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漫话宋朝 > 第五章 这个年轻人

第五章 这个年轻人

    【归来】

    河中城之战后,赵匡胤跟随郭威回到了开封城。三年多了,我终于又回来了!赵匡胤干概万千,此刻的赵匡胤虽然说谈不上事业有成,功名利禄,衣锦还乡。

    但那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属于我的事业,我相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我的未来一定有所成就的!

    在开封城百姓夹道欢迎平叛军凯旋归来中,赵匡胤第一时间里脱离了部队,奔向了自己久违的家,三年了,不知道家里人怎么样了。

    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案,母亲还建在,妹妹更加出落大方了,二弟匡义已经长高,三弟匡美也已经两岁了,唯一没有见到他的父亲。因为在这次平叛的战争中,禁军也被派上了前线,只是没跟他在一个战区里,但是可以肯定,父亲还活着。

    【再次出发】

    乾祐三年(950)五月,回家不到四五个月的赵匡胤又得重新出发了,因为他的领导郭威又接到了新任务,听说契丹又要入侵北方边疆军事重镇邺都(今河北临漳县)了,郭威接到命令之后,不敢怠慢,随即领军出征。

    令他们都没有想到是,这次出征将改无数人的命运,当然命运改变最大的是两个人——郭威和赵匡胤!

    赵匡胤跟随大军很快就来到边防告急的邺都,却惊奇的发现边疆啥事也没发生,别说契丹人侵犯,就连小规模侵扰也没有,难道有人谎报军情,不对啊,命令可是皇帝亲自下达的,怎么可能会有错误?

    疑团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解开了,因为皇帝的第二道命令就到了——就地驻防、以防契丹。

    虽然不知赵匡胤知不知道这次“出征”的背后原因,但是郭威心里其实是很清楚的,因为他重兵在手,又刚刚平定李守贞叛乱,威望太高,皇帝刘承佑怕他留在京城,趁机叛乱,那自己真是前门送狼,后门进虎了。

    也成,毕竟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只是镇守边关?既来之,则安之。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这么简单,毕竟那是一个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他家的时代,谁手握重兵,不禁是皇帝特别倚重的对象,也是皇帝特别害怕的对象(怕造反啊),害怕怎么办呢,自己能力不够,打仗没本事,治国没本事,但是残害忠良、诬杀能臣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所以,但凡能力比我强、威望比我高、资格比我老的人,都得死!刘承佑想。

    【暗杀】

    既然是皇帝的命令,郭威也只好将军队驻扎下来,此刻的边关没有秋风瑟瑟,倒是有几分夏日的迤逦。

    而且这个时候并不是北方契丹经常出没骚扰的时候,他们通常要等到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的时候才过来(看来他们还是很精明的),所以边关还很安静和平,他们的日子也过得相对安静和平。

    然而,京城开封却早已刀光剑影,暗杀丛生,而这暗杀的主使者就是当朝的皇帝,郭威的上司——刘承佑。

    乾祐三(950)年十一月,后汉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按照往常一样去上班(上早朝),刚走到广政殿,旁边突然冲出数名武士,上来就是一顿乱砍,几当朝重臣当场毙命。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起直接明了,甚至简单粗暴的杀人事件呢,这就得从刘承佑的父亲,即后汉高祖刘知远说起。

    刘知远死后,给他儿子留下了几位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苏逢吉,还有郭威。让他们辅佐刘承佑治理国家,这些人都是久官场、沙场的能人悍将,刘知远以为,只要有这五个人,就能够辅佐自己的儿子治理好国家了,刘承佑也应该是这么想的。

    这些人管钱的管钱(王章),平叛的平叛(郭威),处理政务的处理政务(杨邠),为这个国家呕心沥血,忠诚地履行着老皇帝的遗诏,精心地辅佐着新皇帝,勤勤恳恳,忙里忙外,不亦乐乎。

    但就是这样,有一个人却高兴不起来,他就是小皇帝刘承佑,准确地说他当时应该不小了,快20岁了,而且智力正常,还属于那种想做点事情的年轻人。但是这些辅佐的大臣却没有发现,这也为他们的死埋下了祸根。

    刘承佑自从坐上皇位后,发现朝廷许多事情都不轮不到他操心,全由下属包办,刚开始觉得轻松,久了难免觉得有点郁闷。而且他很快发现这些大臣根本没把他当回事,很多国家大事他们自己商量好,皇帝只需点头就行了,不需要他来参与操心。

    尤其是宰相杨邠,朝中许多事情刘承佑(皇帝)说了不一定算,杨邠说了才算。而且此人性格太直,自恃功高,毫不顾忌君臣关系(这可是死穴啊)。

    一次杨邠与王章在刘承祐面前论事,刘承祐在一旁听着,突然提了点意见,杨邠突然说:“陛下不要多管,有臣在。”这场景翻译成现在大概就是两个大人在一边商量事情,小孩子突然插嘴进来了,大人就呵斥道:“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问题是这个人不是个小孩啊(尽管他们一厢情愿的认为),而且即便是小孩子,这也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啊!

    还有,刘承祐想立自己所宠爱的妃子耿夫人为皇后,杨邠又认为不行;耿夫人去世后,刘承佑打算用皇后的礼节对她进行安葬,杨邠又认为不行。刘承佑彻底火了,这个朝廷是我家的还是你家的!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既然我什么都干不了,那么也让你什么也干不了,而且是永远干不了——我要让你死!

    就在刘承佑怒火中烧,想找个几个整治整治这个不把自己当回事的时候,一个人突然出现了,而且跟刘承佑很熟,这个人叫李业,是李太后的弟弟,跟刘承佑很混得来。之前主要负责管理宫杂物,后来他想做宣徽使(掌管宫廷事务的高级官员),刘承祐也打了招呼,结果还是被杨邠、史弘肇等人否决了。

    为此,李业非常忌恨杨邠、史弘肇。当时朝中还有一位顾命大臣苏逢吉,此人是个文官,在当时武将横行的时代,自然很受排挤。跟杨邠(当时是枢密使,属于军事最高长官)、史弘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武官)这些能臣矛盾很深,却不敢直接出面对抗。

    突然发现半路冒出一个李业这样的人物,真是天赐良机啊,平时就不停地在李业耳边煽风点火(这也是自古文官的特色本领),李业接过扇子,继续刘承祐耳旁使劲煽。

    此刻的刘承佑正是怒火中烧的时候,被李业这么一煽,刘承祐胸中的怒火很快被煽着了。他们随即决定想法子除掉这几个自恃功高的人。

    一般人搞权力斗争,怎么说也要谋划一番,先想好给他们按个什么罪名(通常是谋逆罪),然后制定一个阴人方案,先阴谁,后阴谁,如何挖坑,如何设套,如何分化,如何出击,如何善后等等,要不然不弄点阴谋诡计怎么对得起观众

    但是刘承佑真不是一般人,在他眼里,权力斗争和街头混混打架斗殴差不多,看谁不爽,就找几个人在他经常路过的地方等他,他一出现,大吼一声,拿起家伙就冲过去,一通乱砍,干完走人。

    所以才出现了上面那一幕,这一幕也使得我们对这个热血青年的性格和能力有一点评判了,那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两人都是年轻人,没什么阅历,玩不来那么多的阴谋诡计。所以他的计划也就是基本上是这个样子,找几个侍卫,等在杨邠、史弘肇等人上朝的路上,一旦他们出现,就冲上去,把人砍死。你还别说,他就这么干成了!

    也成,年轻人,干事情就是干净利落,不服不行啊!

    三个老谋深算,终生在阴谋诡计里打滚的人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平时被他们甩在一边,不当回事的,不谙世事的皇帝,居然就这样简单粗暴地将他们当街砍死,还是在皇宫里,这回真是死的没脾气了。

    在场所有人都傻掉了,这几位可是当今朝廷最重要的几位大臣,而且这里是皇宫大院内,如此简单粗暴,难道有人要造反?!

    事情很快就得到解释,就是在他们上早朝的时候,他们的年轻的陛下刘承佑给他们解释的。大致意思就是杨邠、史弘肇这几个人啊,怎么不懂君臣之礼啊,怎么不把我当皇帝看啊(稚子视朕),擅自专权、准备密谋造反啊(古时候皇帝诛杀功臣的惯用伎俩)等等,希望引以为戒。

    众多大臣战战兢兢、似信非信中听刘承佑解释完,然后散朝。年轻人,做起事情来,果然高效啊!

    干完这件事情之后,接下来还要去砍谁,想也不用去想了这回,按照古往今来的惯例和传统,——斩早除根、赶尽杀绝!

    刚杀完几个大臣的刘承佑等人,第一次尝到了踩着别人的尸体抢到权力的快感,那么接下来必须要再接再厉,继续砍人!

    他们立即派人四处捕杀杨邠、史弘肇的同党、亲属,但凡和他们有点血缘关系的、平时有点联系的,顺便也加上自己看不顺眼的,通通格杀勿论。

    而在这些同党当中,就有一个人很不幸地被拉入了他们的黑名单,这个人叫郭威。

    【诛杀密诏】

    几个当朝顾命大臣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邺都,传到郭威的耳朵里,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吃了一惊,随即是沉默,这个不知轻重的年轻人!

    但是郭威很快冷静下来,毕竟几十年的血腥生涯,让他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静静观察事态的发展,此刻他心里还是抱有一丝侥幸的,虽然那个时代经常兵变,经常造反,但是多半都是被逼。

    他还是希望这个年轻人砍了人之后,能够冷静冷静的,悬崖勒马的,毕竟郭威对他还是很忠诚、很可靠的。没有谁放着安稳生活不过,喜欢刀光剑影,喜欢起兵反叛的。

    然而刘承佑的表现让郭威失望了,或者说是让他绝望了,因为杀他的人已经在路上了。刘承佑解决了京城人事之后,立即派人去邺都传达了一项密令——就地诛杀郭威。

    然而刘承佑派出诛杀郭威的使者还没有到,一封来自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的密报先送到郭威手中,密保是澶州王殷派人送过来的。报告了京城的突变,并劝他当机立断、尽快起兵。

    原来澶州的王殷也被刘承佑等人列入了黑名单,刘承佑密诏李弘义去澶州杀王殷,密诏郭崇去郭威驻地魏州杀郭威和王峻。李弘义最早得到命令,怕惹祸上身,也怕事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毕竟这也是我们古代的政治权利游戏的“优良传统”。

    所以他得到密诏后,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透露给澶州王殷,王殷二话不说也赶紧派人去告知郭威,所以年轻的皇帝这次没能再现他的简单粗暴、直接高效的结果了,——他被出卖了!

    王殷告知郭威之后,郭威还是不愿意相信,毕竟没有人愿意造反,这是真的!

    直到两个人的到来,才彻底打碎了他寄希望于年轻皇帝的幡然醒悟、悬崖勒马的念头。因为这两个人带来了皇帝的诛杀密诏!

    李弘义、王殷一刻都没有耽搁,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将密诏拿到郭威面前,看到诛杀密诏之后,郭威彻底绝望了,白纸黑字,还有什么可说的。

    然而他的神情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已经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