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黑暗大明 > 第四十三章 装完就跑

第四十三章 装完就跑

    “是,二皇孙说的都对,家父就是李时珍,《本草纲目》正是家父一生的心血。”提及父亲,李建元一脸的庄重。

    “那你的医术也是很高明的喽?“

    “臣不敢自称高明,只是一般的小病,臣还能治而已。“李建元谦虚的说道。

    朱由学道:“看病难学吗?“

    李建元笑了笑,说道:“看病当然不难学,臣随家父学医,只二十年,便可以看一些小病。“

    朱由学问出一句他早就想问的话:“那这个时间还能再短吗?“

    他为什么会问出这句话,原因很简单,后世中医之所以比不上西医,一是没有系统培养中医的法子,二是中医理论太多太杂,而且颇多玄幻之处。三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一个中医要成良医,时间太长,所以各方面综合起来,便比不上以短、快为长处的西医。

    李建元脸色立刻严肃起来:“臣不能妄言,要学医治病,至少也得二十年的光景,才不会治死人。倘若积累不够,很容易便成害人的庸医。“

    果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朱由学也没指望他的回答会有什么意外,随后他问出了一个让李建元改变后半生目标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编一本书,专门讲怎么培养一个良医,比如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你可以将学医和读书考试相比,将学医要怎么学,要按什么样的顺序读什么书,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看什么病。又比如,医生是不是可以单学看某一种病,比如骨骼分为一种,内脏分为一种,这样单科的医生是不是能专心的精于看一种病,缩短成为良医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能编写出,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良医的书籍,再配合你父亲的《本草纲目》,岂不是更能造福整个天下百姓?“

    李建元听到朱由学说的话,便如同是被雷劈中一般,愣在原地,他只所以尽心竭力的想印发父亲的《本草纲目》,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父亲做了一件他永远也超不过的丰功伟绩,即便是皇上不重视,但千古之后,世人自有公论。所以李建元的后半生,只想为父亲的巨作尽自已的一份心力。

    而刚才朱由学的话,却是让他突然想到,世间庸医之多,本就是因为学医太难,一个良医,动辄便要十几二十几年,也才能治些小病。要治疑难杂症,至少也得三十年的经验才不至于死人。

    如果真能写一本书,从简单到复杂,从小病到疑难杂症,循序渐进的培养医生,也许不用十几二十几年,只需十年之内,便可以培养出一个可以看小病的良医,而世人生病最多的便是小病,如此一来,足可以解除世上九成的病症。

    此书若当真编成,他李建元岂不是比他父亲的功绩还大?小医活人,大医救世,还有什么比能成为千古大医更好的追求?

    李建元越想越深,越想越是激动,他的全身都在颤抖,因为他终于找到自己的追求,就是在他死之前,要编出一本如何培养一名良医的书,他要比父亲对世人做的功绩还大。

    李建元激动半天,心情才略略平复,想到是朱由学一言提醒,他打心眼里感激万分,正要好好的感谢朱由学,一抬头才发现,刚才还在和他说话的朱由学已经不见踪影。

    朱由学当然知道刚才他说的话对李建元的冲击有多大。古人其实很聪明,只是有时候钻进牛角尖而已。

    就说医药,从古到今,就没有一个人想过,写一本如何系统的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都是师父教,弟子学。师父千千万,便有千千万种教法,弟子们学的也是千万个标准,每个师父教的方法不同,培养出来的医生也是良莠不齐。

    如果李建元真的编写一本能培养医生的书,那他写的那本书便是标准,以后学医的便可以少走弯路,世人也会知晓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良医,对于中医的发展,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朱由学看到李建元陷入沉思中,也没有再待下去的意思,反正该说的话他已经说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和名,这个|逼,他早就想装了,此时得到机会,岂有不装之理。

    因此朱由学拔腿就跑,直跑到李建元看不到的地方才再次躲起来,盯着李建元。他就喜欢躲在暗处,看看别人的表现,通常此时,才能看到别人的真心。

    只见远处的李建元回过神来,找不见自己,便对着东宫的方向跪倒在地,连连磕头,一边磕一边大叫:“二皇孙,您对建元一言点拨之恩,建元铭记在心,请二皇孙放心,建元后半生定当编出此书。建元若是死了还没有编完,便让臣的儿子接着编,儿子编不完,便让臣的孙子接着编,定然不负二皇孙的指点,臣在此叩谢您了。“说着便开始对着东宫行三跪九拜之大礼。

    朱由学心中得意,虽然只是拿后世的老生常谈点拨几句,其他的还是李建元来做,而且做得成做不成还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