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这个时候,正是太阳西下的最后时光,只在西边远处山峰上露着红彤彤的一角,将那一方天空染上一片火红的晚霞。
翰墨坊牌坊口,进出的文人书生们有很多,就是流连逡巡在牌坊口的人都要比以往多了许多,牌坊口这些人并不是来买书或者报纸的,他们之中多数是如今正在《大宋文萃》上连载的《西游记》的忠实读者,也可以说都是高道乾的粉丝,聚集在这里不为别的,是因为他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的作者高道乾,不仅每日都会经过这里进出书局,还因为和这杂货店老板娘很熟识,每次路过都会在这里喝杯酒水才离开,这些粉丝们倒也不叨扰高道乾,只是想着就近看上一眼高道乾。
或者希望能碰上耐得翁,那是他们最高兴的时节,就会套着耐得翁的话,打听接下来章节的大致情节,然后追着耐得翁一路去了北瓦,只是为了提前一饱耳福。第二天再去争抢着购买《大宋文萃》,细细捧读那让他们魂牵梦萦的奇异故事。
前来投稿的文人书生们也有很多,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没什么名气的,只是投稿的大都不会在这里流连,甚至也不愿别人知道他们向文萃书局递过稿件,因为并不是所有投递的稿件都会被《大宋文萃》采用,虽然一旦被刊载,作者就会名声鹊起,可没被采用,那也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情。
云娘子的杂货店也变了模样,旁边的店铺已经被兑过来,两座店铺都重新装修过,比以前规整气派。仍然是一间卖杂货,只是另一间专做了酒馆,里面只摆了两张桌子。两间店铺在内里也连做一处,外面门前临街的这一处却是又宽敞了许多,门前摆放了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都被罩在一张大大的彩色布伞下面,主要是为给客人遮挡阳光。需要说一下的是,这样色彩艳丽的大布伞,如今已经成了这翰墨坊的一处风景所在,甚至西湖边已经有店家模仿着做了这布伞,专供客人们在湖边风凉处饮酒谈话。
几个小厮正在店里店外忙着招呼客人,十几张桌子都被坐满,客人们以年轻书生最多,只有老槐树下的那张高道乾贯坐的桌子是空的,桌子两侧只放了两把椅子,这是按照云娘子的吩咐是单留给高道乾的,不管高道乾是否过来,都是如此。
此时,云娘子一手支着头,正坐在这张空着的桌子边在想着心事。
自从第一次见到这个叫高道乾的青年,哦,或者说外表看着还是个大孩子似的人,因为他要比自己还要小上两岁,那时她就感觉到这人有些与众不同,这几月来,这个大孩子也的确如此,一间了无生气的书局,在他手里短短时日就红火的沸反盈天,不要说那新奇的散纸让整个临安城的文人士子们争相购买,那平话更是让人听了耳目一新拍案叫绝,自己在北瓦售卖黄菽时听过耐得翁说讲那《三国演义》,虽是女流之辈,可到精彩处也是每每胸中激荡。
哦,对了,还有他那一手好稽琴,那个叫什么《二泉映月》,还有《马刀舞曲》的曲子都是拉的极好的,哀怨处凄冷幽婉,让人幽怨顾影自怜,激昂处,又让人胸中激荡热血沸腾,那样精妙的琴声,她可是从没听到过的。这牌坊口离着那文萃书局只有几十步,这几月也经常听那屋顶传来琴声,甚至还有古筝的声音,那些曲子都是极好听的,也有那些缠绵的曲子,每次那里一响起琴声,她就忍不住停下手中的活计,都会痴痴地听完才罢。
还有他鼓捣出来的那些东西,每每都是让人感觉他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就如那再平常不过的黄菽、戎菽,还有那据他说是再常见不过的豆腐制成的红方、白方。总之,这个大孩子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不对,他应该就是那平话里所说的人中之杰。
只不过,不知为什么,日里谈话间,却觉得他并不想要考科举,甚至也从没流漏出那些热络官位的文人书生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只言片语,也总感觉这个大孩子让她看不透。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总会想到他,想到他的音容笑貌,甚至他那熟悉的脚步声,是因为他莫名其妙地对自己很好的缘故?可自己容貌平平,家世也不用说了,那他又是为什么对自己如此关爱呵护呢?男人们如此,多半都会想着一些不好的事情,可看他那平和清澈的眼神,又绝没有一点那样的心思,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哦,对了,这个大孩子对自己的称呼可是不同了,现在称呼自己都没了后缀,只称呼自己云娘,而不是如别人一样是云娘子,莫非。。。。。。她感觉到自己脸上有些发热。
这个问题她已经想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答案,可又忍不住总是要去想。
还有,自己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会很期盼听到他的脚步声,喜欢看到他悠闲甚至有些懒撒的样子坐在这里,小口抿着酒水,淡淡地和自己说些话,有时也会偶尔有些温怒,但自己知晓,他的怒意并不是真心生自己的气,只是不愿自己过于操劳,甚至有时怕他吃的酒水凉了,想要给他重新温热也会引起他的温怒。
云娘在心里努力搜寻,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总会想起他的呢,是那日看过他为自己担着担子的背影,是他那哀怨激荡的琴声,还是他坚持借钱帮自己收拾店面,雇佣小厮,让自己再不用操持许多杂事,甚至还想着法子帮着自己的生意,或者。。。。。。或者。。。。。。就是自己有些喜欢上了这个大孩子。想到这些,云娘的脸上不由染上一抹绯红。
一阵熟悉的叫声传入云娘的耳中,云娘身子不由一震,急忙站起身,有些温热的目光迎向那个走过来的男人。高道乾随手把手中的两个油纸包递给云娘一个,另一个放在桌上。
“这是后日要开业的北关关市上天然居酒楼新制的一道菜肴,叫做烤鸭,味道极好,这一只你让人拿去把肉片做薄片,再切一些葱丝,还要少许面酱,再把鸭架用清汤煮了,那汤汁也是极鲜的。”
“哦,你那桂花白方也要来一块。”
“嗯。”怕高道乾看出自己有些异样的云娘,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就逃也似地快步走进酒馆。
烤鸭这东西,据说是百年后的元代才开始出现的,而且还是因为受了欧洲人烤鹅的影响,反正这个时候是没有这种好吃的食物的。至于白方、红方,这个时候在云南、四川应该是有了雏形,只不过都没有高道乾这样成熟的工艺,而且云南这个时候还置于南宋朝廷的管辖范围之外。
高道乾的腐乳虽然还是有些没到时候,可高道乾试过,口味已经可以,先拿到云娘的酒馆来,他是觉得,腐乳这东西,要有个习惯过程,然后才能逐渐被人接受,甚至就是以后的酱油,白酒、茶叶等等那些东西,高道乾也是准备如此的,云娘的这个小酒馆和杂货铺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至于这烤鸭,完全是高道乾今天临时意起,想着先给天然居做个免费广告。
见其它那些桌上的客人都望过来,高道乾也知道这些人大半都是自己的粉丝,笑着对众人点点头,便自顾自地坐下。
这些人都是因为《文萃书局》或者是他的缘故,才会经常流连在这里,虽然高道乾不喜欢这样的场面,可总归不能太过冷落大家。
那些客人见高道乾和他们点头招呼,也都笑着点头过来,然后又窃窃私语,都想知道高道乾所说的什么“烤鸭”和“桂花白方”到底是什么东西。
只一会功夫,云娘就端着一个托盘出来,众人顿时都远远滴伸着脖子看过来。云娘把托盘放在桌上,一盘很有卖相外皮焦红片的很薄的烤鸭肉,一小盘薄饼,一小盘葱丝还有面酱,另外一个小盘里放着四四方方几小块白中透着浅浅粉色的东西,不用说,这就是所谓白方了。当然,还是少不了一小壶酒水和一只酒杯。
见只有自己一副杯筷,高道乾喊过一个小厮,要他再去取来一副。
云娘想要说些什么,有个年轻书生以喊了起来:“云娘子,那个桂花味的白方,我也要一盘,可好?”
众人此时已经知晓这是下酒之物,有人首先喊了起来。这人一带头,立刻许多人都要这白方。现在这里雇着十几个小厮,这些事情自然不用云娘亲自来做,自有小厮去办。
虽然看到那烤鸭是高道乾自己带过来的东西,可还是有人忍不住询问:“高先生,你这烤鸭哪里有卖?售价几何?”
“哦,这烤鸭是天然居独门绝技,外焦里嫩,刚出炉时甚至还滴着油,抱着这薄饼和葱丝,吃起来油而不腻,甚是香甜。这烤鸭还有一种好处,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只是这天然居要后日才开张,而且因为菜肴都是使用自家家传秘法制作,完全不同于时下菜肴,味道极其美味,所以菜价都要高些,就说这烤鸭就要三百文一只,当然都是切好还要配上这薄饼和葱丝。对了,他那里还有一种竹叶青酒,那酒清冽绵香,实是当时第一好酒。”
“哦,如果大家想吃烤鸭,又没有那许多钱,三日后就到这里来买,这里每日售卖烤鸭,可以一份只买半只,当然价钱也是减半的。”
此时鸭子一只只要五十文,这烤鸭竟然要价三百文,却是贵了些。不过,天然居的菜价都是高道乾定下的,而且也都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东西,比如酱油啊、豆油啊,还有葱姜末、花椒粉、八角粉等等调料,有这些东西,烤制的鸭子自然味道要好得多。
云娘和高道乾两人闲谈时,说过关于天然居、一品轩的事情,甚至也曾说起过关于商业如何造势,就是广告这词,高道乾也说起过,此时云娘听着高道乾说了这许多,明显就是在做广告,不由掩住嘴轻笑起来。
高道乾抿了一小口温酒,自嘲地笑笑,劝着云娘去品尝那烤鸭,按照高道乾的说法,云娘小心地蘸着面酱卷上鸭肉和葱丝,然后放到口里轻轻咬下去,顿时睁大了眼睛,再细细品尝更绝滋味无穷,及至高道乾询问是否好吃时,云娘嘴里含着烤鸭肉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尽地频频点头。
虽然高道乾已经吃过了,可云娘给包好的一个卷饼还是被他吃下,在就只是劝云娘吃那烤鸭,而他自己却只是用拿筷子夹着那白方下酒,两人一边喝酒吃着烤鸭和白方,一边聊起杂货铺和这小酒馆的事情,有时说到高兴处,云娘经忍不住笑出声来。等到那鸭架汤被端上来时,烤鸭只剩下一小点,那白方也只剩下小半块。
也不知是云娘不想早些说,还是真的突然想起来,告诉高道乾,耐得翁今日来得早,已在书局等了好久了。高道乾正想着把汤喝了,就早些去书局,丽瑶却持着一把精致团扇,带着那个酒窝少女莲步轻摇直走过来,在高道乾桌前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