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乾心论道 > 第六十一节 昌山下众人追古(1)

第六十一节 昌山下众人追古(1)

    “唉!”董志张已经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叹气了。从北海郡出来这一路,可真是……听着后面车子传来的欢声笑语。眼前金饰玉案上摆放的珍馐美味,都寡淡起来了!路过承汤,董志张还想着看看能不能邀孔劭同行,到时候也好借机缓和谢弼和陈仲、徐干的矛盾,大家才好同聚一车,那多好啊!可惜,遣人去孔氏的承汤别业,得知孔劭已经在两日前出发前往新昌。如今,且熬着吧!董志张不知不觉又在叹气。边上谢弼听不下去了:“子鸣,愚兄便令你感到如此无趣?”董志张忙摆手否认。但那言不由衷的模样,根本掩饰不住。谢弼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捻起赤脂掐丝盏,华丽的淡蓝色锦缎广袖竖垂而下,微微仰颈,盏中美酒便已饮尽,气度风姿,俨然不愧风流二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谢弼饮罢,举目望向远方,慨然吟诵了上古汤王箴言,随即剖白道。“为新必辞旧,辞旧则必获罪于旧人。魏武奋起于泥涂草莽、丰坟世茔之间,戡乱于人餍淫诈、妖魔倡行之日。当是时也,士庶草偃寄苟性命,英雄雌伏以待天时,其唯一人力行者,奈天下之广大何?是故,弃旧例,建新极,用实才,而废虚名。此罪亦大也哉!天下旧臣何其多也,一日之际,玄德受劝于流、玄,仲谋建号于生、瀛。洪陆三分,谁念‘白骨曝野、千里无鸡’之断肠?”洪陆指的是祖、炎、长、元、流、玄、生、瀛,八个连结在一起的州道,余下另有蓬莱、昆仑、聚窟、凤麟和方丈,五座海中道洲。而魏武王曹孟德,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此次蓬莱新政的开路之人。谢弼这是将魏武王的遭遇,用来自比。但魏国在一开始得到天下士人的高度评价后,又很快失去大量支持,固然有武王唯才是举的政策,侵夺了大量士族门阀利益的因素在。却也不能忽视,其人在历次战争中,使用过屠城等暴虐手段泄愤的事实,令许多人失望。谢弼的话,有失偏颇。“今日,新政将行于蓬莱,予故知获罪必矣,讥随形、谤就影,势不可免。然,禀道而行,予又何惧之有?罪我、怨我,可待天日昭朗之时,必有改容谢我者也!”说到这儿,谢弼放下酒盏,目光转回董志张的脸上,盯着他的眼睛,真诚道:“愚兄知道,子鸣此次乃是委曲求全,在此,谢过贤弟了!”董志张叹气,说实话,他虽然是大门阀、大世家的出身,但其实一点都不排斥所谓“新政”。因为他根本不在意家族的事情,那些自有长兄操持。而且,董志张相信,如果这天下崩乱,就是几百年来世家大族垄断朝堂所造成的,那么以他长兄的学问修养与智慧,必定不会仅为眼前些许荣华,而执意阻挡新政。新政若能救天下,董氏必定是赢粮影从的那一个。同样的,陈仲、徐干,更不会是谢弼话语中,那些只为一己之私就反对魏武新政的人。谢弼以为别人看不惯他,是因为新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真是不知道这一路叹了多少气。董志张忍不住,再次道:“公甫兄!你当真以为,子正公、伟长贤弟他们,都是因为新政?我目下不知新政能否安天下、救百姓,只问贤兄一事,北海内外,妖魔、时疫,将乔氏治政时留下的大好局面,旦夕毁灭,即便真有天日昭朗之时,那些百姓、那些人,果然会改容而谢么?”谢弼眉梢一跳。强抑怒意。“贤弟!”谢弼加重了语气。“欲行大事,岂无代价?百姓,不过是些请他们识字、请他们修行、请他们自做自主,且嫌艰难之愚夫愚妇!便是子正公,你可知道,他回返仙门郡,做了什么?”这……还真不知道。董志张愣神之际。便听谢弼将陈仲回到仙门郡,广开修法门路,不但不收束修,甚至还自己贴补餐食的事情说了。等听到学生全走了,就只剩下一个的时候。董志张也不由得要替陈仲懊恼。那些仙门人,真是太不识好歹了!但,恼也没用。董志张忽然又想到了陈仲的行事作风。杨丰那样的良材美质,还要再设考验。寻常人,只怕也入不了陈仲的眼。对了,还有在仙门郡见到过的苏元明,那孩子禀赋、悟性、孝行,不说一等一,也是世间少见,在陈仲口中,不过是尚可。如此一想,似乎谢弼说的这个事情,陈仲只怕也不会放到心上。真正让人感到不快的。只怕,还是那些百姓,果然被谢弼说中了,给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他们还嫌弃修行没办法立刻填饱肚子。但是,忍住不快,继续琢磨,这事情似乎又有哪里不大对劲。只不过,具体是哪里不对,董志张一时间想不到。“对了!”董志张一转念,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公甫兄,你如何将子正公归来之事,知晓的如此清楚?”谢弼道:“此事,子鸣贤弟你岂不比我清楚?”董志张更不明白了。两人仔细一说。原来是董志张到仙门郡,在陈仲那里知道了所谓“天下妖修总盟会”之事,于是借助朝庙敕神,向殷台郡董氏传递消息,结果却反过来收到了徐干病重的消息。随后,董志张就和陈仲一路奔波,至今再没关注过其它事情。但当日董志张传回的消息,却并不是石沉大海了。董氏郑重其事地将之上奏蓬莱君桓志。恰好,仙门郡太守孔蘩露也向桓志上奏,当时便引起了桓志的重视。其中“若世无名士,乃可无豪族;世无豪族,乃知崇王化”一句,更是迅速流传开来。桓志当即命孔蘩露再查“天下妖修总盟会”一事,并加“侍御史”之职,判“仙门郡守”,秩同一千五百石。两汉之际,朝廷俸禄以“石”为单位,两千石以上即为朝堂显宦。后汉崩亡后,各路诸侯蜂拥而起,官爵滥赏,但实际的俸禄难以给够。故而如今但凡拿到了一千石以上俸禄的,就意味着是受到了君主的看重。孔蘩露之名,一日传遍蓬莱。随之传开的,便是“天下妖修总盟会”,以及相关的诸多事情。就在众人即将抵达新昌郡,准备参与论道法会之时。仙门郡,孔蘩露也在仙门郡侯的随侍下,迎来了两队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