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70年,西元1549年,九月上旬。
一年一度的果民警卫旅冬季大演练拉开巨幕,本次受邀观察的有一位特殊来宾——李朝使团正使尹春年。
在果防部长程乾运的一声令下,果民警卫旅抽调的精兵强将依次完成了海岸抢滩登陆、岸防火炮演武、步兵行军变阵、炮兵野战演武、骑兵行军变阵等各个大演练中的小项目,看得尹春年是暗自咋舌,心惊不已。
炮兵连队快速机动,十二门野战火炮齐射的场面,更是给尹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尹春年随同程乾运来到炮兵阵地,看着宋洲兵士有条不紊地套马,转移火炮,他忍不住称赞道:“贵国有如此威武之师,普天之下只怕难逢敌手!”
程乾运云淡风轻道:“尹正使过奖了,这些兵士暂且说得上堪战,但距离难逢敌手还差得远。从古至今,哪有什么常胜之师,一旦疏于操练,兵将骄狂,纵使是虎狼之师亦会迅速腐化。”
“程部长所言极是,我朝承平日久,军武疏于战阵,这正是我忧心之所在。”尹春年连忙附和。
李朝实行文人治军和兵将分离,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的奇葩军制。
李朝前期,军备充足,规模最大时有军队近15万人(15世纪后期)。军事制度以五卫制为主(兼有私兵制),军队分为五卫:义兴卫(中卫)、龙骧卫(左卫)、虎贲卫(右卫)、忠佐卫(前卫)和忠武卫(后卫)。在京畿设兵曹和五卫都总府统一掌管军政和军令。平时,五卫轮流承担宫禁警卫任务;战时,五卫赴前线作战。
这种五卫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所属人员平时为农民,战时为士兵,士兵所需衣食兵器等物资全部自给自足,朝廷没有养兵的财政负担,类同于隋唐前期的府兵制。
李朝太宗李芳远即位之后,有感于两次王子之乱的教训,通过废除私兵制和两次中枢改革,既实现了中枢机构军、正权力的分离,又瓦解了功臣“合坐”操纵朝政的格局。毕竟李朝就是靠兵变起家,其经历与赵匡胤相似,对功臣武将自然是日夜提防。
永乐十六年(1418年)5月,忠清道、全罗道传来警报,倭船数十艘集结海岸,袭击李朝兵船。同月之内,黄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没,入寇海州等地。面对这一危机局面,刚刚即位的世宗大王李裪在太上王李芳远的建议和指导下,发动了李朝最大规模的一次海战——己亥东征,准备一举清除对马岛的倭寇。
此次东征,李朝斩首123名倭寇,俘虏21人,救出146名明人和8名李朝人,李朝方面有180人阵亡,后听说飓风即将出现而撤离对马岛。翌年,对马岛主宗贞盛遣使向李朝称臣,这算是李朝的高光时刻了。
之后的战绩不提也罢,实在是有些丢人。
见程乾运心情愉悦地抚摸着高大捥马,尹春年适时询问起,要组建像宋洲这样的一支火器部队,耗费几何?
程乾运笑笑,答道:“只要李朝与我大宋扩大贸易往来,组建一支千人规模的火器部队,其耗费所需远不及两边贸易的零头,我大宋不仅会低价出售火枪火炮,还将派遣专业军官团做指导。”
光有火枪火炮,不去革新战法,恐怕要闹出不少笑话,李朝不怕丢脸,宋洲这个武器商还怕丢脸呢。
历史上,壬辰倭乱时,李朝一个月内就被倭军攻陷汉城,宣祖李昖仓皇流亡边境义州,并多次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明军游击将军吴惟忠统领一支两千人的浙兵部队,跟随陕西总兵李如松入朝,在收复平嚷之战中,“浙兵先登入城”,“拔贼帜,立天兵旗麾”,作战十分勇猛。
李朝君臣对这支甘冒箭矢,作战勇猛的浙兵部队印象深刻,甚至认为“南兵轻勇敢战,故得捷赖此辈”,后来得知这支军队是以《纪效新书》练兵统战的戚家军,李朝君臣随即将此书视为瑰宝。
壬辰倭乱结束后,李朝原先赖以自保的五卫兵建制早已散乱,为了重建李朝军队,防御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兵祸,原本重文轻武、武备废弛的李朝君臣,打算以《纪效新书》为纲,重新建设军队。李昖曾亲自向明军都督李如松求取《纪效新书》,然而李如松却”秘之不出“,不得已下,李朝只好施展氪金大法,派人花重金偷偷从明军军中购来书册。并由领议政大臣柳成龙主导翻译,筹措相关事宜。
当时由于忽略排版、印刷之类的问题,《纪效新书》大体分为十四卷和十八卷两版。十八卷版为戚总兵抗倭时期所写,十四版卷则是戚总兵晚年重新删改、增益的版本,别看十八卷比十四卷要多上四卷,但这并不代表前者就要优于后者。恰恰相反,十四卷本问世时,戚总兵已经在北地驻守十五余年,其经历、视界远高于早年抗倭时期的自己,他对于军事方面的思考也更加纯熟通透。
可坑爹的是花重金偷偷从明军军中购来的《纪效新书》是王世贞作序版(十四卷),后又买到了十八卷版,李朝君臣皆以为这是对十四卷版的补充。
于是搞笑的一幕出现了,原先都监训练士兵,除了让他们熟悉自己所用的器械之外,最重要的工作是督促这些士兵完成彼此间的配合,这是十四卷版《纪效新书》首篇《束伍》最重要的内容。但这本经在李朝却被彻底念了回去,个人武艺在考教时的比重越来越大,到了后期,甚至开始要求士兵们一个个充当多面手,进行跨界,“至于剑技,则炮手、射手,亦必兼戏习而后,可以防御到近之贼”。
如果说要求炮手、射手之类的远程兵要习练近身战技,还算是为了有备无患的话,那同类士
兵的内卷就实在有些过分。原本射手(弓箭手)只需要研习射击时的速度和力度,而炮手(鸟铳手)更是只需要注意射击速度。可到了后来,射手和炮手们除了射击技能外,还加大了种种近战武器的考核内容,像竹长枪、双剑、提督剑乃至拳法、鞭棍之流,都是考核内容。这还不算完,等到李朝末期,射手、炮手们的近战武器种类甚至达到了二十四种之多,即所谓“二十四技”。
到丙子虏乱,面对清兵的铁骑,技能点全部点歪的李朝军队自然是一败再败,溃不成军。
出于这样的考量,宋洲可不想卖给李朝的火枪火炮最后全成了烧火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