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1480之新世界 > 第五百八十六章:行动开始(4)

第五百八十六章:行动开始(4)

    “轰隆”一声炮响,打破了长江入海口的宁静。时隔三十多年,悬挂着宋洲旗帜的战船再一次出现在了这片海域。

    被主打头阵铁甲舰“天宝”号炮击的是明朝海口守卫重地崇明所,一百二十毫米的爆炸弹打在崇明所的寨墙上,立刻碎石飞溅。

    崇明所位于苏州府崇明县境内,明洪武二十年设立。在其南沙、竹箔沙二处险要之地建有营堡。隔江的常熟县还有福山、白茆、双滨村三处营堡。前两者由于系海口,故最为紧要。白茆有专门的备寇寨。福山则有军队扎营操练。由此构成了明朝长江入海口的防卫体系。

    三十多年,物是人非。当年参入两次江南行动的宋洲士兵,如今皆成了海军里的中流砥柱,看着远处沙洲的变迁,令这帮军官们感慨万千。

    崇明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东沙、西沙、姚刘沙、三沙、平洋沙、长沙等几个大沙洲。

    东沙在公元618年至626年露出水面,位置在东布洲南面江中,东和东北临东海,西涉江至太仓,南涉江至吴淞,东南至佘山,西南隔江到嘉定,西北隔江为狼山。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东沙开始逐渐坍塌,到元末明初时,东沙已坍塌殆尽。

    西沙位于东沙以西,隔水70余里,与东沙同时露出水面,呈带状,是一个较大的沙洲。五代时,在西沙设立了崇明镇,崇明之名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因该处是东南要害,军事要地,设边海巡检司,以后西沙渐坍。到明成化年间,西沙与其东南涨出的竹箔沙合而为一,西沙也就不复存在。

    姚刘沙是宋天圣三年(1025年)在东沙的北部水中涨出的一块沙地,与东沙接壤,因最初有姚、刘两姓居民上沙定居,故取名姚刘沙。明嘉靖八年(1529年),岛上住所坍塌,百姓迁到姚刘沙隔水之三沙马家浜。后来姚刘沙与三沙连成了一片。

    三沙在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左右露出水面,位于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明正德年间与姚刘沙涨连,因朱、陈、张三姓前来居住而取名三沙,也有说因三次迭涨而得名三沙。明嘉靖八年(1529年),设在姚刘沙秦家符的县城坍塌,百家迁城至三沙的马家浜。不过现在,三沙也开始了坍塌,估计用不了多久,该沙岛同样会不复存在(历史上康熙元年,1662年,基本坍光)。

    平洋沙涨于明建文中期,明正德二年(1507)定名为平洋沙,位于三沙西南隔水30余里,南与常熟县白茆隔水相望。

    长沙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至1521年)露出水面,位置在姚刘沙西南隔水60里,平洋沙的东南。

    这些大沙洲有的土地肥沃,有的渔盐丰富,因此不断汇聚起了人烟。当年自己跟着杜泽纯杜总还曾借过南沙、长沙两个沙洲做过移民中转基地……

    就在这帮军官们唏嘘感慨时,明军的反击也拉开了序幕。

    先是崇明所的江口炮台展开了炮火还击。接着,明军海防船只全部出动,以福船为主的水师战船,配合草撇船(哨船)、海沧船(冬船、小福船)、鸟船、开浪船、快船、广船、蜈蚣船等等,组成的一支“多橹快船”舰队,迅速朝宋洲舰队冲来。

    领头小船放起烟火,准备用熟练的火攻战法,只可惜眼下时值秋季,东南风时断时续,大大减缓了火船的速度,最后这些火船被宋洲的小炮艇一一击沉。

    明军建立的海防体系是以本时空——风帆时代船只做为参考,东南沿海面临的海上威胁,系全由风向、风力所决定。一般而言,东北风和正东风盛行时,东南沿海的防御态势就显得格外严重,而宋洲的蒸汽船与机帆船逆风航行,显然让明军毫无防备。

    经过短暂的交锋,以卵击石的明军水师最终落得全军覆没的下落,只剩几艘橹船借着速度往江上游而逃。

    结束了这场乏善可陈的海战,联合舰队司令谢恒旋即下令打捞落水明军,同时命“天宝”号摧毁崇明所的江口炮台,为陆战队的登陆扫清障碍。

    接到上级指令,“天宝”号的船腰炮台齐齐转向江口炮台的方向。

    炮台上的明军见这艘不惧铁丸的巨舰炮口对准自己,哪还顾及上级的命令,立刻撒丫子往四周逃散。

    “轰轰轰!”从船腰炮台射出的炮弹如雨点般砸来,将这座耗费了数万两银子,自诩能保海口不失的江口炮台瞬间碾为平地。

    崇明所残破的城头上,苏松兵备佥事,苏州府同知熊桴目睹了这一惨况,心中忧急如焚,水师败了,炮台没了,如今只能仰仗将士奋勇拼杀了。

    嘉靖年,明廷在崇明维持了一支数量高达数千人的守备部队,这支部队包含了协守地方“守御千户五员,百户二十员,军选锋六百名,守城军四百九十余名,民兵四百零二名,浙兵四百名,水兵一千零三名。”这支近三千人的守备部队可谓熊桴手里最后的底牌。

    炮火洗地结束,各小艇载着陆战队士兵开始登岛。前期登岛的兵力只有两个连,这些士兵的主要任务是占据滩头,为后续兵力安全登陆提供掩护。

    熊桴瞅准宋军兵力薄弱的时机,命两名千户带领军选锋六百人前去阻敌。

    踏上沙岛的陆战队士兵看见兵力三倍于己的明军杀来,丝毫没有慌张,依旧按部就班的整队,变队为三层线列,随后上火药、装弹、射击。他们装备的膛线燧发枪已领先这个时代,只要不自乱阵脚,对付三倍明军,根本不在话下。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只匆匆几个照面,两名千户率领的军选锋六百人在陆战队士兵燧发枪的攒射下,顷刻就被击溃。

    寄予厚望的军选锋如同泥捏一般,一碰就碎,这令熊桴大惊失色。

    崇明知县张世臣见此一幕,急忙劝道:“熊大人,崇明一地之安危,非江南之安危,大人身兼重任,不可在此折损,为今应立即渡江返回苏州府,重整兵力,组织防御。”

    “我熊某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岂可弃一城军民于不顾。”熊桴坚决不从。

    “熊大人,崇明在,我张世臣则在,崇明亡,我张世臣则亡,还请大人放心!”张世臣说完,示意剩下几个将领强行将熊桴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