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黑暗大明 > 第四十二章 李建元

第四十二章 李建元

    东宫听起来是宫,其实就是在紫禁城东边一个密集住房群,和后世老北京的四合院差不了多少,唯一的区别就是四合院多了些。

    朱由学到处乱逛,所到之处,其他太监宫女全都纷纷避开,他们消息灵通的很,无人不知朱由学出宫一次,便碰到大事,生生将一个与国同体的魏国公弄成反贼。

    这样的小小爷虽然还年幼,但谁敢招惹?莫名其妙的,朱由学居然借魏国公造反一事,立下赫赫凶名,很是出人意料。

    绕一圈下来,朱由学便已经摸清东宫的位置,也不知道万历皇帝是故意的呢,还是祖上留传下来的。

    东宫东墙外就是太医处和御药房,而西墙外就是御膳房。说实话,在看到太医处和御药房离东宫不过咫尺的距离,朱由学的心是无奈的。

    妈|蛋,太医处离得这么近,他的便宜爹居然不敢让太医来为他这具身体诊治,才导至他莫明其妙的穿越。朱常洛得多害怕,多麻木不仁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多半也怪万历皇帝,你得多变态,才能把亲儿子吓得孙子快死了,都不敢告诉你请太医?

    朱由学重重的叹口气,有便宜爹这样的猪队友,他不知道该怎么想,是开心呢,还是开心呢?有道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现在猪队友已经在旁,只能盼着对手不能超神。

    说实话,朱由学对中医是十分好奇的。他前世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现在还依稀记得那时候整天吊水,手臂都吊肿得跟萝卜似的也不见好。

    后来他被带去一个白须老爷爷那,老爷爷让他把手放在脉枕0上,给他把把脉,开了一味散剂,当场就把散剂用小铜管吹进他的喉咙里。

    他到现在还记得那苦味,是真苦啊。不过神奇的是,没多久,他手臂上的肿也消了,病也好了。

    成年后,他也生过病,不过再也没有看过中医。倒不是他不信中医,而是小毛小病的,吃点西药,吊点水,见效快,没必要去找中医。

    但他心里一直对中医还是有好感的,因此古代名医大牛聚集地太医处就在眼前,你说进去不进去?当然得进去。

    和东宫门口一个样,太医处也没有人看守。朱由学迈着小短腿,大摇大摆的走进太医处,别说人,苍蝇都没看到一个。

    难道太医处只是挂个牌子,其实没人值班?朱由学心中直犯嘀咕。

    他不知道,此时正是各宫主子定时请脉日,太医处全员出动,去宫内给各宫主子请脉去了。为什么东宫没有?啊,你说什么?我没听到……。

    不过看太医处内的摆设,显然是有人常用的,不像是空摆设。朱由学想了想,再往北房走去。

    北房靠近护城河,河边有一排柳树。朱由学在万千丝绦下走过,忽然听到有人低声说道:“李兄,三千两银票,是我全部的积蓄,全都给你用作印书之用。书虽然已经印发,但我知道你钱不多,只怕没印几本。令尊大人这本书乃是国之重宝,天下有多少人都在盼望着能看到此书,望兄莫要推辞。”

    “崔大人,吾代死去的父亲谢谢你,我一定把崔大人捐银之事,记在书上,让崔大人之名流传下去。”

    “李兄不必如此,想我自小便想学医,奈何家境贫寒,不得已进宫养家。此时能为《本草纲目》这样的国之重宝出一分力,余愿足矣。贵妃娘娘那还有事,我就先走了。”

    “崔大人慢走,日后崔大人有事,只需派人传话,李建元定当效命。”

    “李兄不必如此,留步,留步。”

    朱由学身体缩在一棵柳树后偷看,随着声音,从柳荫深处走出一个太监,这太监四十多岁年纪,唇上居然还粘了假胡须,也没细看周围,急匆匆的离开。

    朱由学想了想,《本草纲目》他是听过的,难道刚才说话的是李时珍的儿子?他在太医处当值?

    朱由学猜的没错,李建元此时确实是太医处太医,只不过他入宫有着强烈的目的,就是为了想办法,让万历皇帝下旨印制他父亲李时珍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本草纲目》。

    但李建元太傻太天真,万历皇帝是什么人,满天下除了郑贵妃和福王,谁的账也不买,还想让他出钱印书?想都别想。

    走皇帝路线不通,李建元无奈之下,便走妃嫔勋贵大臣路线,借着精湛的医术,他游走于京内各大权贵府邸,为印书筹集巨额银两。

    刚刚就是郑贵妃的内侍太监崔文升,仰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专程送来三千两银票,以做印书之资。

    朱由学当然不知道这些。不过他也不在意其他,只是对李时珍之子有些好奇,名医之子虽不是名医,但至少不会是庸医。

    李建元小心的收好银票,走出柳荫,才走几步,忽然听到一个小孩子的声音:“你是太医吗?”

    咦?皇宫之内那来的小孩?

    李建元一惊,转头看去,只见朱由学正站在一棵柳树下盯着他看。

    黄衣?五岁左右。李建元立刻便知道是谁。做太医的好处就是,紫禁城内各宫主子他都了如指掌,太医处又地靠东宫,平常权贵的小孩子又进不来,面前的小孩是谁呼之欲出。

    李建元不敢因朱由学年幼便看轻他。他刚刚才听过这位主搞倒魏国公的消息,显然是一位虽年幼但不可招惹的主儿。

    “臣李建元,太医处太医,见过二皇孙。”李建元快六十的人,立刻伏在地上给朱由学磕个头。

    对于明朝人磕头礼,朱由学也没什么不适应的。在明朝,给长辈,给上官磕个头太稀松平常,和后世握手拥抱一样,都只是礼节的一种。

    “起来吧,你叫什么名字?”朱由学也不问李建元为什么会知道自己是谁,他又不傻,身为皇家的私人保健医生,要是不知道皇家的人口情况,那才是笑话。

    “臣李建元,家父是李时珍……”李建元顺口便回一句,回完才想起来,自已为了筹款,常在介绍自己时把父亲的名字带上。没想到此时和一个幼童说话,居然也顺口说出来,不禁让李建元有些汗颜。

    “李时珍,我听过的,是不是写了一本叫《本草纲目》的书?”

    朱由学看着李建元一脸意外激动的表情,心中奇怪,问一句你爹写的书而已,激动个啥?

    他不知道,李建元后半生的心愿就是将父亲写的书印制出来,传遍天下。此时一个五岁的皇孙都知道他父亲的名字和写的书,说明他李建元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他岂能不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