什么?”

    “嘘,静听!”

    站在告示栏边上的小吏环视一周,只是看了一眼底下的人群,便朗声道:“列位,此乃大王之新政!”

    “从此往后,自大王而下,包括大王在内,秦国所有人不论高低贵贱,每个人十六岁以后,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块耕地,耕地所出之米粟,尽充公于义仓!”

    一听这话,人群当中又是一阵喧哗。

    人们都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所议论的,无不是这义仓意味着什么!

    “大人,不知道何为义仓?”

    “问得好!”

    小吏昂首道:“义仓,有别于官仓。此乃备灾荒之仓禀也!日后每至秋收,家家户户都将各出粟麦两石。”

    “若遇灾荒,则灾民当取食于义仓,而不必官府仓促赈灾,耽误救命之粮!”

    “嚯!”

    这番话在人群当中都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

    在场的,即便是目不识丁的平头百姓,都已经知道这义仓意味着什么。

    旋即,小吏又解释到,义仓归于各地官府管辖,若无秦王手令,若无紧急灾情,各地官府不得开仓放粮,更不可吞没,违者依法论处!

    “大王万年!大秦万年!”

    秦国设立义仓之事,无疑是让百姓们拍手称快的。

    义仓之粮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即便是少有灾荒出现的地方,也可能会碰上罕见的旱涝灾害,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

    春耕之后,秦王荡一直都没有闲着。

    除了处理日常的政务之外,秦王荡还会不时的外出巡视,体察民情。

    这不,此时的秦王荡正领着左丞相弥子夏一起巡视坐落于骊山北麓的武器作坊。

    所谓的武器作坊,其实就是军工厂!

    秦国大大小小的兵器,有不少都是出自于骊山武器作坊的!

    秦军的武器装备都是极为精良的。

    在武器方面,秦军装备比较丰富,包括青铜制造的剑、戈、戟等。

    其中主流的秦剑接近一米,而戈中长戈在三米左右,短戈则在一米四左右。

    铁器虽然已经作为农具大量使用,但用来制造兵器还不现实。

    这是因为铁的炼制需要比铜更高的炉温,在当下技术下制造出的铁制品含有大量杂质,并不能用来作战。

    质量较高的早期铁制武器是用流星铁等高纯度的稀有铁矿石制造而成,而非用普通铁矿石炼制锻造。

    而青铜器经过几千年发展,此事已经非常成熟,人们对于青铜武器中合金金属的加入量已经很有经验,制造出的兵器在强度和韧性方面已经非常出色!

    此外,秦军的武器不仅机械性能好,规格也相当一致。

    这得益于当时各国对武器生产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在秦王荡的要求之下,所有兵器上都是刻有工匠和负责人姓名的,哪件兵器出现问题都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而兵器制造的最高责任人正是大秦的相国。

    所以打造出的秦剑,在规格、强度、韧性方面都非常优秀!

    在弓弩方面,这时弩的射程和威力显然有了很大进步。

    至少与罗马的标枪、波斯的弓弩相比存在一定的领先!

    秦军的弩箭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被后世网友们吹捧为“子弹”的箭头有相当强的穿透能力。而军队普遍佩戴弓弩,也使军阵的“火力”相当强大。

    护甲方面,秦军依然装备扎甲。也就是把铜制或铁制甲片一片一片串联起来形成的盔甲。这种扎甲的甲片往往不会太厚,否则将使着甲的战士行动非常困难,但防护效果已经非常不错。

    此外皮甲依然非常流行,不过这时的皮甲已早已不是姒杼东征时用犀牛等动物皮革简单制作的护甲,而是经过一整套流程加工成的。

    这时的皮革甲光是甲外涂抹的漆油就已经非常讲究了。

    而此时的护甲主要集中的三属位置,即上身、大腿、小腿。

    当然,秦军中还有不少士兵是轻装上阵不穿护甲的!

    “嗯,不错,不错。”

    一番巡视下来,秦王荡感觉相当的满意。

    不论是剑、戟、矛、弩、戈之类的兵器,还是甲胄、战盔之类的护具,或者是冲车、云梯、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器械,秦国的武器作坊都打造得十分的精良,无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