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三百四十四章 明湖社、益安堂

第三百四十四章 明湖社、益安堂

    “维桢此议甚好。”程尧闻言笑道,“前人有武社、商社、会社、戏社等种种,吾辈皆是功名再身的举子,若是结社那就是文社或诗社了。”

    “诗词不过怡情养性之用,而当今天子重文章,我看就不如结成文社如何?”又一名士子道。

    众人一听要结社互助纷纷来了兴致,这是组成一个小团体,此种感觉还从未有过,故而人人都十分热切的提起了各自的建议。

    最终张籍听完了一众同年的建议后,双掌轻击后道:“既然结社那就得取个好名字,还要定下一些规矩,不知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对对,是要取个响亮的名号,我看就叫集贤社如何?”

    “诶,苗兄此议不妥,集贤二字太过张扬……”

    “定下规矩么,我觉得初时为我等九人,皆是举人功名,后来者若想入社当至少为生员。”

    “若确是才学之士,经过多数评议后,也可放宽至童生。”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要将这社团的框架给逐步构建完成。

    “我等口述难免遗忘,不如记在纸上。”众人说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刘贡言罢又吩咐道:“刘五,去拿纸笔来!”

    取来纸笔后,一名同年自告奋勇前去誊录书写。其余众人逐条分析。

    首先是定下名字,经过多人讨论后,决定以“明湖”为号。其一是因为众人是在大明湖上提议结社;其二是其中有国号“明”字,象征着文社以报国为先;第三则是湖者,微澜不惊、碧波浩渺,取其大、广、清、净之意。总而言之,这是个低调又有内涵的名号。

    经过张籍的总结解释,众人对明湖社这个名字甚为满意,接着就是规定明湖社的社规。

    因为是社团初创故而社规也不太多,总共只有五条而且言简意赅:

    首先是以团结互助,尽忠报国为宗旨;

    其次是诗文会友,内不可破坏团结,外不可仗势欺人;

    第三是入明湖社以生员功名为限,若有例外当经社首、副社首同意。

    第四则是不可行违法乱纪。

    第五为社内可评议时政但不可妄动,所有行动当听从指挥。

    誊录的士子书写完毕后交于在座九人传看,文稿传到了程尧手中,只见他看过之后,哎呀一声道:“险些忘了一事,这社首和副社首之位还未定下。”

    “这还不好选么,吾辈之中维桢兄前为我等解元,后又为今科探花,如今供职于翰林院,已是官身,这社首之位当然是维桢兄的。”

    “不错,结社之议也是维桢兄提出,由维桢来做社首我等也是信得过。”

    “嗯,是啊,维桢兄也莫要推脱,社首就是你了。”

    见到众人如此说,张籍心下也有意做这掌舵之社首,故而笑着道:“多谢诸位抬爱,如此我就当仁不让了。”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后张籍又道:“我虽未社首,但不日后即将赴京任职,不能再省府久留,这般还要选出一名常驻于此的副社首主持常规事务,我提议这副社首由刘兄担任如何?”

    “此议甚好,刘兄来做副社首我等没有意见。”

    所有结社事务敲定后,张籍和众人来到书案前在社规后一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至此明湖社九人社团正是成立。看着同年们兴奋地样子,张籍不禁想到后世我党第一次会议同样是在湖上举行,也不知自己等人的明湖社是否也能有改天换地之功。

    想到此处,张籍忽又晒然一笑心道,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个小小的老师,怎敢同伟人想比,如今的明湖社不过是初创,踏踏实实做事才是硬道理,实力有了一切事也会水到渠成,现在想这些好高骛远的事情甚是没用。

    摇摇头将杂念挥去,张籍又参与到了与同年们的讨论中。

    ……

    众人散去后,已是傍晚时分,今日游湖极其尽兴,张籍并未急着回家,而是让张成在后面跟着,自己漫步于晚间的大明湖畔。

    夏日夜晚,来此纳凉游玩的人更多了,张籍边看边走,不知不觉抬头一看,前面一块牌匾上书益安堂,自己竟然来到了金郎中处,也不知道金家小弟阿昌如今怎样了。

    想到此处张籍加快几步进了益安堂。

    堂中还是老样子,金郎中在案后看着医书,小翠在桌后打着瞌睡,见到有人进来,小翠揉揉眼迷迷糊糊起身道:“这位公子看病吗?哪里不舒服?”

    “小翠,近来可好,阿昌呢?”张籍笑着说道。

    “啊,是张大哥。”小翠这时才看清楚来人是张籍。药柜后的金郎中也闻声走了过来,笑道:“张解元今日何事到此啊?快请坐。”

    “先生,我今日和同年游湖,兴尽散去漫步至此,就过来看看,仓促之间也没准备好礼物,还望先生勿怪。”张籍拱手作了一揖又道,“不知先生这些日子可好?”

    “好好,一切都好,有劳解元郎惦记。”金郎中回了一礼道。“准备什么礼物,随时来就行,只要解元郎到了我这益安堂就是一家人,带礼物还是见外了呐。”

    “怎么不见阿昌?”张籍看了看四周问道。

    这时小翠答道:“我弟弟在后院读书呢,我这就去喊他,知道张大哥你来了,他一定高兴的不得了。”说完,小翠就欢快的向后堂走去。

    片刻后便见一个少年飞快的奔跑至此,不过在进了外堂后,他就收敛了脚步,慢步向前,躬身向张籍行礼道:“小子阿昌,见过张老爷。”

    那学着大人一本正经的样子甚是滑稽,引得张籍哈哈一笑道:“怎么,这几个月未见就生分了啊,不叫我张大哥了?”

    “不是,不是。”阿昌挠了挠头有些赧然道,“这都是社学先生说的,见到举人老爷要喊老爷。”

    “原来如此,不过我现在已经不是举人了,那要称作什么?”张籍故意卖关子道。

    “嗯?”小翠和阿昌顿时一愣。

    “张公子莫非是中了进士?”还是金郎中见多识广,想到了这种可能。

    张籍笑着道不错:“我现在已经是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