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习惯格格不入的迎日城呆了差不多一个半月,李朝使团一行人终于决定南下,打算见识一番宋洲各城的风土人情。
原本外务部为这帮人买好了前往西铁城的火车票,但尹春年心血来潮想看看宋洲本土的乡村面貌,于是,外务部不得不重新准备马车,并安排人手护送这些人的出行安全。
从迎日城出发,车队行走在阳垣郡与南角郡郡级公路上,倒没有想象中的路途颠簸,离开了繁华的城市,近郊的庆丰镇依然很似热闹。
别看庆丰镇目前还只是乡级单位,但因与迎日城近在迟尺,这十几年承接了不少因地价上涨迁出的中小型企业,使得庆丰镇隐隐有了迎日城卫星城的雏形。
看着公路两旁,一栋栋修得极为漂亮的民居,尹春年心底对宋洲的富裕又有了新的认识。
走走停停,行走了两日,车队来到一处不知名的村落,视野所及之处皆是一望无际,正等待收割的麦田。
按理说,这时应该是农人最为忙碌的时候,可在田间根本看不到几个农人,只有远处看不清是何模样,只依稀辨识得那是个黑乎乎还能移动的物件。
就在使团一行人纳闷不解时,田间小道中,一中年人骑着一匹油光水亮的骏马来到车队前。
当得知马车里乘坐的是李朝使团高官,中年人神情有些激动,下马走至近前,一揖后,用李朝话询问:“不知是哪位大人出使宋洲,可否与晚辈一见?”
异国他乡,竟能听到故音,这令尹春年、安名世等人大感惊讶,几人下车,盯着主动上前攀谈的中年人,对其身份愈加好奇。
中年人自报家门道:“晚辈乃燕山君时期,户曹判官全世贤后人。”
安名世回忆起,吃惊道:“哦,你……你竟然是全世贤的后人,真难以置信!为何你会在这宋洲本土,当年燕山暴君无道,许多敢于直谏的大臣家眷,全都下落不明!”
“此事说来话长,寒舍就在东头,诸位大人可否赏光,去吃杯酒水,家父闲居在家,几位来自故乡的大人前往一述,他定会高兴。”中年人盛情邀请道。
尹春年向陪同之人说明缘由,这种小事,陪同干部自然不会阻止。
因此,尹春年应下邀请,领着一行人徒步往村东头行去,路上听着中年人讲述其父辗转来到宋洲本土的经历。
原来在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燕山君为了给生母废妃尹氏复仇,悍然对勋旧派与士林派大臣同时展开了血腥清洗(史称甲子士祸)。中年人的祖父全世贤连同当时的尹弼商、李克均、成俊、权柱、李胄等十余位大臣被杀,其父与祖母等家眷被判流放咸镜苦寒之地。
后来不知为何,全家老小稀里糊涂的上了一艘大船,被悄悄送到了济州岛。在济州岛短暂过了两年安定日子,姑姑嫁给了一位宋洲军官,一家人又跟随姑爷漂洋过海来到宋洲本土,最后便在此地落籍。
中年人的家宅就在东边路口,一开门就能看见公路对面的麦田。作为家中老幺,中年人继承了其父留下来的田地,后来又在两位兄长的支持下,一口气购买了千亩农田,自此一边安心做起田舍郎,一边照料年迈的父母。
“屋前面的七百多亩小麦田是我的,屋后面还有八百亩,一半休耕,一半饲养牛羊。”中年人介绍起自家的状况。
拥有土地千亩,在李朝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地主了,尹春年将此记在心中,向中年人询问起为何麦田没人收割小麦。
中年人无奈答道:“农用机械租赁公司要到后天才能排到我这里,所以暂时只能耐心等待。”
尹春年正准备刨根问底,这农用机械租赁公司为何物,却不想,不知不觉间已来到中年人家门前,一阵犬吠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父亲,有故乡客人来看望你!”中年人推开篱笆木门,制止了犬吠,向坐下屋檐下,晒太阳的老者喊道。
老者听言,缓缓站起,看到尹春年等人,先是讶异,后是欣喜,有些激动道:“难得,难得,想不到老头我入土之前,还能看到故乡人。”
老者急忙招呼众人进屋休息,又命老太婆与儿媳准备茶水糕点。
尹春年与安名世打量着房屋的布置,砖木结构,没分东厢、西厢、正堂,嗯……极具宋洲特色。
沈连源查看着会客厅随意摆放的书籍,一些书皮明显有人翻阅,一个庄稼汉还有空闲读书,实在让人感到稀奇。
几人落座,家中女主人端来了茶水与糕点、水果,随后又给屋外休息的使团随从倒茶,招待得十分周到。
老者了解三人的身份后,与其打听起李朝的消息,比如当今君主是谁,当年的戊午士祸、甲子士祸有没有得以平反。
尹春年听到老者的言辞毫无尊卑,心中不喜,但念其一把年纪,从堂上官之子变为异国一普通人,心中难免生出怨恨,也就不与其计较,一五一十回答了老者的提问。
听到甲子士祸已平冤昭雪,老者显得异常高兴,口中不住念叨“天尊有灵”,“祖先有灵”。随即让家中女人们准备午饭,要盛情招待众人。
陪同干部见自己一伙人多,有心想推辞。老者却执意坚持,还安排其子去找左邻右舍帮忙。
没过多久,村里的村民自带锅碗与桌椅来到老者家中帮忙,在院里开起了露天灶。女人们忙前忙后,很快做好了几桌丰盛菜肴,这时候,读书的孩子也中午放学回来,老者家院前顿时热闹非凡。
虽是村中百姓的家常小菜,但鱼肉不缺,还烤了一只全羊,令尹春年这帮李朝高官,自誉过着锦衣玉食之人,皆暗叹不如。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而眼下,想必就是小康之世吧!”沈连源心里忽然升起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