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 > 第41章 高乾和李元忠:河北大族的归心

第41章 高乾和李元忠:河北大族的归心

    531年,三月,信都。

    高乾和封隆之听闻高欢要来攻打信都,都有点紧张。他俩很了解高欢,知道这个哥们不好惹,硬抗恐怕没希望,必须想一个妥善的应对之策。

    高敖曹看着高乾和封隆之忧心忡忡的样子,心里很不服气。小小一个怀朔函使就把你俩吓成这样,太丢人了吧。难不成高欢有三头六臂不成?兵来将挡水来土囤,尔朱羽生那么凶,最后还不是被我打跑了?高欢胆敢过来,我一样能把他打得满地找牙。

    高乾赶紧把高敖曹按住,生怕这个祖宗再惹出祸来。

    尔朱荣已死,高欢就是当世第一名将,岂是尔朱羽生之流能比的?

    如果真来了个只是武力值高的,哪怕是贺拔胜、贺拔岳兄弟,都还可以打一打,但高欢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武力值,而是统御力、谋略和大局观,如果他决定出手,必然是有足够的把握。而且现在高欢还统领着好几万来自北镇的悍兵,如果他真想打的话,一百个高敖曹也没用。凭现在信都城里这点人,无论如何都是守不住的。

    高乾思考再三,决定冒个险。他对封隆之说,据我了解,高欢这个人志向远大,绝非甘居人下之辈。现在尔朱氏暴虐无道,导致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高欢这次独自统领大军东出太行山,肯定不是只想打信都这么简单。这样吧,我提前去跟他聊聊,看看他到底什么想法,没准可以说服他跟我们站到一起。

    封隆之觉得高乾分析得有道理。现在尔朱氏虽然还有很大的势力,但缺乏有能力的带头人,内部也很不团结,他们的灭亡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以高欢的雄才伟略,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断不会再死心塌地为尔朱氏卖命。既然如此,不如提前把事情挑明了,大家都方便。

    为了表示诚意,封隆之让自己的儿子封子绘陪着高乾一起过去。

    其实高乾还隐约有一个可以跟高欢搞好关系的理由,但没有绝对把握,所以还不便明说。

    这就是高氏的家族背景。

    高欢虽然生长在怀朔,但他其实并不是鲜卑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实际上是渤海高氏的直系子孙。高欢的六世祖高隐曾经担任过晋朝的玄菟郡太守,五世祖高庆、高祖高泰、曾祖高湖都在慕容氏的燕国里做过官,高湖后来归附了北魏。高欢的祖父高谧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从此才在怀朔安了家。

    而高乾兄弟也是源于高隐一脉。高乾是高隐的五代孙,论起辈分来比高欢还要大一辈。

    大家同属一个郡望门庭,自然可以论一论亲戚套一套近乎,很多事情就好谈得多了。

    于是高乾跟封子绘秘密离开信都,倍道兼行赶赴高欢的大营。这时高欢的大军还在滏口附近没有完全出来。

    高欢早就听闻冀州高氏兄弟的大名,听说高乾亲自过来见自己,也非常高兴。

    寒暄之后,高乾直接说明来意,他跟高欢说,尔朱氏弑君乱国,残害百姓,人人得而诛之。现在但凡有忠义之心的人,都在想着为国锄奸。我高乾不是啥英雄,但也愿意站出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公你威名盖世,天下倾心,如果能够抓住机会举起义旗,我看尔朱氏那些家伙肯定不是你的对手。

    高欢道,小叔你说得有道理。实不相瞒,我其实也觉得尔朱氏太不像话了,如果任由他们胡搞下去,天下苍生肯定没有好日子过。但我现在刚从尔朱兆的控制下跑出来,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根据地没根据地,就算是想为国报效也有心无力啊。

    高乾道,这个好办,如果明公真要起兵做大事,那我无条件支持你。你不是说要进军信都么?我直接把冀州都送给你好了,对外宣称是你打下来的,以掩尔朱氏的耳目。冀州虽小,但也有十几万户口,钱粮赋税收入支撑你的部队不成问题。我们就以冀州作为根据地,共商大计。君子重然诺,轻生死。现在我和封刺史的儿子都在这里,完全可以代表冀州做这个决定,只要你一句话咱们就开干。

    高欢一看高乾如此慷慨仗义,也颇为激动。他跟高乾说,承蒙诸位英雄信任,高欢不才,肯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双方敲定之后,高乾和封子绘又秘密赶回信都,跟封隆之汇报了情况。

    封隆之完全赞同高乾的决定。放眼天下,只有高欢有能力跟尔朱氏抗衡。如果高欢同意起兵,那他情愿拱手献出冀州。

    高欢得到高乾等人的承诺之后,心中也有了目标,感觉踏实多了,他下令部队加快速度,赶紧去信都。

    结果刚出滏口没多久,大营外面突然晃晃悠悠过来一辆牛车,车上躺着一个醉醺醺的家伙,他把自己的名帖递给门口的军士,说是有大事要跟高仪同面谈。军士不敢怠慢,赶紧把名帖交给高欢。

    高欢看了看手里的名帖,上面写着:殷州南赵郡太守李元忠。

    高欢心说这谁啊,咋没啥印象?他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总算想起来以前有人跟他闲聊过,说殷州有个姓李的太守,天天喝酒不干活,朝廷也不管,莫非就是这个李元忠?

    这人跟我也不熟啊,来找我干啥?高欢有点烦,手头还一堆事情要处理,哪有时间跟这个酒鬼聊天。但人家好歹是个太守,直接赶走也不好。于是高欢跟军士说,让李太守在外面稍等我一下,我忙完了就见他。

    李元忠听说高欢让他等着,直接就发飙了,他跟军士说,我听说高仪同在招揽英雄,如今国士就在门口,他居然没有握发吐哺跑出来迎接,看来也是徒有虚名之辈。你赶紧把我的名片要回来,我不见他了。

    军士也有点蒙圈,心说这个酒鬼咋怎么大脾气?但高欢交代过要注意军队的形象,所以也不敢发作,只好赶紧回报高欢。

    高欢听闻李元忠这种架势,颇有些好奇,怎么一个酒鬼也敢自称国士?既然对方这么说,那我还是见一下吧,能落个好名声也算够本了。

    于是高欢亲自出门把李元忠迎入帐内。

    李元忠也很有个性,他让人把牛车上的酒坛子搬过来,跟高欢先干了两碗酒,之后又拿出一把素筝,自弹自唱,长歌慷慨。折腾完之后,终于进入正题,他问高欢道,现在天下形势已经很明朗了,你还打算继续追随尔朱氏么?

    高欢心说这家伙智商有问题么?这种私密的问题咋能问得这么直接?就算我真想造反现在也不能承认啊,周边保不齐有尔朱氏的耳目。再说了,谁知道你是哪伙的,万一是来诈我的咋办?

    他只好搪塞道:我能有今天,都是尔朱氏提拔的,高欢哪能忘记知遇之恩?

    李元忠道:拘小节弃大义,岂是英雄所为?他又往四周看看,接着问道:高乾兄弟来过了没有?

    高欢郁闷了,他跟高乾会面的全过程都很保密,这个家伙怎么知道的。他赶紧否认,说我那几个族叔都是豪侠粗旷之人,哪会主动来见我这个晚辈?

    李元忠道:高乾兄弟我了解,他们虽然粗旷,但都明晓事理,知道自己关键时刻该干啥。我估摸着就算之前没来,这几天也快过来了。

    高欢心说罢了罢了,这个天不能再聊下去了,再聊我跟高乾的计划就变成大字报了。他跟手下说,李太守喝醉了,你们赶紧把他扶出去休息。

    两个军士领命过来扶李元忠,结果拽了两下没拽动。李元忠下定决心要撺掇高欢造反,达不到目的就赖在屋里死也不走。

    这时孙腾跟高欢耳语道,我看李太守是上天派来帮咱们的,咱们还是以诚相待比较好。

    高欢也觉得李元忠这个人不似酒鬼那么简单,心中似乎别有丘壑。他于是屏蔽左右,把自己的想法跟李元忠大概说了说。李元忠见高欢终于肯跟自己推心置腹了,也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了一下。谈到铿锵悲怆之处,高欢也不禁慷慨动容。

    原来李元忠并非普通的太守,也不是简单的酒徒,他更重要的身份是赵郡李氏的现任宗主。

    赵郡李氏出自赵武安君李牧,是殷州一带的高姓大族,跟孝文帝钦定的“卢崔郑王”四姓平起平坐,世称五姓高华,又跟陇西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加在一起,统称五姓七望。

    赵郡李氏人数众多,文化鼎盛,多人在北魏朝内担任要职。李元忠的太爷爷李灵曾任北魏的平东将军、定州刺史,封钜鹿公;爷爷李恢做过散骑常侍、安西将军。

    到了李元忠的老爹李显甫当宗主的时候,将数千家李氏宗族汇集在殷州西山附近,聚族而居。李氏聚集区方圆五六十里,在河北一带影响力非常大。

    李显甫死后,儿子李元忠就成了新的宗主。

    当年葛荣叛乱之时,李元忠将宗族众人组织起来,结寨自保。当时河北地区基本都已经陷入叛军手中,李氏虽然人丁虽多,但也都人心惶惶的,如何组织起来是个大难题。李元忠也是个狠人,他坐在树下亲自指挥,前后一共砍了三百多个不听命令的人,大家一看这个宗主比葛荣还狠,听他的话没准还能多活几天,不听话直接就没命了,于是都不再乱跑,在李元忠的指挥下同心协力保卫乡土。

    葛荣到了殷州之后,派人攻打赵郡李氏的村寨,结果连打了几次都没打下来,损兵折将无数。后来葛荣急眼了,心说我还打算横扫天下当皇帝呢,居然连赵郡李氏的民兵武装都搞不定,也太没面子了。他押上了所有兵力,下了死命令,最后终于依靠人数优势啃下了李氏的村寨,李元忠也被抓了起来。葛荣打算拉拢李氏一族,所以并没有杀害李元忠,只是让他随军而行。

    等到葛荣被灭之后,李元忠也被放了出来。因为他是赵郡李氏的宗主,抵抗叛军的过程也颇为出彩,所以就地被朝廷拜为南赵郡太守。

    李元忠对做官没什么兴趣。他当了太守之后,因为看不惯尔朱氏飞扬跋扈的作风,所以一直出工不出力,每日饮酒自娱,啥政绩也没有。但他的身份摆在那里,所以朝廷也没过多追究。

    当年尔朱荣在的时候,尔朱家的其他人还不敢乱来。等尔朱荣一死,尔朱氏攻入洛阳废立皇帝把持朝政,完全进入无法无天的状态。殷州刺史尔朱羽生仗着几位子侄的权势,在殷州一带横行霸道鱼肉百姓。李元忠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才赶过来求见高欢,期望高欢能站出来带领大家一起反抗尔朱氏的暴政。

    李元忠看到高欢已有起兵的想法,便进一步给他分析当前的形势。他跟高欢说,我那边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拿下殷州不成问题。但殷州太小,不足以作为大军的根据地。冀州现在在高乾兄弟和封隆之手里,这些人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如果你去那里的话,他们肯定会献出冀州追随你,殷州这边就交给我好了。如果冀州和殷州联合起来,那周边的沧州瀛洲幽州定州肯定望风降服。唯一麻烦的是相州刺史刘诞,这个家伙是尔朱家的死党,估计会负隅顽抗。但他能力有限,肯定不是你的对手。

    高欢大喜,这下战略目标更明确了。孙腾说得没错,李元忠真乃上天派来指点我的。他握着李元忠的手千恩万谢。

    李元忠目的达成,也不赖着了,他辞别高欢,赶回殷州准备起兵。

    高欢全军出了滏口,进入相州,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

    现在正值阳春三月,已是农忙的季节。高欢下令全军严守纪律,不得侵犯百姓的财物。每当过麦地的时候,高欢亲自牵马步行,避免践踏。河北一带的百姓这些年屡受欺压,叛军官军对他们来说都跟强盗一样,此时终于看到了传说中军纪严整秋毫无犯的队伍,都对高欢充满了好感。

    出了滏口就是相州地界。几万大军人吃马喂的,军粮是个大问题,于是高欢就派人跟相州刺史刘诞借米。

    刘诞不给。

    高欢生气了。跟你客气才说借的,居然敬酒不吃吃罚酒。他派人打探了一下,得知刘诞安排了一个车营在高价往外租米谋取私利。于是高欢又拿出抢马的本事,派人直接把车营包围起来,人可以走,米留下。车营的人一看这帮军爷气势汹汹的不好惹,也没敢反抗。

    高欢大军来到信都城下,高乾和封隆之信守承诺,打开城门放高欢进城。

    高敖曹这时领兵在外面抢地盘,听闻高乾这么简单就献出信都投降高欢,气坏了。大哥当初带着我们四处打劫的时候多威风啊,咋现在见到高欢就胆小得跟妇人一样?他越想越窝囊,派人给高乾送了一套裙子过去。

    高乾收到裙子,哭笑不得。他跟高欢说,我这个三弟吃软不吃硬,咱们得想个办法把他哄开心了才行。高欢笑道,这个小叔我早有耳闻,果然有个性。

    于是高欢派世子高澄代表自己去接高敖曹回信都。

    高澄是高欢和娄昭君的长子,今年十岁。高澄年纪虽小,但聪明颖悟,非常懂事。他深刻领会了老爸的精神,用孙辈的礼仪恭恭敬敬地跟高敖曹爷爷说了很多好话。

    高敖曹被高澄哄得非常舒服,而且事已至此也只能认了,只好跟着高澄返回信都。

    这时,新皇帝元恭为了拉拢人心,决定大封百官。刚被撵下皇位的元晔被封为东海王;尔朱世隆被封为太保;尔朱仲远和尔朱天光都被封为大将军;尔朱天光的两个副手也升了官,贺拔岳被封为岐州刺史,侯莫陈悦被封为秦州刺史,都加上了仪同三司的头衔。其他各王公大臣也都升了官。

    尔朱兆属于需要特殊照顾人士,直接依照尔朱荣的旧职封为天柱大将军。但尔朱兆认为这个官职是尔朱荣死时所任,担心自己镇不住,没有接受。元恭最终给了尔朱兆都督十州诸军事的头衔,世袭并州刺史。

    远在信都的高欢也被加封为渤海王,同时再次催促他别再在信都呆着了,赶紧回洛阳跟皇帝汇报工作。

    高欢还是不加理会。他没有忘记跟高乾的君子协定,现在高乾已经履行了承诺献出信都,后面就看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