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将猛 > 130

130

    正在这紧要关头,又传出皇帝要废除太子李启的消息。有传言说是李启乃是打死和尚正衍的幕后指使,原因便是因为正衍向文帝进了谗言,结果不知怎的被太子知晓。文帝在正衍被打死之后对太子十分的不满,决意要改八子翼王李德为太子,但此事被李德所拒,消息这才透露了出来。

    群臣为求自保,秘密联络时任殿前司都指挥使的曹宽。

    曹宽乃是济阳郡王后人,幼时又因与荣王府的关系,拜入武当习武六年,原本便亲近道门,对佛门多有抵制。文帝突然皈依了佛门,曹宽在私底下也多有怨言。双方一拍即合,在四月初八佛诞日,文帝为佛祖祈福的那一天,以清君侧的名义攻进了皇城,逼迫文帝禅位于太子李启,尊其为太上皇。

    李启登基后,立刻拨乱反正,下旨释放被捕官员,停止所有新建佛寺的建造,削减寺庙解散僧人,将寺庙改做学堂,佛像回炉融为铜钱。这些举动大大稳定了朝堂,得到所有人的称赞。

    李启又以自家李姓乃是老子后人为由,提升天下道人的待遇;御驾临洮拜竭老子飞升之地,重建武当真武观。这一系列行为更是让天下人称赞,都道胡法将灭,道门当兴,很快消弭了文帝后期乱政所带来的影响。

    最后,李启更称八弟李德为贤王,许他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以酬其拒辞太子之位的功劳,这便是景帝朝大名鼎鼎的“八贤王”。

    经此重大变故,大汉朝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乃至是民间百姓,都对佛门中人心存警惕,便连是丧葬之事也都不再请和尚去作法师,佛门由此开始衰退,这一下便是百余年过去。

    事情虽然过去了许久,但此事的影响却一直都还在大汉朝廷和民间延续,虽然不至于如同一开始般不与和尚们打交道,但实际上在朝堂中与佛门有联系仍然是一件非常令人忌讳的事情。

    这些事情,周同以前不知,后来从北国返回京城之后,有了一些空余时间,莫奇燮便逼着成风让他去西院翻阅那堆积如山一般的卷宗,这才了解到了许多隐秘之事。

    周同后来以为,或许子定代表少林寺示好自己,难保没有想要以自己为突破口,代表佛门重新与朝廷开始接触?就好比是大军冲阵,若是队伍的前锋能突入敌军的防线,那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向两侧进攻,敌军防线便容易被撕开,这也是为何前锋中无论将士,一般而言都是由大军中最勇猛之人来担当是同样的道理。

    惠彦或许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自己的北国之行让他对自己产生了一丝幻想,这才出现了后来雄州的再次相遇,才有派遣子定到襄阳与现在的西北之行,少林这佛门执牛耳的武林大派,动作也越来越大。

    但这些都只是周同自己的猜测,现如今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是防范佛门的崛起,而是要平叛西北,将五州百姓从叛军手中早日解救出来,可是没有情报,这仗打得就会越发糊涂,哪怕周同不在其位,也能想象得出夏松每日里殚精竭虑,就是担心陷入叛军的包围。毕竟是拓跋昊父子经营了数十年的地方,汉军在这五州与叛军交战,优势便已被削弱到了极致,再失去了情报的支持,好比棋局开始便让了对手数子一般,实实在在是处于了劣势。

    鉴于这样的想法,周同最后还是决定将子定带到大营,想劝说夏松以大局为重。现在夏松的态度看起来十分明显,不愿意佛门之人掺和到行伍之事里面,宁愿冒险一些,也要杜绝日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想到这里,周同正色道:“大帅,末将此前确实曾经看到过一些记录,可是时移世易,如今的佛门与往日的佛门相比,当是多了一份踏实,少了许多虚浮的幻想。”

    “你看那惠彦大师,数十年如一日行走帝国各地,救人无数造下无边功德,被人冠以‘圣僧’之称,就连我在东卫的一位生死兄弟,他的全家老少也承得惠彦大师的救助才能活到如今。”

    “末将也算道门弟子,以前也曾遇到过佛门里的败类,可以说在遇到惠彦大师之前,对佛门的印象全是一帮只会欺骗百姓的和尚。但是惠彦大师改变了我的一些错误看法,和尚也是人,只要是人便会有好有坏,这也是阴阳循环的道理。”

    “末将以为,在沉沦了百余年之后,如今的佛门或许想重新振作起来,那么对朝廷示好,支持朝廷的各项举措也当是他们的必经之路。子定此人末将曾在襄阳与之接触过,是很有能力的一名僧人,少林既然将他推了出来,让他代表少林来与我等接触,末将想来,其必定会全力以赴完成大帅所下达的任务。否则,以少林为龙头的佛门想要重新崛起,岂不是一句空谈?”

    “至于战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便是台上演戏与台下看戏的差别,只有身在局中才会有局中人的紧迫感。大帅,若是因情报不畅导致战事拖延甚至……可有人会体谅大帅?”

    “还请大帅三思!”

    夏松一直凝神细听周同的分析。在他看来,什么少林也好佛门也罢,能不招惹最好便是不要去招惹,那惠彦老和尚再如何行善,关他夏松何事?他虽对哪些和尚没有什么恶感,但也绝谈不上好感。在朝廷上下几乎所有人都不待见佛门的情况下,他如何肯甘冒风险去接受佛门的示好?

    可是周同最后一句话说中了他的担忧。若是真个因为情报的缺失,导致战事延长,甚至出现了周同没能说出来的更严重后果,比如战败,比如全军覆没,那他的竞争对手们会放过这样打击他的机会吗?这完全可以给出肯定的答案。

    这样的担忧让夏松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诚然,接受少林的示好,未必便能真的获取到什么有用的情报,但在夏松此刻陷入对敌情的不了解,越发焦虑的心中,无疑是可以起到安神定气的作用。夏松知道,在某些时候,统帅的镇定不光可以影响到下面将士的士气,还能让统帅在关键的时候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同意让少林和尚协助大军获取情报,可能在战后面临朝中指责;不同意佛门示好,那么或许在下一刻,便会有斥候来报告叛军已经合围,或是其他不好的消息……夏松的眉毛绞在一起,显示出他心中极度的矛盾。

    时间便在这样凝固的气氛中迅速流失,帐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启禀大帅,延州传来紧急军情!”

    夏松陡然挺身而起。

    拓跋昊此刻有些志满意得,与此前大半月以来时常暴跳如雷的表现截然相反,现在的他宛如一位温和的帝王,对待自己的臣子,甚至是“皇宫”中的下人,都是和蔼有加。

    前些日子的拓跋昊,让每一位在他视线中的大臣,或者下人都心惊胆颤,不时便有人因为小错而被侍卫拖出去砍下了脑袋。大臣们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一旦让他们的君王感到了不满意,那么一顿鞭刑的惩罚也逃脱不掉。

    所有人都知道,汉庭派出了二十余万精锐禁军两路出击,要将新生的大秦扑灭。面对如此险恶的态势,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工作,想要为君王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开始传来的消息让人振奋,南路汉军被定边侯、镇军将军嵬名浪牢牢堵在了山脉以南,损兵折将也无法前进一步。

    那些日子,拓跋昊便如同如今一般,如温暖的春风一般让人无比舒适。

    这样的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战事的继续,前线的传令兵传来了一个又一个不好的消息。

    汉军又一路大军从延州进攻,祥佑伯正率大军与之对峙;汉军夺取祥佑伯大营;汉军全歼巍名护部;汉军又夺下了某军寨……一连串的失败让所有人心中都蒙上了厚厚的阴霾。

    几乎每次信使入城,随后都有宫人被杀的消息传出,这让每个人都胆颤心惊,生怕自己不小心惹恼了自家上司,被同样朝不保夕的上司一顿狠罚。

    这样难熬的日子在半月前的某一日达到了顶峰,据说收到军情的那一刻,伺候拓跋昊的宫人们亲眼所见,自家陛下的脸色由红变青,又由青变白,在短短数个呼吸间扭曲得狰狞可怕。

    暴怒的拓跋昊当即拔出剑来欲要杀人泄愤,好在太师袁怀正在他的身边。太师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一把将他拦腰抱住,传递军情的侍卫才得以幸免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