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一百三十一章:国事(2)

第一百三十一章:国事(2)

    “截止到今日,自抚顺关被收复驻守,据先前枢密院所收军报,辽左防线已经稳固。”

    王象乾神情严肃,边走边说道:“因战事而损毁的几处军寨,皆已展开重修,辽前并无新的战情。

    为确保辽左局势安定,枢密院并未下达指令,停止对辽前的供应,西山所产的军械火器等,将继续移送至少三批。

    枢密院通过所掌局势的整体分析,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虏八旗,至少在半年之内,无力在发动侵袭。”

    朱由校负手而立,聆听王象乾所讲,眼前的辽东全域战争沙盘,上面清晰标注着整体形态。

    红旗,代表大明实控疆域。

    黑旗,代表建虏实控疆域。

    白旗,代表草原各部势力。

    这还仅是辽东全域的战争沙盘,倘若放大到整个舆图,那大明所面临的对手,恐要更多了。

    “对当前的大明来说,不能只将自身视线,局限于辽东一域。”

    朱由校神情严肃,看向王象乾他们,“建虏的叛乱要镇压,但是北疆边陲的安定,也必须要保证。

    毗邻辽东的内喀尔喀、察哈尔、科尔沁等部,相邻九边重镇的喀喇沁、东土默特等草原势力。

    特别是河套部等处。

    他们的真实情况,彼此间的矛盾等等,都很有必要尽快梳理,若是枢密院人手不足,就及时补充。

    尽快搜集整理出完整的案牍。

    行啦,继续说辽东吧,李邦华那边怎样了?”

    在大明北疆之地,所面临的威胁,从不止一个建虏,像草原的诸多部族,那都可能是大明威胁。

    这是属于游牧民族和耕种民族间的命运。

    除非能真正降服游牧民族,并叫草原纳入大明的有效统治,否则边疆各处的威胁,就不可能永远消停。

    “就先前所接收的军报,李枢辅所带领的队伍,现在算算时间,应已抵达沈阳城数日了。”

    王在晋沈阳严肃,上前禀明道:“不过忠勇、忠武、雄威、武烈四军,已从前线撤回到辽阳一带休整。

    倘若一切顺利的话,最迟半个月后,由李枢辅坐镇,各部将乘船渡海赶赴秦皇岛,顺利抵达京城。”

    “这方面多关注一些。”

    朱由校想了想,伸手说道:“在前线战死的健儿,辽地所部要落叶归根,凡是援辽所部一律火化,由四军一并护送归京。

    涉及前线犒赏的一应事宜,枢密院这边要抓紧明确,不能说叫他们流了血,却没得到大明的公平对待。

    大明过去怎么样,朕不管。

    但是从天启朝开始,朕绝不允许为大明流血、战死的健儿,有任何被轻待的地方,一应标准皆按朕的旨意来办。”

    “臣等遵旨!”

    王象乾、王在晋、王洽他们当即作揖应道。

    后世那种爱国情怀,大明是不具备的,不过朱由校却也清楚,想要叫大明变强,真正崛起,就必须有正向的意识形态。

    所以朱由校要从根子上去改造大明,有些事情或许见效慢,投入大,但若是不去做的话,就永远不会改变。

    “朕打算等辽地援军,回归京城后,要进行一场阅兵。”

    朱由校转过身来,看向王象乾他们,“先前建虏进犯辽左,闹的大明上下人心惶惶,朕要通过这场阅兵,包括所携建虏首级,叫所有人知道,建虏并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大明,还没沦落到那种程度。

    此事就有枢密院主导,京卫都督府和内廷有司协办,具体的章程,过几日,朕会派人送来。”

    “臣等遵旨。”

    众人再度应道。

    通过此次辽东大捷,朱由校在枢密院的威仪,已到说一不二的程度,这跟外朝其他衙署,是有本质区别的。

    特别是王象乾、王在晋、王洽这些枢密院首脑,那心里无不敬服,单单是先前的诸多主张,皆在先前战事中体现出,这份洞察力和敏锐性,非常人所能及。

    在武英殿这边,朱由校待了很长时间,询问了很多情况,先前所交代的事情,都逐一开始落实,这让朱由校心里很欣慰。

    建虏这块磨刀石,必须起到相应作用,才能叫大明的军队体系,能一步步的拨乱反正。

    枢密院、兵部、五军都督府等诸多衙署,早已在朱由校的心里,被赋予不同的属性,调整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

    “这人忙碌起来啊,时间过得就是快。”

    朱由校倚靠在龙椅上,整个人很是疲惫,轻叹一声:“魏伴伴,这几日朝堂上,有什么动静没?”

    “皇爷,动静不小。”

    魏忠贤低首走上前,捧着一摞奏疏,“不仅是朝堂这边,就连地方上,都有着不少的动静。

    不过先前皇爷所定之事,却没有人再关注了,且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皇爷,这是内书堂所整理的。”

    “这人啊,总是会被新的事情吸引。”

    朱由校向前探探身,看向魏忠贤说道:“财政学院,宗学等事宜,告诉司礼监那边,要定期派人去催促。

    别因当前所生事端,就忘记那些要务。

    定期将这些事宜的奏疏,呈递到御前来,朕要了解具体情况。”

    “奴婢遵旨。”

    魏忠贤作揖应道。

    想叫大明持续改造,就必须懂得节奏把控,毕竟一下子拿出太多新的产物,会叫世人所不能接受。

    所以最好的办法,便是不断地叠加。

    “没想到国丈这边,进展的也很迅速嘛。”

    看到一份奏疏,朱由校眉头微挑,“这传播开的辽东大捷,还打响了皇家银号的名气,都取得这等成绩了。

    不错。

    最近国丈这边,是否递牌子要进宫?”

    “递了。”

    魏忠贤欠身道:“不过这几日,皇爷忙于处理朝政,所以并没有定下日子。”

    “嗯。”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明日吧,叫国丈进宫觐见,有些事情,朕要跟国丈商榷一下。”

    “喏!”

    局势在被朱由校打开后,时间就变得格外不够用,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朱由校一项项厘清,并交由信任的人去着办。

    好在这些时日的忙碌,并未辜负朱由校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