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二百三十章:天下如棋,一步三算

第二百三十章:天下如棋,一步三算

    “一个个总是这般不省心,挺会给朕钻空子,上眼药的。”

    朱由校倚靠在躺椅上,丢掉手里的奏疏,晒着太阳,“将户科、兵科所呈奏疏,全部留中,着司礼监谴派人手,去户部和兵部,敦促李汝华、崔呈秀他们,将实发兵饷一事,给朕尽快明确下来。

    要是他们办不下来。

    那朕就下一道中旨,让京卫都督府、三大营、九门提督府所辖诸军,分批到户部和兵部衙署,讨饷!”

    “奴婢遵旨。”

    魏忠贤忙作揖行礼道。

    革新大明军队的粮饷制度,哪怕是围绕京畿卫戍试行,并非说说那般简单,毕竟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

    在大明文官群体中,多数文官的内心深处,都瞧不起大明武将,那就更别提底层的丘八兵卒了。

    嗯。

    就是一帮丘八。

    好男儿,谁去当大明的兵卒啊。

    在朱由校的眼里,大明文官群体,其中的多数顽固派、死硬派,就是一群被惯坏的家伙。

    纯纯欠收拾!

    一个个自命不凡、自命清高,鼻子都高过眼睛了。

    要是没有他们眼里的丘八,在保家卫国,在戍守边疆,在镇御天下,他们能这般心安理得的,待在大明朝堂上和地方上,这般的趾高气昂吗?

    曾经强盛的戚家军,是如何凋零的?

    那不就是文官群体作的妖。

    正襟危坐的张国纪,明显能感受到自家皇帝女婿,所压着的怒火,心里可谓思绪万千。

    “国丈,皇家银号实发兵饷一事,必须要做好内部监察,确保绝对的万无一失。”

    朱由校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对张国纪说道:“朕这般坚决的做此事,除了要革新朝廷所存弊政外,就是想让新制钱尽快流通起来。

    现在朝廷的财政,还算是比较良好,没有捉襟见肘。

    可以后情况怎样,就不是很清楚了。

    所以朕必须要未雨绸缪,推行新制钱,除了要稳定大明币制之外,还能为国库增收一笔新财源。

    等这批兵饷发放完以后,皇家银号所开设的分号,要逐步、分批的凭票实兑新制钱,让民间逐步接受。

    皇家银号所肩负的担子,可不轻啊。

    这件事情能否做好,关系到朕的很多谋划,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不能在民间引起风波出来。”

    “臣遵旨。”

    张国纪当即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已经组织好人手,专门负责此事,以后涉及到兵饷发放,会有相应的分属机构负责。”

    治国如烹小鲜。

    朱由校要用各个渠道,各个班底,合力推动着大明的改变。

    或许用掺杂的新制钱,去对标实兑足色银,是掠夺民间钱财的行为,只要大明流通的银两,没有被完全实兑之前,那这笔财源就能一直吃下去。

    等大明治下的红利吃光,就能接着对外扩张,对外海贸,去吃其他群体的红利。

    朱由校有这笔财源的加持,可以拿来建设大明,改造大明,继而转化为对大明治下诸多群体的福利。

    但是新制钱的好处却也很多。

    朝廷明确定下的币制是多少,那就是多少,这是基准线,地方上谁敢擅自更改,擅自加码,那就等着被逐一清算吧。

    大明有了稳定坚挺的币制体系,对赋税财政、商业发展、工业建设、物价衡算等等,都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特别是赋税财政、商业发展这两大块。

    前者叫大明底层百姓,不必因‘火耗’弊政,被文官群体所坑害,

    后者叫大明商贾群体,不必因‘掺杂’银两,被汇算交易所拖累。

    “对了国丈,还有一件事情。”

    朱由校想了想,神情严肃道:“皇家银号不能只在北直隶发展,要尽快向辽东和山东两地,先行倾斜发展,筹建起区域性银号分属。

    以后整个大明治下,都要遍布皇家银号,如何有效的分级管理、监管、运营等诸事,就要提前筹备好。

    凡事都要想到前面。

    皇家银号发展的好与坏,则代表着我大明诸多领域建设,如果说人手不够的话,可从税政学院那边,聘用一批生员。”

    “陛下,向税政学院聘用,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张国纪面露苦笑道:“毕竟这里所聚生员,若是能通过考核的话,就会一只脚迈进大明的官场,臣就算……”

    “有志者事竟成嘛。”

    朱由校笑道:“再者言,谁说以后的皇家银号,就不享受朝廷赋予的编制呢?只不过时机未到罢了。”

    “臣明白了。”

    张国纪当即作揖道。

    张国纪掌管的皇家银号,就是大明皇室的私产,这是朱由校所明确的,是属于内帑的一份子。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朱由校,不能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人才,从朝廷层面组建起管控一切银号、票号的机构。

    并且在这一中枢直属机构下,朝廷还要筹建几家国有银号,对应不同的领域,以构建稳定的币制体系,带动各领域的整体发展。

    当然在朱由校的眼里,这必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毕竟长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需要周而复始的奠基才行。

    “算算时间的话,袁可立他们,在辽西的新谋划也该展开了。”

    朱由校倚靠在躺椅上,看着湛蓝的天,露出一抹笑意,“原始工业化的探索,在辽东最合适不过了,有需求,有矿藏,有人口,袁可立主内,熊廷弼主外,谋划发展的同时,还能逐步厘清辽东旧制,这给朝廷带来的获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凸显出来。”

    朱由校的心里很是庆幸,辽左危局能顺利渡过,不然想将辽东当做试验田,纯粹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等到三大营磨砺出来,辽东本土的那帮势力群体,敢蹦跶出格的事情,那朱由校就下狠决心,要拔除掉这些群体,叫辽东卸去重担,砥砺前行。

    “皇爷,司礼监整理的奏疏,送来了。”

    王承恩走上前,欠身说道。

    “呈上来吧。”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开口道。

    待在这紫禁城之内,玩转整个朝堂,布局整个天下,朱由校算是乐此不疲,毕竟大明在他的手中,切实在发生着改变。

    “有诸党的简报没?”

    看着那摞厚厚的奏疏,朱由校皱眉道。

    “有。”

    王承恩欠身道,随后便跪倒在地上,小心的从奏疏之中,抽出一份简报,捧到朱由校面前。

    “这几日内阁到时挺安静,都叫朕有些不适应了。”

    朱由校翻阅着简报,面露笑意的说道:“王承恩,你说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私底下会有串联吗?

    遇到朕这般随心而欲的天子,只怕他们一个个的心里,也都会很头疼吧。”

    “皇爷,您是英明神武。”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奴婢觉得朝中诸党的人,应该不会坐以待毙,毕竟皇爷想铲除弊政和毒瘤,难免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皇爷先前就说过。

    没有绝对的对,没有绝对的错,这世上没有非黑即白,叫所有人调动起来的,必然是利益使然。”

    “嗯,分析的很到位。”

    朱由校举着这份简报,开口道:“东林党、齐楚浙党等派,所开设的那些报刊,口径都开始一致了。

    趁着明年的春闱到来,赴京的各地学子增多,想叫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参与其中,抨击朝政。

    评议朝政朕还能容忍。

    但抨击朝政,不能忍。

    派人去翰林院一趟,告诉李之藻、杨廷筠他们,以大明官报为首的报刊,最近表现的太软弱了。

    就以‘科场舞弊’为案例,给朕发表系列的专刊。

    此外‘钱法归一’、‘币制改革’等事,也将详细的内容,刊印发售出去,朕要先让京畿的百姓,包括各个群体,都知道朕为何明确此事。”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道。

    意识形态领域的争斗,是一个持续性要做的事情,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舆情导向这一块儿。

    过去大明的文官群体,牢牢掌握着舆情导向,会使得皇权出现被动境遇,可朱由校创设报纸产业,就有效的占据主动权。

    特别是一批说书人,散布在京畿各地,每日宣读着大明官报等报刊,这对民智启蒙是极好的。

    儒家想要搞愚民。

    朱由校偏要启蒙。

    毕竟大明是多数人的大明,不是少数人的大明,朱由校所要走的路,也是属于多数人的路。

    “这个武长春的狐狸尾巴,晃动的有些厉害啊,都敢暗中串联朝中官员了。”本翻阅着奏疏的朱由校,当看见锦衣卫所呈奏疏,双眼微眯起来。

    “本想留着你再多钓点鱼,没想到你这般不识趣,竟敢染指朝堂格局,地狱无门你偏行啊,真是勇气可嘉。

    王承恩,你拿着这份奏疏,亲自跑一趟锦衣卫,告诉田尔耕他们,把武长春这条小鱼抓了,顺带着牵扯到的官员,也都逮捕起来。

    等此事结束后,将武长春是建虏暗桩的身份,详细的写一份奏疏,呈递到通政司那边,叫司礼监转递到内阁去。”

    “奴婢遵旨。”

    王承恩当即作揖道。

    “对了,抓他们的时候,要大张旗鼓些,要讲明逮捕建虏暗桩的事实。”朱由校想到了什么,伸手道:“告诉田尔耕他们,别刺激到那帮白莲余孽,现在还没有到,将他们连根拔起的时候。”

    “奴婢遵旨!”

    隐秘战线的斗争,从朱由校御极以来就没结束过,一个建虏,此前在万历朝不知渗透多少暗桩,想将他们一一拔除干净,很多事情就要未雨绸缪,特别是被建虏收买的官员,必须要全都揪出来。

    拿着大明的官俸,吃着大明的皇粮,却干着背叛大明的事情,这是朱由校所绝不允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