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第一帝 > 第一百二十八章:诸党震荡(1)

第一百二十八章:诸党震荡(1)

    党争风气不能得到有效制约和扼制,会叫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叫复杂的事情扩大化,这便是大明现有的情况。

    大明的党争,争的是权,夺的是利,损耗的却是社稷潜力!

    一旦此风刹不住车,就会叫局势持续混乱,这对于整个大明而言,只会带来灾难性的问题。

    “这杨涟,真是太狂妄了!”

    亓诗教情绪有些激动,来回走动着,伸手对钱梦皋说道:“瞧瞧他提议的那些,都算是什么?

    现在因为京察一事,陛下要清算那批罪官,在朝中引起怎样的震动。

    这件事情尚无定论,他怎敢在这个时候,要以都察院的名义,向朝堂推行所谓的吏治新规啊。”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钱梦皋坐在官帽椅上,眉头紧皱,“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吏治新规,究竟是陛下的意思,还是他们东林党的意思?

    只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味道都不对啊。

    特别是前者。

    一旦此事真要明确下来,就算此事,是由杨涟提出的,可咱们都察院上下,都将受到牵累啊。”

    吏治这件事情,其实对大明文官群体,以多数派为主,都不愿过多的谈及,甚至是避而不谈。

    毕竟所加的条条框框多了,那约束的就是他们自身,相反却得不到任何好处,谁愿意给自己头戴紧箍?

    “那就传出去!”

    亓诗教挥手说道:“本宪就不相信了,这杨涟所提之事,他们东林党,包括浙党、楚党等派,一个个都没有反应。

    似这样的无妄之灾,咱们不能沾染,也不给他杨涟背锅。

    本宪算是看明白了,先前一些人揣摩的新政,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天子从没有谈及罢了。

    但是不谈及这些,就代表不存在吗?”

    “没错。”

    钱梦皋站起身,点头说道:“下官也是这个意思,京察的事情还没结束,就又开始折腾新事情。

    若是朝堂这般折腾下去,那大明还有安定可言吗?

    明知道现在的问题众多,就该叫朝堂先安稳下来,现在杨涟所起的作用,就是叫朝堂再度生乱!”

    亓诗教他们所在的公事房,此事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对当前大明的统治阶层,特别是这帮出身不一般的官员,并不想被条条框框约束,那样他们还怎样升官发财?

    万历朝所处的局势,尽管说混乱不假,但是手里所掌权柄,也是真实的,以此来谋取些利益,算得了什么?

    可现在新君克继大统,这才多久啊,就生出这样那样的事情,若是长此以往的话,那他们的利益谁来保证?

    吏治新规的风,都不用刻意的传播,很快就在朝堂吹开了,速度之快,效率之高,都有些超乎朱由校的想象。

    “左卿,这次咱们君臣的奏对,朕希望你能认真想一想。”

    朱由校倚靠在龙椅上,看着神情复杂的左光斗,正色道:“这黄河的河政之事,关系到数千万百姓生计。

    沿途经过的那些府州县,究竟有多少地方,所修河堤存在隐患,哪些是需要整修河堤,这些情况朝廷掌握的并不清楚。

    向来是地方怎样报,国朝怎样决断。

    这不好。

    没有实际依据支撑,如何来断?

    倘若连这些实际问题,都不能做到有效掌控,真要出现什么问题,使得某地出现了决堤和溃堤的情况,那对大明地方的伤害,就太大了。”

    见左光斗沉默不言,朱由校心里清楚,对这个黄河治河巡抚,其是没有意见的,现在左光斗担忧的,是朝中局势的变化。

    “皇爷,司礼监这边,收到一批弹劾杨涟的奏疏。”王体乾捧着一摞奏疏,走进这东暖阁内,此言一出,叫左光斗立时看了过去。

    “留中。”

    朱由校皱眉道:“一个个心里是怎样想的,朕都清楚,杨卿所提吏治新规,朕觉得没什么问题。

    现在反应这般激烈。

    是不是这些大臣的心里,都开始有鬼了?去,司礼监这边,派人到通政司,对呈递弹劾奏疏的人,都进行责问!”

    “奴婢遵旨。”

    吏治新规的立项和推行,是需要时间来逐步落实的,现在朝中不少大臣,都开始反对这件事情。

    别的不提。

    就说都察院派驻有司衙署,进行相应监察,那要六科何用?这职权岂不相互重叠了?

    这也导致弹劾奏疏之中,不少是来自六科的。

    涉及权力,寸步不让!

    “左卿,若是没有其他事情,就先退下吧。”

    朱由校想了想,伸手说道:“过几日,朕会召集阁臣,明确河政调整之事,你心里有个准备。”

    “臣遵旨!”

    左光斗忙作揖道:“若是陛下希望臣去地方,臣愿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虑,替朝廷做好地方河政。”

    抛开所谓派系之分,在大明的诸派之中,其实有一批能力不错,见识很高的官员,但就受党争的影响,使得他们不能发挥成效。

    杨涟是一个。

    左光斗是一个。

    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魏伴伴,现在内阁那边,是什么情况?”朱由校站起身,朝殿外走去,“方从哲和叶向高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回皇爷,内阁看起来很平静。”

    魏忠贤跟在身后,禀明道:“不过方阁老和叶阁老,都告病假休沐了,现在负责支持内阁的,是何阁老。

    倒是内阁的那帮中书舍人,争议吏治新规的很多,有支持的,有反对的,都有些无心做事了。”

    “真是够有意思的。”

    朱由校似笑非笑,停下脚步,“不过是将先前松掉的紧箍,再度给他们带回去,一个个就这般反应。

    看来这条路,想要走通,所遇难度很大嘛。

    不过越是难,就越代表这条路,是对的,一帮没有忌惮的文官,想怎样做,就怎样做,那大明法纪何在?

    去,把朕先前挑出的那批奏疏,全都送到内阁去,明确告诉他们,必须尽快形成票拟,朕要看内阁票拟。”

    “喏!”

    魏忠贤当即作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