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小学教师在大明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济南府

第一百六十六章 济南府

    “张兄还没说呢,那个女子是不是你的红颜知己?”郑茂见张籍向杜十娘挥手告别,又笑着追问道。

    张籍坐了回来,点了点头,算是承认了,离别之际颇有怅然之意。

    “才子风流,才子风流……”方毕也凑热闹取笑张籍道。

    “张兄当不能辜负佳人啊,我记得张兄刚才那位姑娘已经住在一起了吧,那为何迟迟未娶呢?”方清之调侃道。

    “功未成名为就,此时言娶妻尚早了些。还有,三位兄台,你们不知道我堪堪才到志学之年吗?”张籍见三位同窗都来取笑自己,不甘示弱也反击道。按照上一世人的观念,张籍还是不接受这个时代未满十六岁就成婚的风俗,虽说平日里张籍已经和杜十娘你侬我侬、耳鬓厮磨,但最后一步还是没过啊。

    志学之年也即是十五岁,这一典故出自《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平时张籍的课业在众人中都是拔尖,连中小三元的名头让同窗们皆不敢小看他,向张籍请教问题的也很多;而且因为长期锻炼张籍的身形也比十五岁的少年高大些。所以同窗们下意识的忽略了张籍的年龄,都把他当做同龄人。

    三人中方毕二十二岁,郑茂二十五岁,方清之二十六岁,放在科场大环境中皆是青年才俊,但和张籍相比那就只能呵呵了。

    张籍话中点明自己的年龄最小,以仅仅十五岁作为反击,三个同窗顿时深感扎心——眼前的这个同窗,不但年龄比你小,还功课比你好,科场名列前茅,这人比人气死人啊。

    “张兄这话说的……”

    “哈哈……”

    “不提这个,不提这个,我来说说几个前辈讲得乡试诀窍。”果然这话一出,三人都打着哈哈,没法比啊,于是方清之出言转移话题道,

    “有何诀窍,说来听听。”方毕好奇的问道,他第一次参加乡试疑问颇多。

    方清之笑着道:“我听家中中举的长辈说,按照以往乡试的惯例,乡试首场一共要考八道题,试以四书题三道,经义四篇,五言八韵诗一首。乡试每场考三天,写着八道题是有诀窍的。”

    说到这方清之故意停顿了一下,众人纷纷催促。

    “平常做题,这精力自然是越来越不济,文章水平也越来越低。故而作第一篇文章时,精神最好,写得最好,第二篇次之,第三篇再次。如此考官一眼看去一篇比一篇差,自是不喜。乡试中前三篇四书文考官都是要看的,科场考试又重首题,这第一题自然不能做的差了,因此那些老秀才们,都是先作第一篇,再作第三篇,最后作第二篇,这样考官看了文章,觉得第一篇最好,第二篇稍差,第三篇又是不错,自是觉得满意,如此得中矣。”

    众人听了方清之这么说,都是哈哈一笑,方毕笑着道:“受教受教,果然有用。”

    张籍和郑茂也跟着点了点头,刚才方清之说的都是老秀才考试的经验,算是一种考试心理学。就和张籍后世改卷子的时候一样,若是看到有学生卷子开头写的极为工整,正确率也高,但是越往后越差,最后作文成了烂草,这心里自然是不喜,恨不得立时将之提溜到面前狂批一顿;若是开头不错,中间稍差,最后还是不错,开头结尾印象分就高,整张卷子的评分也就低不了。

    当然这诀窍归诀窍,真正能中举还是要靠真才实学,这般法子可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有人道小三关中府试最不易,这大三关中,乡试当属最难。”郑茂叹了一口气道。他的功课在书院特别班内属于中游,按照个人的推算,这次乡试他在可上可不上之列,也就是说,运气好努努力能中举,运气差就只能是陪跑,属于千军万马过独木被刷下来的。

    “是啊,举人确是难考,秀才至举人之间看似只隔了一步,但隔了十万八千里,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考不上,金举人银进士,考进士都比举人容易。”方清之也叹道。

    “方兄,那也得要中了举人才有赴会试的机会啊。”张籍出言笑道,“还没进考场怎么就失了斗志?这可不是我辈风气。”

    “张兄所言极是。”同窗们听了张籍的话,略略振作了些精神,只是眉眼之间还是有那么几许担忧忐忑,考前综合症莫不如是。

    据文献记载“乡贡率三岁一举。合一省数郡之士,群数千人而试之,拔其三十之一,升其得隽者日举人。又合数省所举之士,群数千人而试之,拔其十之一,升其隽者日进士。”简单讲就是举人三十取一,而进士十取一,故俗有‘金举人银进士’之谣。

    就这样车厢内四人聊着天,伴着马蹄声,一路向济南方向走去。

    临清州距离济南府三百里地,乘马车前去要一天半的路程,古代陆路长途可没有日夜兼程一说,为了安全,需要在齐河县修整一晚,第二天再启程。幸得两地官道修的甚好,马车在管道上行走才不显得颠簸,但尧是如此众人们也皆是腰酸腿麻,苦不堪言,古代的长途旅行走陆路绝对不是一件好差事。

    第二天,众人及马车在齐河渡口等待渡过大清河。这时的济南西没有黄河,黄河是在淮河入海,并不流经济南;黄河夺大清河河道由渤海入海形成现在的流向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事情了。

    渡过大清河到了对岸,再前行十几里,远远的就看到了济南府的城墙,高约四丈,作为山东的首府重镇,城墙上垛口整齐排列,角楼敌台铺舍等防御设施应有尽有。比临清州的城墙更为雄伟,张籍四人都是第一次到济南,纷纷被这座大城所震撼。

    一行五辆马车由泺源门入城,这次没有人打前站,在找客栈的同时遇到了些麻烦。

    时间仓促加上前来赴考的士子众多,离济南贡院近的客栈都已经是客满,在城里逛了半个多时辰才在城南处找到了一处客栈落脚。