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还有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相当于四省之地,大可与大唐划江而治。
说真的,在自己能做主的情况下,李宽有信心能治理好岭南之地,也有信心拉拢到民心,在他的想法中,经岭南而入台湾是他留的最后一条路。
当然,这些都是他原本的打算,可是他没想到李渊会提出岭南,毕竟李渊的提议可是相当于分裂大唐国土,而李渊又是大唐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竟然提出分裂国土的建议,怎么想都觉得不正常。
“祖父,您为何·······”
李渊打断道:“你在疑惑祖父为何会提出这样的建议?今日祖父亦不想再瞒你,你乃是祖父认定的下一任帝王,让你去岭南也算是祖父对你最后的考验,祖父现在已经不能护住你了,唯有你自己有实力才能护住自己。”
“祖父,您认为孙儿在岭南称王,陛下会放过孙儿?难道您以为凭孙儿现在的实力,能阻挡陛下的百万大军?”对于李渊要自己当皇帝的想法,李宽多少能猜测到一些,否则当初李渊不会推心置腹的和他谈论皇家无亲这样的话题,不会利用他做棋子,也不会把他当继承人培养,更不会拼的宁愿自己被李宽记恨,也要让李宽自己亲身体会什么叫做为帝者心狠手辣。
“祖父何时让你在岭南称王了?”
李渊有些怒,明明是个聪慧无比的小子,怎么总是转过不弯呢?不过,随即一想又笑了,毕竟这个对皇位毫无想法的孙子,现在也起了争夺帝位之心,这正是他愿意看到的。
“那您·······”
“难道你小子就不知道暗中收拢民心?既然能在凉州做到,难道在岭南就不能做到?况且你小子现在才多大,世民总有想祖父一样老去的一天,难道这二十几年你还做不到将岭南悄然无声的收于麾下?难道你小子还能输给承乾不成?”
“祖父,您老人家对孙儿也太有信心了,且不说陛下,您可别忘了,岭南还有一个冯盎啊!”
李宽无奈苦笑,这些年在大唐经商,学到了不少适合大唐社会的治理措施,结合前世的经验,论治理手段他还是有些自信的,可是岭南还有一个土皇帝啊,论起冯盎在岭南的声望不比李世民差,当然这些在李宽眼里没什么大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冯盎手中有兵,而他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就算是钱也比不上坐拥岭南的冯盎啊!
当然,李宽也不是没有优势,他唯一的优势便是年纪小,老谋深算的人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小孩子。
“你真以为世民会对冯盎放心?”李渊笑问道,冯盎自然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在他眼里不算什么大事,若是李宽能答应去岭南,他自有办法说服李世民派兵支持,就算冯盎心生不满而造反,保护李宽安全回京,他还是有信心的。
李宽白眼一翻,他当然知道李世民对冯盎不放心了,若是放心也不会让冯智戴久留于京城了,更不会派重兵驻扎在南晋州(贞观八年改称邕州),但就算有李世民支持,想要从冯盎手中拿下岭南十州,那也是登天之难啊,而且他被封凉州总管,还没上任了,提出出任岭南,李世民会答应他吗?要知道岭南在勋贵中的认知可是连凉州都比不上,如何让勋贵和李世民同意任命也是一个问题。
“瞻前顾后,你小子到底答不答应去岭南?”见到李宽久不回话,李渊等不及了。
“祖父,这不是孙儿答不答应的问题,此事还得陛下做主吧,他会答应孙儿出任岭南吗?就算陛下同意了,孙儿手下没兵啊,您又不是不知道岭南的情况?还有·······”
李宽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李渊一一给出了解答,就这样祖孙二人在府上商议了整整一日,就连怀恩前来叫两人用饭,祖孙二人依旧没出房门。
经过和李渊的一番商议,李宽倒是把台湾提前纳入了计划,毕竟台湾和岭南隔海相望,既然决定要去岭南,台湾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
自从和李渊商定好一切,李宽决定前往岭南,他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岭南的情况复杂,所需制定的计划太多,只要学舍一下课便回到府上躲进书房,不到子时不睡觉,今年的除夕守岁依旧不列外。
当然,忙碌的人不止他一人,甘露殿的李世民也在忙着批阅奏折,只是提起的朱笔久久不能落下,忧虑不足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或许心惊胆战才是他现在的写照。
当初虎牢关前率领几千士卒与窦建德十万大军对战,当初发动玄武门之变等等,或许是经历过的太多了,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有过多少心惊胆战的经历,自从登上那个位置,他好像已经忘了心惊胆战的感觉,但是现在他再次感受到了。
千里之外的草原,那里有大唐最精锐的关中府兵,不是几千人,那是整整十万人,是整个关中的府兵。他不顾世家朝臣的劝阻,决定对突厥用兵,若是此战胜了,世家之人何敢再传他得位不正的谣言,自此之后帝位无忧;若是此战败了,他不敢想象朝堂会冒出多少反对之声。
一滴朱砂墨从笔尖滑落,滴在李世民的手背上,他突然一惊,回过神来,放下手中的朱笔,用手一抹,手背上顿时出现了殷红的痕迹,就如同关中府兵在草原之上留下的血迹一般,他坐不住了。
起身走到太极殿门口,站在石阶之上,遥望着草原的方向,忽然听见长安城中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作为马上得天下的皇帝,他知道这是前方传来的捷报。
只见鸿翎急使策马入承天门,雪花飞扬,还未跑到他跟前便大喊道:“定襄大捷,我军大胜,康苏密挟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至定襄降唐,颉利派执失思力为特使,到长安向陛下谢罪请降。”
一连两三个月的忧愁尽去,李世民终于笑了,还未等到鸿翎急使下马恭贺,李世民便吩咐道:“连福,立即宣众位大臣前来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