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音抱着自己最小的女儿江蓉静,给她一遍遍哼着歌哄着她睡过去,然后转眼看向两个携手走进来的儿子们,疑惑的问道:“你们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问完这一个问题,沈诗音就瞪向江荣辰,“你是不是又和祖父闹了?”
江荣辰因为是沈诗音和江子钰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他们都是初为父母,对于怎么带孩子还不是很清楚,对着江荣辰多多少少都有点宠溺过度,以至于娇气的很,基本上觉得有点难过的事情,都想着法子溜掉。老爷子拿江荣辰那是当作江子钰下一任家主来培养的,要求自然不高。
开始的时候江荣辰还会找沈诗音哭诉,可是沈诗音倒是觉得多学一点总是好的,而且沈诗音的想法也是和老爷子差不多,琢磨着未来江家也是江荣辰的,对着事情报以鼓励的态度。于是孤立无援的江荣辰开始奋发图强的……去溜空子了,尤其是在江荣辰把老爷子的脾气都给摸透之后,老爷子能抓住他的机会那就不多了,而且几乎都会被江荣辰气的吹胡子瞪眼的。
听沈诗音这一句话,江荣辰也很无辜的看着沈诗音:“没啊,是祖父说他头疼,就让我们先回来自己看书了。”
沈诗音听到江荣辰这话就信了,过去江荣辰溜空回来都不会把江荣然带回来的。自从老爷子发现江荣辰虽然是够聪明,可是总是聪明不在点子上,心思完全没有想过家业什么的,就想着怎么玩。要说起来,志向更多的是在怎么做最成功的二世祖更多一些。
这之后江荣然又出生了,等着江荣然大了一些,老爷子揪着他观察了一阵子,发现江荣辰的性子比江荣辰那是稳重很多,虽说灵慧有些比不上江荣辰,可是……有总比没有好。老爷子被江荣辰折腾了快四年,终于是自暴自弃了。
沈诗音点头:“既然这样的话,看书也不急,过来和妹妹玩一会儿。”说着沈诗音就放下了江蓉静,招呼着江荣辰和江荣然过去。
古时候女孩是不参与排辈的,大多是随意的取一个名字,而且这个名字大多也都不会被用到。家里的人和外面的大多喊得是排行,嫁过去直接就是说某某氏,唯一被用的只有自己父母兄弟才会叫上两声。可是沈诗音给江蓉静取名却是好好的想了很久。
不参与排辈是这一个时代的规矩,便是沈诗音也不敢乱来,但是给自己女儿取一个同音不同字的也是可以的,至于那个静字却是老爷子取的,表示对这一个孙女的喜爱。沈诗音虽然不太喜欢这一个字,自己女儿自然是活泼可爱的模样才好不是?
只是沈诗音却也不能在这事上驳了老爷子的面子,尊长什么的,总是很重要的。
这样增长兄妹之间感情的事情沈诗音也不是第一次做了,江荣辰和江荣然都非常轻车熟路的爬上了榻子,一个拿着手鼓一个摇着铃铛逗着江蓉静。
江蓉静这一个时候也快要满一岁了,虽说因为难产的关系发育的并不是很好,可是爬那是已经没有问题的,被两个哥哥逗着却一直抓不到手鼓和铃铛,最后被气到了,鼓着脸直接操着两个人扑过去。
江荣辰这个时候已经八岁了,哪里是江蓉静这一个奶娃娃可以扑倒的,那是稳稳的坐在榻上,可是才刚三岁的江荣然就遭殃了,整个人就被江蓉静扑在榻上,然后被江蓉静恶狠狠的咬在那白嫩的脸蛋上。江荣然性格再偏稳重,那也是个三岁孩子,而江蓉静这个时候也开始长牙齿了,被这么一咬直接嗷嗷大哭起来了。
虽然不厚道,可是沈诗音看到这一场兄妹大战,还是乐得和江荣辰一样笑的直抽,半响才上去要把江蓉静抱了起来。
结果沈诗音这一抱竟然没有把江蓉静抱起来,愕然的看着江蓉静紧紧的抓住江荣然的衣领不放手,无奈,沈诗音低声哄着江蓉静放手。江蓉静却是嘟着嘴,一副也要哭出来的样子,抽抽泣泣了两声然后就搂着江荣然的脖子:“各、个……”
“各、个……”
听着江蓉静抽抽泣泣的抱着江荣然不清不楚的喊着哥哥,沈诗音和江荣辰脸都绿掉了。
这是为什么啊!明明她一直教着她家的蓉静喊娘亲的,怎么第一个出口的却是哥哥这两个字啊!沈诗音直接就在内心里咆哮了。
而江荣辰却是直接喊出来了:“这不对啊!是我教蓉静喊哥哥的,为什么蓉静第一个喊的却是荣然!这不公平!”
“江荣辰!”听到江荣辰的话,沈诗音直接就磨牙了,“你竟敢带坏妹妹!这一个月的点心你别要了!”江荣辰委委屈屈的看着沈诗音,再看着已经破涕为笑亲着江蓉静的脸颊,欢欢喜喜的喊妹妹的江荣然,直接就飙泪狂奔了。
这不公平!这不公平!!明明妹妹喊的是荣然,为什么最后惩罚的会是他啊!他也是受害者好不好啊!
看着江荣辰飙泪了,沈诗音的心里才平衡了一点,扭过脸看见江蓉静和江荣然两个小鬼抱做一团,相互咧着笑脸喊着哥哥妹妹的样子,她又想飚了。
除了江荣辰之外,江荣然第一个喊的是爹已经让沈诗音很不平衡了,结果江蓉静她是千防万防的防着江子钰,结果防了大的防不了小的,这一回更夸张,直接就喊哥了!
家里沈诗音的纠结江子钰那是一点都不清楚,跟着自己的同行们出去吃饭,开开心心的说着一些朝事里的八卦事情,一群人正说到高兴呢,忽然听到大街上嘈嘈杂杂的声音骤然激烈起来,并且伴随着飞快的马蹄声。
江子钰侧过头向着下头看过去,就看到一个穿着兵服的人一脸土色的驾着马飞速奔来。
看见那人的着装,众人的脸色都不由变了变。许久才有一人囔囔出声。
“八百里加急……”
这一份八百里加急的文书是从哪里来的已经是不用问的事情了,大平朝四处都是平平稳稳的,甚至于天灾也都没有几个,能够用得上这一个八百里文书的那么就只有来至西北打了十几年都还没有完的战场了。
酒桌已经过半而且大家也都没有心情在吃饭了,大家都脸色沉重的整理好衣物结了帐回了衙门去待事了。
看着那将士的脸色,估计不是什么好消息。若是边疆战败了,在朝的无论是在哪儿做事的,都会被波及到,没有一处会是和清静地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