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废两改元
金汇兑本位的本质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对外用金,对内用银”。
赫德注意到,一英镑恰好折合成中国库平两8两,按照这个币制规律,可以铸造重1两的银币,然后与英镑挂钩,形成类似印度与英镑之间挂钩的金汇兑本位。
单纯从财政和金融的角度来衡量,这种金汇兑本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折中体制,特别是中国银两盯牢的货币单位是英镑,作为20世纪初期国际支付运用最为广泛的货币,英镑俨然扮演着主要外汇货币的角色。但赫德的建议也渗透他自己的私货——即通过这样的金汇兑本位,将中国的币制改革成果变成与英国殖民地一般的水平。
虽然印度实行的这种币制无论稳定性还是运转都要好于中国体制,但其后蕴藏的风险也让人不得不却步——在金汇兑本位下,由于印度是英国完全的殖民地,英国对印度币制是负有全部责任的,即便印度的支付能力或货币体系因为不稳而崩溃,英国会竭尽全力进行挽救;而中国只是各国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一旦发生金融危机,英国不会也做不到全力挽救,而其他列强因为中国的货币与英镑挂钩,也不会存有加以挽救的心理和责任。
因此,仿效印度建立英镑模式的金汇兑体制固然有其优势,但风险无疑也是非常大的。后来美国人精琪隔了两年又提出《中国新圜法条议》,同样建议实行金汇兑本位,提出与美元挂钩,并设立洋司皋官(类似于总税务司的要职)来推进币制改革。但这体制的弊端与赫德议案一模一样,甚至于因为洋司皋官这种**裸干涉内政的提议而遭到更多人的反弹。
经过这两个议案的辩驳,金汇兑本位的优点让人所明白,其缺点亦让人所熟知。后来,以袁世凯、张之洞为代表的封疆大吏联合上书,避而不谈金汇兑本位与何国接轨的问题,转而要求先统一中国货币,认为只有统一了中国银币才能具备与列强接轨的基础。在这样的呼吁下,1905年朝廷制定了《铸造银币分两成色并行用章程》。
对这段历史林广宇了解的就比较清楚了,也知道这道《并用章程》公布后的新问题——究竟是铸造一两重的银元还是7钱2分重的银元。以张之洞为首的一派强调对帝国原有银两体制的继承,主张铸1两重的银元,并在湖北率先开铸;以袁世凯为首的一派强调对帝国境内外国鹰洋的兼容,主张铸7钱2分的银元,并在直隶等地大力推行。
在这个问题上,载泽原本是赞同袁世凯的意见,但上次和载涛起过争执之后,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却变得敏感起来,因为争执的对象涉及到载沣和载涛这两个皇帝的亲兄弟。虽然他作为财政大臣在这个上的无论怎样表态都是无可指摘的,但心中毕竟有些忐忑。
“听说你上次和老七为这事争了起来?”来了,果然来了!
载泽暗暗心想,这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但皇帝既然发问,又不能会面对。在他硬着头皮想回答时,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
说不是吧,那就断然否认了这件事的存在,皇帝既然当面提出来,可见对事情已经知晓,这不是面对的态度;说是吧,等于承认了曾经和载涛争论过一番,论辈分,载泽是后者的老大哥,怎么可以如此不顾身份呢?
于是,他喃喃道:“和七爷是说了几句,不过谈不上争执……”
“嗯?……”皇帝显然对他避重就轻的回答不满意。
“禀皇上,老七有些说法却是不无道理,不过奴才办事并不是那么没担待的,回去后总在琢磨……”
这叫什么话?见他答了两轮还没有答到点子上,皇帝干脆直接开口问:“那朕现在问你,和老七说过这么一番后,你到底是赞同重一两的还是赞同7钱2分的?”
“这……”载泽仔细看了看皇帝的脸,极力想从皇帝的神色中琢磨出来,但费了半天的力气依然把握不到皇帝的意志,只能含含糊糊地说:“奴才……奴才觉得还是7钱2分的稍微像样点。”
“如果朕要改呢?”
“皇上自然一言九鼎。”
“载泽,你没说实话。如果你真觉得7钱2分的好,朕即便想改,你也该力争。”
晕了,又掉进皇帝的圈套里了。载泽一阵发愣,忙不迭跪下,“请皇上训示。”
“其实,铸1两和7钱2分的本没有什么区别,无非一个量多,一个量少一点而已,要害在于银两本位还是银元本位。老七的话其实说道了点子上,财政部包括那些地方官员为什么大多数主张铸7钱2分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那个损耗和成色折算。财政部每年过手的银元那么多,只要在成色折算上稍微动点脑筋,哪怕一点点,架不住量多,这饭食银子当然可观的很,他们过手后也能肥一圈。”
这等于是间接在骂财政部过于贪财了,载泽禁不住浑身发抖,连连磕头:“请皇上恕罪!”
“这也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自来积弊如此,以至于弄成惯例。”林广宇摇头叹息道,“每一样新政策推出,这些官员头一个不是想着朝廷和国家能不能受益,而是先为自己打算,看自己的小算盘能不能算得过来。算得过来,便说好,算不过来便说不好。这不好恐怕是对他们不好罢……”
“奴才……奴才……”载泽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只能磕头了事。
“当然,你主张铸7钱2分的银币,朕是赞同的,也认为妥当,毕竟中外银洋通用已久,骤然改之不但不能适应,各国亦有闲话。”
看来事情还没有糟到最厉害的程度,载泽不禁松了口气。
“不过老七说的也不错,是该弄个办法整改一番。”
“禀皇上,别人怎么想奴才心里没有把握,但就奴才而言,对这点折算银子是随便的,也真不会去贪图这点小钱,自然是国家怎么有利怎么来,朝廷怎么得益怎么来。”
“有这个态度就好。”林广宇微微一笑,“起来吧,朕已经想到法子了。”
载泽洗耳恭听。
“7钱2分的银元要铸,成色折算的损耗又不能让贪官得手,唯有想一条妙计。朕给你四个字,‘废两改元’”
“‘废两改元’?”载泽一边念叨着,一边在心里盘算。这四个字并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一直都有人在提倡,但从皇帝口中说出倒是第一次。
林广宇显然胸有成竹:“废两改元后,银元成为国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统一分量,统一成色,各地只有用的权力,没有仿照、私铸的权力,这样就能避免因各地私铸而带来的分量差异与成色不足;第二,废两改元后,记账钱币便与实际流通钱币一致,用不着折算,也就捞不到那些额外好处。”
“皇上圣明!”载泽心想,这么一来之后不但财政部的堂官捞不到银子了,就连各地的大员也甭想从中捞钱。
“好归好,但事情一桩归一桩,肯定有人不满意。”林广宇显然没有忽视细节问题,“大政当前,朕顾不得这么多了,废两改元必须推行,谁反对朕拿谁的顶戴!”
“是!奴才遵旨。”载泽内心凛然,仿佛又看到了无数人的头颅怦然落地。
“这事你尽兴去做,早点把国币图样拿出来。”林广宇交代道,“可以铸三种模样,第一种是主币,即一元的银元;第二种是银辅币,即一角的小洋,一元等于十角;第三种是铜辅币,即一分、五钱、二钱的铜元,一角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钱……”
“是。奴才回去后这就命人赶制图样,准备尽快铸造。”
“朕琢磨着,除了一元的银元外,朝廷还可以发行钞票。钞票面额可以从一元开始,包括五元、十元、五十元乃至一百元,只准帝国银行独家发行,并准纸币和银元间自由兑换,每次兑换收取逢百抽一的水费。这样一来,大额交易就不用不庄票和银票倒来倒去,帝国银行的信用总要比那些钱庄票号来得可靠,朕用朝廷和国家信誉担保,不怕商人不乐用。”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