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瑾与世隔绝地守了三年孝,不知这几年间外界风起云涌,回到谢府后,消息不再隔绝闭塞,才知道就在这短短三年间,外面的天地已是变了颜色。
皇太极竟然死了。
三年前女真攻打锦州无功而返,又被内喀尔喀五部和察哈尔的联军抄了老巢,初登汗位的皇太极威信大跌,他本来就没有父亲的威望,经此一役,汗位更加摇摇欲坠。女真内部矛盾重重,上有以代善为首的三大贝勒事事掣肘,下有多尔衮三兄弟虎视眈眈,为了转移矛盾,两年前,皇太极亲率大军,讨伐趁着他们攻打锦州时在背后捅刀子的内喀尔喀五部。
内喀尔喀五部自知不敌,派人向察哈尔王庭求援。额哲亲率察哈尔铁骑救援,同时传令漠东漠南蒙古诸部共伐后金。
双方数十万大军在托拉托草原大战,蒙古诸部联军兵力占优,是后金大军的两倍,然而女真八旗更加精锐,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皇太极知道蒙古各部联军虽然看起来人多势众,但不过是额哲凭着蒙古大汗的声望强行聚集起来的,只要打垮了察哈尔本部,群龙无首之下,蒙古各部联军自然溃散,因此重点布置兵力,主攻最精锐的察哈尔骑军。
但不知中间出了什么岔子,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陷入了重围,本该在旁策应的多尔衮三兄弟率领的两白旗接应不及时,直接导致了皇太极的身亡。经此一役,女真最精锐的两黄旗丧失殆尽,后金败退,额哲趁胜追击,大获全胜。
而狼狈逃回盛京的多尔衮代善诸位贝勒,却又因为继承汗位的问题发生了争端。本来汗位第一继承人应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然而现在两黄旗精锐尽丧,豪格可以说是个光头贝勒,根本没有实力争夺汗位。而三大贝勒与多尔衮几兄弟矛盾重重,中间还隔着弑母之仇,多尔衮还有害死皇太极的嫌疑,自然不肯同意立多尔衮为大汗。
后金各自为政,就此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去年年初,经由袁崇焕在中间穿针引线,蒙古再次和明廷结盟。额哲率大军从女真侧后方发起攻击,而以关宁军为首的明军从大凌河方向进攻。后金本就元气大伤,一盘散沙,怎么敌得过蒙古和明朝的联军,节节败退。最后,盛京被一举攻下,多尔衮带着残军逃往了漠西深处。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曾经强大的后金就此覆灭,比前世不可一世的林丹汗还要败亡得迅速。虽然多尔衮带着一部分残兵逃向了漠西深处,但漠西苦寒,资源贫瘠,想要在那里重振旗鼓,重新恢复女真往昔强盛,几乎是不可能的。
经此一役,明廷顺利收复了义州、抚顺等失地,而蒙古得到了不计其数的金银粮草,牛羊马匹,以及大片丰饶的草场和田地,可谓皆大欢喜。
现在的蒙古正与明廷处于蜜月期,崇祯亲自下令,重新恢复与蒙古的互市,双方互通有无,永为兄弟之邦。
自重生以来,谢瑾便一直视皇太极为心腹大敌,为此不断筹谋,拉拢各方,积蓄粮草,就是为了等待合适的时机给其致命一击。这一回,额哲和他倒是心有灵犀,趁着皇太极立足未稳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倾国之兵正面决战,皇太极出兵攻伐内喀尔喀五部的时候,恐怕也没想到额哲会有这样破釜沉舟的决心吧。
想到额哲,谢瑾心下微微一痛,即便过了这么长时间,他还是无法完全忘怀,始终做不到心如止水。但是额哲那边,恐怕已经有了新欢,早已将他抛诸脑后了吧……
不过,这一切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伤痛都会淡化,再刻骨铭心的感情,也经不住时光的消磨。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放下。
谢府的生活十分宽裕,当年谢瑾命人送来的十万两白银,大部分被谢父购置了田产店铺,每年赚到的银钱用于日常开销,剩下的一部分则作为压箱底,轻易不可动用。谢瑾与谢瑜两兄弟尚未娶妻,府里是由王氏管家。谢瑾回来后,王氏曾经试探着问过谢瑾的意思,谢瑾混不在意,只道父母在无私财,他们两兄弟又尚未分家,母亲继续管着便是。
谢瑾这般懂事,自然让王氏大为满意,待谢瑾越发尽心周到。谢瑾是嫡长子,院中的份例比起谢瑜谢珠两兄妹要超过一筹,一应物事都是最好的,平时要用到银钱,也是不限数目,直接去账房支取就行了。
回到谢府后,谢瑾很快适应了这种平静安逸的生活,他本身有举人的功名,慢慢也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士子,经常出门访友,如同那些最普通的江南士子一般,泛舟湖畔,诗歌唱和,青楼买醉。他为人大方,言语风趣,又一向出手阔绰,很快便与众人打成一片,没有任何人能看出来,眼前这位风流倜傥气度不凡的谢公子竟曾是一名男宠,做过以色侍人的勾当。
江南的暖风熏人欲醉,宛如世外桃源,谢瑾沉浸其中,乐此不疲。这才是他应该过的生活,而不是在后宫中事事算计,整日勾心斗角。
王氏也不管谢瑾平日里在做些什么,她现在记挂在心头的头等大事,便是女儿谢珠的终身大事。
因着守孝期间不好议亲,谢珠的婚事到现在也没个着落。谢瑾和谢瑜虽然也已经到了适婚的年纪,但毕竟是男子,年纪大些也无妨,可以慢慢相看。而谢珠却是不同,女儿家的花期就这么几年,要是拖大了,可就不好寻婆家了。
王家在当地是首屈一指的士绅大族,人脉宽广,事关女儿的终身幸福,王氏特意回了一趟娘家,请自己的几位嫂嫂帮忙打听,哪家里有合适的儿郎,刚好与谢珠匹配的。
她自己也相看过几家,但挑挑拣拣,总没寻着满意的。女儿是母亲的心头肉,王氏恨不得事事替谢珠打算了周全,找一个万事妥帖的如意郎君才好。
这一日,王氏被急急叫回了娘家,说是给谢珠找到了一门极好的亲事。
王氏匆匆而去,晕晕乎乎地回来,简直不敢相信,这般天大的好事,竟会落到自家头上!
有意上门求亲的,竟是在去年立下大功,新近升任参将的吴三桂吴公子!吴三桂出身将门世家,少年成名,风姿俊逸,在京中享有盛名,即便王氏身在后宅,也曾听过这位吴公子的大名,被人称作“白皙通候最少年”。
即便不看吴三桂的家世,单凭他个人的本事,也是极好的女婿人选。不过,王氏也有自知之明,即便谢父没有丢官,谢珠想要嫁入吴家这样的门第,也基本是不可能的。若不是前些日子,途经苏州的吴三桂无意中见到出外踏青的谢珠,一见钟情,托了人上门说合求娶,这样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亲事,万万落不到珠儿头上!没看今天几位嫂嫂,嫉妒得眼睛都红了么。
这门亲事甚至惊动了王氏族长,王氏一门虽然有不少子弟入仕,但势力从未涉足过军中。现在早已不是以前文贵武贱的时候了,随着流寇日益猖獗,中原烽火处处,各地农民军层出不穷,剿之不尽,眼看便是乱世的气象。这年头,什么也没有手里握有一支武力重要,没看崇祯皇帝上任以来,动辄发怒,杀文官如杀鸡,但从来不敢动那些手握军权的武将么。
借着与吴家结亲,便等于与现今最强大的辽镇一系军阀拉上了关系,王氏族长高兴的同时,也不免遗憾,要是那吴公子看中的,是王家的闺女就好了,谢家和王家虽是姻亲,但始终隔了一层。说起来,自家的几位孙女,论起相貌也不输那谢珠,怎么就没有这份福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